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十育人”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双微”平台的育人功效为切入点

2019-03-22 04:25杨一飞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微网络平台校本

杨一飞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头等重要的工作,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专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构建“十大”育人体系[1](以下简称“十育人”)。如何发挥“十育人”的育人实效是高校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重点工作。本文从“十育人”视阈下探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前期调研成果,从利用微博、微信(以下简称“双微”)平台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讨当前高校网络育人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双微”平台使用情况调研

据调查,高校基本上都开通了官方实名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并且能做到经常性更新;大学生和辅导员基本上都注册了个人微博和微信,他们平均每天微信使用时间超过1小时,略高于每天使用微博的时长。从“双微”平台发布和接收信息角度来看,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主要用于学校的各种资讯的发布;个人微博主要用于了解各种社会资讯,其中以生活娱乐类为主,个人微信作为沟通交流的即时通讯社交软件,主要了解校内外资讯。

目前,高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首选“双微”和QQ进行通讯交流、发布信息等,传统的电话和短信已位于其次地位。在调查中,同时发现,学生对官方“双微”平台发布的信息互动性不高,回复、转发、阅读和点赞量等并不多,微信也只是作为师生之间日常事务交流的即时通讯工具,高校利用“双微”教育引领学生的实效性、针对性并不强,而教育者有时候显得无能为力、无所适从。[2-3]

二、高校“双微”平台建设遇到的现实困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让学生下载APP、上网课、建群等,也不是简单的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搬到网上,而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载体获取知识、接受教育,但是现实情况让学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困扰。

(一)网络平台数量众多,学生应接不暇

有媒体做过调查,平均每名大学生的手机里都要额外安装学校要求的3-10个APP[4],还要关注数量众多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大学生面对众多的网络平台显得很无奈。针对这些学生使用的网络平台,可以简单做个分类,按内容类型可分为学习教育类、社交资讯类、娱乐生活类;按平台使用类型可分为电脑网页网站类、手机客户端类(APP);按需求类型可分为自我选择类、强制安装类;按开发者类型可分为社会平台类、官方推广类、校本开发类。本文主要以开发者类网络平台为研究对象:一是社会平台类,主要是学生自行安装的,诸如“两微一端”、QQ以及抖音等,这类软件普及率比较高,是人们日常社交活动的必装软件,学生用户群很大,使用频率也比较高;二是官方推广类平台,如易班、第二课堂的Myouth、中国大学生在线等,主要为大学生思想引领、教育教学以及学习生活而开发的,各高校需要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维护,部分高校要求学生下载注册使用;三是校本开发类平台,即学校自主研发或购买的网络平台,诸如高校的智慧校园、阳光体育、今日校园、超级课程表等应用平台,有的高校甚至连打开水、洗澡等都开发了单独的APP,此外,还包括基于微信平台开通的公众号、轻应用等。面对如此繁多的网络平台,学生应接不暇、难以顾及。

(二)网络平台功能各自为阵,条块分割严重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网络平台的基础,网络平台的开发是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但是我们发现,现有的网络平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存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互不兼容等现象,让学生无所适从,究其原因,这既有平台软件本身的局限,也有设计者人为的设置。从上文社会、官方、校本三类网络平台来看,第一类社会网络平台功能强大,以“双微”平台为例,受众群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大学生又是其原住民和先锋队,软件的即时通信、图像视频推送、各类资讯发布等功能都是其他平台无法企及的,但此类平台受市场运作方式和利益驱动的制约,导致其在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上存在天然缺陷,负面信息、虚假信息也难以及时消除。第二类官方推广的网络平台,其使用范围广、学生用户多、教育资源足,但是互动性较弱,平台功能设计较为单一,技术革新迭代周期长,客户需求响应不够及时,用户体验较社会平台弱,需要学校后期二次开发和维护,有些平台还存在活跃度排名等,学生被动使用多于主动使用。第三类校本网络平台,教育对象单一,针对性较强,校本化程度高,但较第一、二类平台来说,用户相对狭窄,基本功能单一,而且系统开发时间长,技术革新迭代较慢,即时通讯功能较弱,与其他社会和官方平台互动性差,免费开放系统接口难。因为学生选课、奖助学金申请等学生工作都依托此平台,学生处于不得不用的处境。“双微”平台属于第一类社会平台,社交功能十分强大,尽管不少高校基于微信平台研发了一些应用、开通了公众号,但实在难以代替智慧校园的功能,且思想教育引领针对性不强,实效也难以监控。不难发现,上述三类网络平台优缺点很明显,社会平台不如校本平台针对性强,又难以为校本化所用,但校本平台几乎无法即时通讯,功能又单一。综上所述,网络平台各自为阵的情况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困扰是学生精力不够、手机内存不够、上网流量不够。

(三)网络平台形式种类繁多,内容参差不齐

尽管上述各类网络平台众多、功能强大,但内容上的重复性、低俗性、娱乐性以及同质化、僵硬化、格式化现象不容忽视。网络平台承载内容的形式一般可分为文本、图像和音视频三类。文本类内容为主流门户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所青睐,如人民网、央视新闻等,所推文章主要偏时政类,每篇基本都能轻松达到10w+的阅读量,这是其他的公众号或者网页很难做到的。图像类内容多见于其他官微和社会平台,基本上是“文字+图片”的模式,其中社会平台内容主要是娱乐生活,动辄几十万的阅读点击量,官微却很难做到。音视频类内容要数2016年9月上线的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为最强,其内容主要以生活娱乐为主,15秒的短视频,平均日用户能够达到2.5亿,这反映出短平快资讯特点,现在不少政府、企事业单位也入驻了抖音。在网络平台内容推送来看,可谓“天下文章一大抄”,除了主流媒体能做到原创外,其他平台公众号,能够影响学生“10w+”的文章较少。就“双微”来说,正面和负面资讯难以辨别,加上负面娱乐八卦话题传播的相当快,更容易炒作,为博得点击量,往往内容鱼龙混杂、正负信息参半,这与社会平台没有教育引领的定位有关。同时,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推文重复性、同质化、僵硬化现象严重,不少文章要么是互相转载,要么是简单修改后推出,缺少对内容的二次深度加工,除了时间和校本信息不同外,其他基本一样,而且浏览量很少。另外,教育工作者使用“双微”往往只是简单转载、转发,缺少评论性文章,缺乏对学生喜欢的受教育方式的研究判断。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融合发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传统走向智能、从信息化转向智慧化、从单打独斗迈向融合发展,就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5],在全媒体时代下走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心圆。

(一)强化内容建设,坚持正面引导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受教育的规律,符合网络技术发展规律,遵循“内容为王”、正面引导法则,掌握时代性、方向性、及时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具体来说,时代性是指教育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契合时代脉搏,能将最新的理论知识、实践内容传达给学生,体现在“新”字上;方向性是指教育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对高等教育的大政方针,让学生能够同向同行,体现在“领”字上;及时性是指教育内容遵循互联网发展特点,紧扣敏感性和预见性,能时刻将信息资讯第一时间推送出来,体现在“快”字上;趣味性是指教育内容契合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将理论知识通过文本、图像以及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既有趣也有理,寓教于乐,体现在“趣”字上;针对性是指教育内容要考虑学生群体,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时段的实际进行分类分层分级策划设计,不能将所有内容“一锅炖”、一股脑扔给学生,体现在“专”字上。

(二)强化平台优化,坚持共建共享

“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靠网络平台,平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实效,既要克服和避免网络平台过多、过杂的现象,也要防止平台之间资源封闭和信息孤岛现象,坚持优化平台、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的原则,实现平台间、平台内资源信息互通有无、互认互助,进而逐步消除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现象。优化平台原则就是将众多的APP、公众号、轻应用等相对集中,将相同功能平台合并,尤其是官方推广的和校本的平台,官方平台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去推动,校本需要学校统筹安排,旨在让学生能够“一键登录、查阅所有”;整合资源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打造重点平台,打通平台之间的隔阂,实现APP之间、公众号之间数据共享、资源共享、活跃度共享,能够实现平台之间无障碍跳转,做到基础信息互通有无,所有资源能够互认互助;打造品牌原则就是用好各平台的特色优势、技术优势,打造师生想得到、用得好、离不开、评价好的网络平台,这样既聚人气又出精品。

(三)强化队伍建设,坚持贴近需求

网络队伍建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体现,要着重建设学校全媒体中心、网络评论员和舆情观察员队伍,形成三位一体的“一心两员”队伍。目前,各大高校比较重视全媒体中心队伍建设,但是在评论员和舆情观察员队伍建设上面比较薄弱,有的是将“两员”归入“一心”。全媒体中心队伍建设通常是“骨干教师+学生骨干”的模式,这是高校的通用做法,他们是网络产品生产的主力军。网络评论员队伍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重要补充,既要有名师(知名教师)也要有名生(知名学生),建设一支强大的网络大V队伍,重点发挥他们在思想引领、政策解读、舆情把控方面的重要作用。舆情观察员队伍要建成“校院班寝”四级梯队结构,每一层级要安排人员监控舆情,但不能只流于舆情收集,要重视舆情分析、舆情预判、舆情处置,在“无事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的时代,舆情队伍的先觉性和敏锐性尤为重要,“网络无小事”,能在舆情事件萌芽状态就发现并予以解决是这支队伍的重要职责。

(四)强化成果评价,坚持激励导向

优秀网络成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在网络上长知识、受教育的内在需要,而优秀网络成果的产出与高校对网络产品的评价激励是离不开的。高校一方面要建立校园网络文化创意中心,遴选和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通过举办网络文化节,开展优秀网络平台、网络文章、网络专栏评选等,加强精品文化成果培育,固化网络成果,鼓励多出产品、多出精品,另一方面要注重优秀网络成果的运用,对于学生,可以将网络文化成果与综合测评挂钩,可以将学生在全媒体中心工作经历纳入到素质拓展、社会实践中去,有条件的可以折合成相应的素质拓展学分,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对于辅导员,要“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专职辅导员的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范围。”[7],鼓励他们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鼓励产出高质量网络文化产品。

(五)强化机制转变,坚持跟踪问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融合发展,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教育主体、教育方式、评价方式和产品输出方式的转变。一是教育主体的转变,在网络上人人平等,要改变教育者是主体的思维模式,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二是教育方式的转变,改变“我讲你听、我写你看、我发你读”的模式,教育者并不占全部资源,要起到引领作用,要善于运用大学生喜欢的接受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自我教育、朋辈教育;三是评价方式的转变,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从投入到产出的转变,评价指标不是开了多少公众号、开发多少APP、推送多少网文,而是要注重质量发展、内涵发展,要以学生自觉参与度、接受度为导向,否则都是无效教育;四是网络产品输出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地位、主人地位,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管”转变,强化沁润教育,强化“润物细无声”,淘汰不需要、减少不重要、杜绝不能要的网络文化产品。

猜你喜欢
双微网络平台校本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双微”教学法在除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双微”语言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影响分析
基于“双微”平台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