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新思想引领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创新

2019-03-22 06:15:18王翠云张鹏飞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党组织法治党员

王翠云,张鹏飞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2.亳州市检察院,安徽亳州236800)

1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首先,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其次,非公企业能够极大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发挥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再次,新时代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必然要求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在非公企业中的政治引领功能,促进企业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推动企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后,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更需要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党领导一切,非公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提升职工素养,壮大党员队伍,提高党员质量,有利于稳固党的执政根基。因此,对非公企业党建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党建工作成为推动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意义深远。

2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

2.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非公企业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公企业党建要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培养企业职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团结、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让非公企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要做到“身正为范”,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企业职工引路,净化不良风气;要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弘扬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家国相通的大局观、仁义诚信的价值观、情理法融合的正义观、德法共治的治理观,让中华文明继续焕发光彩;把“严实”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积极担当有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德润人心,法安天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规定了党员廉洁自律规范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非公党建要在党员廉洁从政、廉洁修身,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等方面加强引导和学习。党员同志应自觉尽到人民公仆的责任,不贪不腐,清正廉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提高自身抵御风险和诱惑的能力;廉洁运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利为人民谋利益;非公企业党员要对自己的家人朋友严格要求,避免做出损坏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切行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应自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提高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在国家和社会现代化治理、良法善治的要求下,主动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规划与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相联系,做到党中央所要求的忠诚干净和担当。

2.2 加强理想信念宣传教育,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1)坚定崇高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陷入精神荒漠,无法担当历史重任。因此,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党员干部承担起历史使命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中国近代以来人民最大的渴望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就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一梦想的激励下,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而这些胜利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一正确的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应从我国新的历史方位出发,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用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锻炼自己的意志,坚贞不屈。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应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非公企业党建应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命运前途,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与意识形态工作息息相关。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中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领导权和话语权。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民营企业搞党建不是一种形式的、功利的想法,要真正拥护党的理念,做到心中有党。”如果意识形态不牢,非常容易出问题,思想防线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面对风险和挑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势在必行,党员要把学好马列主义经典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和必修课。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凝心聚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底线思维、法治思维,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四个自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必须坚持正本清源、固本强基,坚持规范网络行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确保在党言党、在党忧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全心全意谋企业发展。

2.3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和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要遵循“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一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积极践行全面依法治国,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坚决跟随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增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自觉性,要坚持弘扬宪法精神、依宪治国,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西方国家的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等政治制度,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法律蕴含着公平如水、正义神圣的道理,体现着弃恶褒善、追求公正。“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在严肃党的政治生活方面带好头,做党规党纪的坚定捍卫者和执行者。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和掌握法律。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和依法办事。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要懂党务、精党务、善抓党务,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完全做到法律至上;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的过程中,坚定信仰法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尊严,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畅通服务职工渠道,及时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修复社会关系,有效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和谐稳定发展。

3 结语

党建强则企业强。做好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是前进的动力。一个有着良好精神状态的政党、国家、社会、民族,是前途无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非公企业、保护非公企业、服务非公企业,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党员及其职工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法治能力。不断加强非公企业党员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非公经济的党建工作获得全面、优质发展,切实让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党组织法治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