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

2019-03-22 06:15:18喻琼张霞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8期
关键词:西南志愿志愿者

喻琼,张霞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00)

志愿服务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原则,致力于社会服务和大型活动等公益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其责任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是社会正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而也是高校在思想政治领域教育的有效体现。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中国志愿者行动以来,各大高校在共青团中央领导下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取得良好成效。西南科技大学也积极加入此行动,笔者就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对西南科技大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了各类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西南科技大学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志愿者专业能力存在不足,服务还停留在低水平阶段

志愿服务的需求总体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志愿者对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我们更加注重公众的需求,然而满足此需求对志愿者服务能力是有要求的。当前志愿服务活动的业余性与服务要求的专业性之间存在冲突。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集群体。在志愿者队伍中,大学生志愿者相对于社会上一般的志愿者而言,往往也因此承载着人们过多的期许。调查发现,64.3%的同学表示从未参加过志愿服务前期培训,还有26.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并不专业的培训,这导致了志愿者服务专业能力的缺乏。目前高校很难长期开展针对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培训,志愿者也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并且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在工作过程中空有满腔热血,却难以施展拳脚。部分有相关特长的学生也没有完全吸纳进志愿者队伍之中。

1.2 部分制度不健全,沟通存在一定障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高校青年志愿者群体十分庞大,但若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及系统化的管理,就会变成一团散沙。对志愿者缺乏相关制度进行约束以及对志愿者权益进行保障,阻碍了志愿活动的进行。各院(系)团委自身学生工作事务繁杂,缺乏对志愿者系统的管理体制,对志愿服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难以兼顾,导致院系团委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上存在指导效力不足,缺乏全面性、发展不平衡、存在滞后性等问题。制度的缺失导致管理志愿者零散,随意性大,志愿者凝聚力差、志愿服务工作难以开展。在对“您认为大学志愿者服务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发现,57.1%表示极度缺乏“组织者与志愿者、志愿者与志愿者之间缺乏透明的沟通体制”。

1.3 志愿者激励措施较少,吸引力不足

志愿活动是无偿的,也真是因为无偿,志愿者更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不仅是精神上的表彰,也同样需要让志愿者得到一定的尊重,建立和健全相关的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志愿者工作,在评奖、评优时优先考虑,并与第二课堂评价挂钩。在对“您参加完志愿者服务活动期望得到什么回报?”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发现,41.8%的学生表示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赞许,如期望得到亲朋好友、社会的鼓励和赞许,期望得到服务对象的感谢。有43.6%的学生表示同时期望得到学校给予荣誉证书或荣誉称号、评分奖励、一定的报酬等予以鼓励。还有13.0%的学生表示参与志愿服务属助人为乐,不求回报。在激励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志愿服务组织吸引力逐渐弱化,导致志愿者队伍出现“年轻化”(大多数为低年级学生),人员迭代频繁。

1.4 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一,同质化不可避免

当前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多是集中在社区服务、照顾孤寡老人、服务大型活动及赛事等方面,活动次数多但形式比较雷同单一,不能满足志愿者需求。且导致很多志愿活动重复单样,事倍功半。目前开展的大多数志愿服务为基础社会服务,缺乏知识与技能,部分服务内容缺乏多元化和丰富化,服务范围过窄,服务对象有限,未将专业与实践结合,造成大学生对于参加志愿活动的兴致不高,活动的效果不好。

1.5 志愿活动品牌化建设弱,创新动力不足

团队凝聚力不强引起的志愿服务团队涣散,导致人员流动大,所进行的志愿服务活动难以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长短、不连续,建立合作服务的少,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化,“快餐式志愿服务”成为趋势,项目所取得的效果欠缺,难以打造为品牌活动。

2 西南科技大学志愿服务工作的创新策略

2.1 充分发挥党委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西南科技大学志愿服务工作是由校团委实践部具体负责全规划、指导、管理和监督,校青年志愿者中心负责全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全校28支志愿服务团队的统一管理。而笔者认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是学校实现育人功能、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将其放在学校工作重要位置,突出学校党委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引导地位,加强引领作用。如加强学校与社会联动,拓展服务项目;在学校第二课堂奖励办法中加大志愿服务奖励力度;加大对活动方案、活动进程和活动效果的管理和评估,提高西南科技大学志愿服务水平。

2.2 创新西南科技大学志愿服务管理系统

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频率高等问题急需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统,实现志愿服务数据电子化、网络化,建立志愿服务电子服务平台,方便对志愿服务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95.0%的学生表示建立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非常有必要。笔者对该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在调查对象中进行了广泛征集。一个集志愿服务活动预约、记录、人员招募、活动宣传功能一体,实现电子活动轨迹认证的管理系统,缩减繁复流程;根据志愿者服务次数及服务时长进行积分和等级评定,并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时的标准,实现志愿服务与评奖评优挂钩透明、公开、公平;将志愿服务培训会活动在系统中发布,实现培训会的预约报名,提升培训质量;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发布方和参与者互动评价、志愿者活动参与心得反馈功能,以便广大志愿者共同学习,吸取经验教训,提升服务水平。

2.3 探索实践育人新型志愿服务模式创新

结合当下“95后”大学生性格特点,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自身优势,利用其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愿意探索新事物,愿意亲身实践走入社会的特点,鼓励创新,激励其勇敢探索新领域,探索志愿服务开展的方式方法、开展路径等,用志愿服务架起大学生服务社会、接触社会的桥梁。利用网络平台数据展示的方式,调动学生志愿服务热情,树立优秀志愿榜样,提升志愿服务数量与质量。极大提高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培育和探索高校志愿服务发展新领域、新模式。

3 结语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载体,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笔者研究此课题以期改变西南科技大学志愿服务现状,真正建立起西南科技大学志愿服务管理系统,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完善相关制度及激励措施、实现服务类型创新,以打造更具西南科技大学特色的品牌化志愿服务项目。

猜你喜欢
西南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环球时报(2022-10-14)2022-10-14 10:50:25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少先队活动(2021年1期)2021-12-02 16:45:06
“潮”就这么说
Country Driving
为志愿者加油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28
我是小小志愿者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