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程华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福建南平353000)
小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旺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加上精力旺盛,探求新知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就是小学生喜欢和小伙伴玩耍的原因。因为小伙伴志同道合。在成人眼里的瞎胡闹,其实是他们探求真相的过程。
在20世纪电视普及之前,小学生除了和伙伴利用玩耍来探求世界之外,获取新知识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没有阅读能力的小学生,还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孩子在听的过程中进行联想。当他们能够阅读的时候,就会到处寻找不同的故事书,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小学生阅读有自己的发展趋势,低年级小学生喜爱阅读童话故事,他们相信动物会说话;高年级喜爱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像南极探险、科幻小说,都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小学生阅读主要是通过连环画之类,这些书价格低廉,图文并茂。很多小学生想购买书籍,还被生活条件所限。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强烈,对他们的成长极其有利。首先,通过阅读,可以促进优秀道德的培养,让他们知道哪些事可为;其次,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因为阅读是利用文字描绘场景,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要根据文字在头脑生成人物形象,不同的画面;最后,阅读可以巩固语文知识,帮助他们迅速掌握字词句的用法,提高写作能力。
和20世纪相比,21世纪小学生阅读兴趣大大降低,主要原因是家长不理解阅读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功利化和网络普及造成。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的缘故,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要求严格。但很多家长其实对孩子的成长心理和规律不了解,看到别人要求,也跟风而行。
在阅读方面,很多家长认为看故事书是浪费时间。要求孩子阅读必须为学习服务,例如阅读优秀作文,遇到生字要及时查字典,这样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但这样严重违反了学生的心理。小学生阅读,主要是书中的故事情节吸引,根本不会注意叙述方式,写作水平。将心比心,大人在阅读中,遇到生字也是先跳过,这样才不会破坏故事的连贯性,更不会去关心词语使用是否得当。
如果家长自己不理解阅读的重要性,用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阅读,就会使孩子的阅读兴趣下降,继而产生抵触情绪。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被家长和教师控制了业余时间,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试卷,使学生无法从事自己的个人爱好,无论是阅读,还是体育、游戏,都被繁重的作业取代。
教师也要求学生阅读,但学生阅读没有自主性,教师指定他们阅读内容,还要按照教师要求进行阅读,忽视了小学生阅读的重点在故事情节这个真理。这种作业型阅读完全违背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而学生对此毫无兴趣。
学生放弃阅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成绩难以提高,写作文公式化,为了写作而写作,不会从生活中截取生活材料,也不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了使作文达到感人目的,不惜编造内容。很多人将作文视为畏途,对语文学习兴趣下降。
小学生阅读兴趣,应该从幼儿时期就要培养,通过看图讲故事,睡前故事,来启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讲故事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还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一旦被故事吸引,就会产生阅读兴趣,等他们有能力阅读时,就会自己在阅读中满足听故事的欲望。
但在电视普及和网络化影响下,很多家长用看动画片代替讲故事,这样孩子可以安静下来。孩子也能从动画片中获取故事的满足。但这样只看不说的方式,严重妨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能力。孩子直观地感受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缺少通过文字和语言描绘产生的联想能力,不利于孩子心智发育。
进入网络时代,很多家长自己也沉湎于网络,于是过早地让孩子接触智能手机,让他们在手机上进行游戏活动,看上去孩子可以掌握很多知识,但孩子却因此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更不会有阅读兴趣,他们更习惯直观感受童话故事。
在网络时代,沉湎于网络的不仅有小学生,还有大量的学生家长。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家长都成为低头族,利用手机打游戏、聊天。不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回到家自顾自己玩手机,很少和孩子沟通。
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家长做示范。如果家长肯花时间来进行阅读,孩子才会被影响。家长自己不读书,一味要求孩子阅读。即使孩子阅读了,也没有机会与家长进行分享交流。
目前,法国、德国都出台相关法律,禁止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虽然我国没有明文禁止,但有识之士也在呼吁,让孩子远离手机。因此作为家长,要从孩子智力、身心多方面考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用阅读替代手机游戏。
在家庭中培养阅读兴趣,需要家长身体力行,自己放下手机,参与到阅读中。培养孩子阅读,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要用大人的立场来要求孩子,将阅读作为学习活动。应该将阅读作为休闲方式,才能促进孩子主动阅读。
培养孩子阅读,还要与孩子进行阅读交流,让孩子谈谈自己阅读的感受,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离不开老师指导。教师要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鼓励学生阅读。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课中,不时插上有趣的故事,传说,笑话,让学生在学习中放松心情,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博学是来自阅读,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敬畏之心,理解阅读的重要性。
提供阅读条件,不是需要学校购买图书。按照现阶段现状,学生课外阅读,家长是支持的,很多家长愿意给孩子购买课外书。学校要做的,是创造阅读条件,首先要减轻课业负担,使学生回家后,有充足的时间阅读。目前很多小学生,回家作业太多太难,还需要家长和课外辅导机构帮助才能完成。在这种环境下,阅读就成为奢望。因此,培养阅读兴趣,首先要提供阅读条件,减少作业,让学生每天抽出一个小时来阅读。
小学生阅读后有表现欲望,学校也要支持。例如开展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都会受到网络的影响。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让孩子不要沉湎于网络,但不可能完全离开网络。网络也不全是弊端,也有有益的部分。例如,可以帮助小学生查询资料,加强与他人的交流等。
在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方面,也要借助网络优势。小学生喜欢在电脑上,手机上寻找动画片看,男孩子还喜欢打游戏。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借助网络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发现孩子爱看动画片,可以告诉孩子,这些动画片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让孩子去找童话故事进行阅读,看看动画片和原著有什么不同。也有很多动画片是关于中国神话,希腊神话,也可以让孩子去阅读这方面的原著。
很多游戏改编于名著,像《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都被做成了游戏。家长可以让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去找相关小说看一看。
网络上也可以阅读,家长要鼓励孩子利用网络进行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寻找、下载优秀读物。
在学校,教师也要和家长配合,将有益孩子成长的课外书推荐给学生和家长,让家长在家指导、监督孩子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是纸质书,也可以是电子书,这样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在网络时代,家长和教师要从网络特征中研究学生沉湎网络的原因,如打游戏,学生有兴趣,是因为游戏可以升级,让玩游戏的人有成就感。可以将这种方式运用到阅读中,将学生的阅读分成等级,用升级的方式鼓励他们。
中央电视台这几年推出了很多文化类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些节目都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家长和教师要组织学生观看这些节目,让他们边看边思考,在台下自发参与。用这些节目来促进校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网络时代,一味地反对小学生使用网络,强制他们离开网络,是违反时代发展的。应该要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一味地抵制,反而促使小学生将精力用在如何应对家长抵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