任玲玲,高红梅
(西藏大学,西藏拉萨 850000)
翻转课堂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The Flipped Classroom”,有些人也将其称之为“反转课堂”。我国对翻转课堂做出的定义是,借助信息化环境,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关视频的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答疑解惑,鼓励学生写作探究、相互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马秀麟等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定义为,是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白天在课堂上讲课,学生下课完成练习的教学结构顺序进行颠倒,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的学习新知识,课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解答自己的问题,借助合作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
由于各地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各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给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其突出表现为: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总是难以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有的同学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太简单,希望教师能够加深难度;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则认为,教学进度太快,讲授的软件太多,难以跟上进度。由于教师的教学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求,而学习者对教学的不满情绪又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施[1]。
学校招生西藏本地的学生占多数,其他地区的学生占少数。这里面又分为区内藏族、汉族,区外藏族,汉族。所以学生总体组成非常复杂。很大一部分藏族学生来自牧区,他们说汉语的机会很少,当然他们是听得懂普通话,只是反应时间过长而已。而我们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所采用的是普通话教学,所以这就导致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教师的讲课,跟不上上课节奏。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上课进度,也影响着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面对的是全校的学生,学生基数庞大,但学校地处高原,人才引进困难,师资匮乏,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师的队伍极端不稳定,经常出现排课难的状况。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师队伍里面,有一半都是新进教师,他们刚刚走出校园甚至有的从来没有上过讲台,完全没有上课经验。新进教师的参与,导致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课程不熟悉等问题。
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几个环节,确定教学计划。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找到适合的教学视频或者自己制作配套学习视频以供学生学习。
3.1.1 视频的选取与制作
运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教育界的历史发展上,在20世纪的50年代,西方国家就对视频教学进行了探索,世界上很多国家所存在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在为学生安排视频学习内容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耐心和所涉及的知识点,每个视频的时间不超过15 min。一般一个知识点一个小视频,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并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资源准备
教学资料与学习资料依托于教材的基础上,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题库里面的习题,根据此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做到在课前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把要学习的内容打包形成学习资源包。学生在接收了文件包之后,至只需要把文件包解压缩就可以浏览所需的文件。
3.2.1 自主学习
安排固定的开放机房供学生使用计算机学习。学生可以在机房中进行学习,且可以很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视频,并且在观看视频时[2],可以进行快进、倒退。暂停一系列操作,对比较难的知识点进行多次学习、操作。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基础知识而言,学生通过视频的反复观看,或者对书本等资料的查阅很快就能够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大多集中在基础知识之外的内容上,这就是教师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学生也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教师的指导。对于基础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只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引导,在关键点进行点拨,就能让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灵感。而对于基础只是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就需要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以及学习资料,对基础知识进行强化,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3.2.2 交流讨论
在交流讨论环节,一般是分组讨论,因此需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成绩优异对全班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因此学生可以在这段时间里进行自由的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环节包括随时交流与集体交流。随时交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询问小组内的成员。集体交流是小组里全体成员对本次的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学习心得的交流,并探讨解决方案。
3.2.3 完成练习
学生通过学习资源当中的学习视频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老师提供练习题的练习题进行知识巩固与查漏补缺。习题完成后通过学生端发送至教师机。
教师在课堂巡视过程中能够有效掌握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从而对课堂教学进行调配,保证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更多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通过资源的传播让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3.3.1 重难点探究
首先由学生提出自己在课前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小组或者教师来解答。接着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备课当中的重难点问题和大家分享,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当中承担组织者的角色,可以适当答疑。
3.3.2 独立创作
教师对知识点做出总结之后,布置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练习。期间可以进行讨论。待学生完成练习之后进行成果展示,邀请小部分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分享创意。
3.3.3 小组协作
小组协作需要完成的是关于问题的解决。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交流以及查阅资料进行完成。
3.3.4 成果交流与评价
每个小组都要进行成果展示。每组出一名代表负责为大家分享,其他组员可以从旁补充。期间其他小组和教师都可以进行提问。
为了更好地保证公平公正,且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防止“搭顺风车”行为,可以将评价分为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满分100 分,组内评价满分10 分。
在翻转课堂课前学习这一环节当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知识体系当中缺失的那块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学习,这样大大节约了学生的时间,以便学生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大的进步;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用焦急地去跟教师的教学进度,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点小视频系统化地去学习新知识,并且可以进行快进与倒退反复地去学习某个知识点,这是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
在教学模式上,翻转课堂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手中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选择知识点的学习,自行安排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在翻转课堂上,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所起到的是协助与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学生从自身条件出发,建立起符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对翻转课堂进行认真审视,其本质改变在于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索与质疑。教师就是良好的组织者,帮助学生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与构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以设计大量的讨论环节,这有助于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协作能力的培养,且创造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环境,有利于学生们更快地融入班级群体当中,更加积极投入学习当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安排学习进度,且有利于进行分层教学,尤其是针对西藏高校的学生群体组成。对于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得到解决,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潜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