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视角下管理类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2019-03-22 06:15:18刘万才曹冰肖叶静王春萌刘宜卓刘曼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8期
关键词:双创体系评价

刘万才,曹冰,肖叶静,王春萌,刘宜卓,刘曼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

1 双创教育视角下管理类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的内涵

“双创”教育,顾名思义,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双创教育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毕业生创业就业质量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随着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以往的单一课程评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双创教育背景下管理类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需要,我们需要开设和完善以双创教育为核心,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与管理类实践课程相结合,将双创思维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管理类实践课程内容,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良性的动态的管理类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明确课程评价标准,从学生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给予学生真实有效的评价,以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使其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2 当前高校管理类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类实践课程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在当前课程评价中起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流于形式,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其他评价主体如用人单位评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而非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缺乏科学、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因为管理类课程非常多,需要进一步明确管理类课程需要增加和调整哪些实践类课程才能符合双创思想,只有明确具体的内容才能为之后标准的制定和具体评价方法、形式的实施打好基础,否则,不论评价的结果再优秀也达不到双创教育预期效果。正是因为管理类课程内容不具体、不完善以及对双创教育理念的不重视才导致缺乏科学、可量化的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3)缺乏多元评价方法和评价形式。创新创业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主要以事后评价来检验学生的课堂活动最终效果,强调以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其优劣等级的标准和依据,忽略个体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差异,没有在考核评价方法和形式中融入双创思维和教育,评价结果较为片面、单一。

(4)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不明确。目前管理类实践课程较多而杂,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衔接不紧密,模拟实验课程少,理论课程多,而且教师大多数把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上,不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没有将双创思维融入实践课程,实验课程成绩占比较小,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3 基于双创视角的管理类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学校必须开设高质量、多样化的实践类课程,将创新创业和实践类课程相融合,建立与双创教育相匹配的课程评价体系。

(1)重构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评价方法。为了全面深化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环境、手段和评价方法四部分,重构教学体系首先要充实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外,需要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增添相应的实践课程,如财会职业能力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等,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比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企业价值创造实战比赛等,并将这些比赛折合为相应学分计入课程综合成绩,以学科知识竞赛驱动双创教育实践课程的发展,真正地将双创思维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其次,要创造适宜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环境,在全校形成一种勇于创新创业的风气,如将学科知识竞赛和奖学金挂钩,设置专门的双创教育奖励基金,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也可以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研究所,将各专业比赛经验丰富的教师集结为专门的培训创新创业学生的师资队伍,将学生的双创和实践活动与教师评奖评优相挂钩,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如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通过专业认知实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企业联合培养大学生,实习完毕后让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或者实习报告和论文,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去企业参观,边教学边实践,实现产教融合。最后,通过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实习单位)三方主体的反馈和沟通,对管理类实践课程不断检验,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形成双创教育视角下管理类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指导高校双创教育和实践类课程的具体实施。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管理类实践课程内容明确以后,为了全面反映学生能力素质情况,评价主体需要多元化,如学校、教师、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评价。希望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学生从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交流协作、撰写能力等方面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合理的考评方式必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增强其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以评促建”不仅有利于管理类实践课程的开展,同时也利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学生课程采用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构建评价体系时也应该采用多元化评价形式,一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活动表现的综合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指期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二是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主要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的测试或其他线上活动对学生的评价;线下评价评价主要指对学生课堂表现及其他线下活动表现的评价,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针对不同的实践活动项目赋予不同的成绩比重,制定可量化的课程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

(4)建立学生的实时跟踪机制。双创视角下的管理类实践课程的评价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的工作,因为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的检验要在具体且长期的工作、生活中体现,因此,要建立学生的长期数据跟踪机制,以工作单位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满意度、以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社会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可度来检验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否,所以长期的跟踪机制必不可少。

4 结语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形势下,各大高校对学生双创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管理类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必不可少。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学科知识竞赛及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和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师可以优化教学的理论内容,改变单一的课程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用人单位将企业对学生所需具备的能力要求反馈给学校,学校反过来可以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改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最后,实践课程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企业三方的沟通和反馈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使其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为我校其他实践类课程的制定提供指导,从而使全校师生受益。

猜你喜欢
双创体系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