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子松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较之发达国家依然相去甚远,要达到科技强国,变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动力,就需要增强全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双创”,应时代发展而出。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实践越来越重视,期望他们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为更多人创造岗位。期待他们成为提高综合国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何为“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万众”是“双创”的主体,人人都可以参与创业创新,万众一心,共同创业创新。“创业和创新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更多的人投入创业,激活市场,推动经济发展。从创新到创业,不仅需要观念的转变,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政策的扶持。而创业,既能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也能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发展。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在这创业洪潮中,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也引领着社会的发展。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这既是“双创”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治本之策。
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挖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帮助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的教育活动。当代大学生,不仅要重视自身全面发展、树立追求创新的价值观,还需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在创业实践中发挥持续的、有效的指导作用。
我国各大院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逐年增加,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率密不可分。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经济产值,这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差,创业能力弱,这受学校创新教育缺失、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薄弱、社会环境复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要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力度。一改传统教育模式,将先进的行业知识带入课堂,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同时,还可以建立创业教育团队,进行专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成熟。
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在创业实践中牢牢巩固学过的创业知识,激发自身创业欲望,将所学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国家相关部门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全面锻炼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拓宽他们的创业思路。各个地区政府部门也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成立科技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等,多角度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并且,各大高校也在相关政策引导下,加强在创业实践环节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各个部门的这一系列的积极举措,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初步形成。
尽管大学生创业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依然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阶段,创业实践这一环节仍需进一步强化。部分高校对“创业”的定义仅为创业理论知识,以讲座的形式或者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达到普及创业知识的目的,学生只觉枯燥乏味,积极性并不高,更别提参与创业实践了。也有部分高校参与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但由于积极性不高,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无法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更进一步的指导。创业教育一定要强化创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自我国创业教育开展以来,虽然有了一定成绩,但与预期仍有很大的差距,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大学生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市场形势,抓不住机会。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开拓创业精神勇气仍有待提高,创业设想虽然已比较成熟,但患得患失,不敢放开手脚去做,导致机会白白流失。并且,还有部分学生抗打击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难以接受短暂的失败。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开展,并不是要求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做到成功创业,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今后不论创业是否成功,都能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随着“双创”局面的形成,对人才需要也有的新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艰苦奋斗、坚定创业的信念,还要具备足够的创业理论知识、创业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
创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也就是说,创业教育一定要付诸创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知行统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不仅要在学习时勤于思考,掌握一定的创业理论,还要主动投身社会实践,在一系列社会实践中贯穿创业知识,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方法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创业实践目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宣传,调动大学生创业兴趣,激励大学生产生创业动机,并及时为大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了解相关政策、创业信息。还可以树立典型,从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大学生积极学习先进人物的精神、行为,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紧密相连,创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能力,还应具备创业实战能力以及创业引领能力。理论结合实践,只有教师本身参与过实践,具备丰富的创业经验,才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职业发展方向,做出分析判断,避免了纸上谈兵的可能,更有说服力。创业引领能力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师而言,既是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双创”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教师本身也该具备创业能力,为学生发挥榜样的作用。
团体实践能为大学生创业带来诸多积极影响,首先,团体实践倡导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选取最佳解决办法,增强团体的力量。其次,团体实践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脱胎创业教育,真正投向创业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检验自己的创业思维、验证自己的创业想法,从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取长补短,自我完善。最后,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与品质,充分体会创业之艰辛,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就会有目的地充实自己,下意识地提高自己相应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阻碍非常多,如果自身心理素质较差,抗压能力弱,就难以面对失败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因此,加强个人心理素质,明白创业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平时多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充实自己,以适应未来创业需要。
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实践,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社会应该尊重大学生的创业要求,改善社会氛围,创造适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政府也应加大支持力度。完善创业制度,营造创业环境,拓宽创业渠道,帮助大学生积极创业、理性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