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春旭
蒙特梭利认为,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但也有超乎自然的部分。在婴儿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周围的成人并没有刻意地教给他语言,然而对婴幼儿而言,人类的语言就如同最美妙的音乐,他们会瞪大了双眼看着成人说话时口型的变换、丰富的表情,会倾听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语调,他们生命内在有一种自发的力量,让语言在他们尚不能表达和自由活动时,就开始被吸取、储存。3岁以前,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分为两个时期,0~1岁是前语言期,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初建期或者说是准备期;1~3岁是语言期,迎来了人生语言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婴幼儿还没有全面系统地进行学龄前教育,家庭就成为语言能力培养的沃土。因此,在这个时期,利用好自然赋予人类的这种本能,在家庭中注重培养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努力开发婴幼儿潜在的语音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婴幼儿时期的语言能力,使婴幼儿更好地认识事物、发展思维,与他人沟通交往,更好地适应社会、接受教育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语言是一种沟通方式,婴幼儿第一个沟通方式是哭,但是他很快就会使用舌头和上颚发出“哦哦、咯咯、呀呀”等声音。一个大脑机能、听觉系统、发生器官正常的宝宝,随着对环境、人、物的适应和熟悉,重复性的声音让他开始学会关联,比如,“宝贝宝贝”类似这样温柔的呼唤和妈妈关联起来,家中的狗狗和听到的“汪汪”关联起来,等等。2个月时,婴儿可以把特定的声音和特定的唇部活动联系起来,4个多月能够识别自己的名字,6个月后开始知道他的名字实际上是在喊他自己,10个月时可以明白一些手势,通过手指和咕哝来表达自己想要干什么,12个月前后会冒出一些简单的词,比如,妈妈、爸爸、拿等等。这时的婴幼儿注重语调,一个激励的语调意味着“你真棒、加油”,一个严厉的语调意味着“不行、停下来”。13个月以后,一旦他们学会了第一个词,就会尝试更多,开始明白一些语法的基本原理,比如,宝宝吃饭,而不是饭吃宝宝。19~24个月进入语言的爆发期,幼儿可以一天学习10个左右的新词汇,可以把两个或4个词汇组成一个句子,开始学会观察和倾听,吸收成人说的和做的每一件事。2~3岁时幼儿基本掌握口语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伴随着他们掌握的词汇量不断丰富和增加,语言表达意愿和想法的频率也在增加。3岁时幼儿开始学会汇总信息,并加入一些复杂的想法,提出好多的问题和不断的追问,还可能会讲一些小故事。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会为家庭语言教育提供帮助,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言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读是理解语言的过程,属于接收信息,说、写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属于发送信息。理解和表达虽属于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但都受制于语言环境,语言发展需要环境,如果剥夺了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他们是难以掌握语言的。所以说,优良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婴幼儿掌握语言的先决条件,会刺激婴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给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说的机会,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
1.利用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丰富婴幼儿的语言环境。当宝宝用一声啼哭宣告他(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家长和宝宝的交流就已经开始了。在婴儿睡醒时,用缓慢、柔和的语调对他讲一些“悄悄话”,如,“噢,宝宝(呼其乳名)醒了,睡得好吗?”“宝宝,我是妈妈,天气有些凉了,妈妈给你加件衣服。”“宝宝,饿了吗?妈妈来给你喂奶吧!”等等。每天3~5次,每次3~5分钟。可给婴儿听觉刺激,有助于宝宝早日开口说话,并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婴儿说话的声音要轻柔缓慢,还可以配以抚摸,最好用标准的普通话和主谓宾完整的标准语句。当宝宝牙牙学语时,家长要及时对孩子的声音做出回应,家长说的话越多,幼儿储存的语言信息就越多,及时的交流和反馈会唤起宝宝学话的兴趣和积极情绪。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户外,走到哪里,交流就到哪里。如,在超市里购物、公园里散步、游乐场里玩耍等,都要找些适当的话题和宝宝说话,尽量看着宝宝的眼睛,关注宝宝交流后的情绪变化,当感到宝宝听懂了的时候要给予鼓励,当宝宝不喜欢一个话题的时候要适时终止。随着宝宝渐渐长大,家长要多创设和宝宝聊天的机会,启发幼儿自由谈论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如,爱看的动画片、喜欢的小动物、认识的新伙伴等等,使孩子愿意表达,多说话,提高其语言发展能力。
2.从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入手,创设婴幼儿优良的语言环境。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婴幼儿的语言是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模仿习得的,并在日后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起来,运用的机会越多,语言发展就会越好。在日常生活中婴幼儿的语言活动是零散的、大量的,是在无意注意下进行的,他们不受约束,随时随地根据交际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根据周围语言的刺激进行着语言模仿和交流活动。比如,动画片里的对话、有意思的广告词、家人的口头语等常常被他们模仿,而且会惟妙惟肖地加上动作,如果家长能够对婴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这种语言模式加以关注和辅导,就可以使他们在无意注意下丰富语言。此外,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感知对象是活动的内容及过程,语言只是辅助使用的工具,语言交际是随着活动的进程而发展的,相关词汇和语句不需费多余精力就可以获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避免一些消极的语言信号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净化、美化、规范化,从而实现婴幼儿的语言美和行为美。语言的运用是工具,更是学问,要让孩子始终在文明、自信,充满希望的“绿色语言”中健康成长。
看图书、讲故事是非常好的语言学习途径,而且对于不是非常善于言辞的父母来说,是教给孩子良好表达方式的捷径之一。首先,要选取适合宝宝月龄的图书,最好是经典故事或经典绘本等,无论是插图还是语言要互相匹配,有教育价值。其次,要自己先浏览一遍图书,不要边讲边看,断句错句不断,这样不但会使故事的内容大打折扣、缺乏吸引力,还会干扰婴幼儿的思路,不利于语言的发展。正确的看图书讲故事方式是,每天选取固定时间、固定场所,选取适合婴幼儿月龄段的图书,让孩子依偎在家长的怀抱之中,爸爸妈妈用亲切的口吻、有变化的语调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出来,这个过程不但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让婴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语言的熏陶。对于月龄小的婴幼儿,家长要用手指着图为宝宝讲故事,讲到哪里就指到哪里,语速放慢、吐字清晰;对于大一点的婴幼儿,家长讲完故事可以向他们提问,让其思考并做出回答,也可以启发婴幼儿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感受,活跃思维,理解故事。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帮助孩子记住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一些好词好句,不但丰富了婴幼儿的词汇语句,而且培养了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看图书时,家长需要选取有意义的图片,一面让婴幼儿观察,一面启发、引导他们思考、推理、想象,用恰当的词汇组成句子,讲述图片的内容。比如,提问:“图片上有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呢?”等,启发婴幼儿讲出画面上的内容,描述出不同的情节,以至编成简短、完整的小故事,达到培养婴幼儿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性的目的。
对于低龄的婴幼儿来说,在一个阶段可以每天反复讲一个故事。因为月龄越小的宝宝越喜欢重复性的语言和故事情境,比如,经典故事《拔萝卜》,里面都是重复的段落和语句,只是出场的小动物有所不同而已,多少年来经久不衰,婴幼儿百听不厌,还特别适合在家庭和幼儿园进行故事表演。类似这样的故事可以反复地讲给婴幼儿听,讲过多次以后,和他们一起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对话熟练了,接着在家庭中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这样的做法不但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锻炼了婴幼儿的语言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激发了其表现欲和自信心。
游戏是婴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语言游戏让婴幼儿的语言交往环境变得更加自由、轻松和愉悦。婴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对游戏活动的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和成功感体验。在游戏活动中家长要留给婴幼儿更多的游戏空间,所确定的语言教育方法和目标要力求使语言游戏转化为婴幼儿自身的学习需要,贴近他们的学习特点,使其积极地完成语言学习。语言游戏要按照婴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
1.听觉语言游戏。这个游戏尤为适合低月龄幼儿。主要目的是通过亲密接触加强亲子交流,促进婴幼儿早期听力发展。刚出生的宝贝就有听觉,尤其是对妈妈的声音更为敏感。妈妈将宝贝轻轻地抱起来,面对面温柔、亲切、细声地跟孩子讲话,内容可以十分广泛,说爸爸妈妈对宝贝健康的关怀、大家对他(她)的喜爱、他(她)给爸爸妈妈带来的喜悦和幸福等等。随着婴幼儿年龄增长,这个游戏依然可以继续,爸爸妈妈可以给宝贝念儿歌、讲故事,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听觉语言内容。
2.发音游戏。很多婴幼儿发不好平卷舌或者容易混淆发音相近的音,比如,四和十,老和袄等等,爸爸妈妈可以和婴幼儿玩绕口令的游戏,语速由慢到快,声音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等,增加语言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根据婴幼儿的喜好创编游戏情境边玩边学,如,摘果子、过小桥、钻山洞等,加入顺口溜或者儿歌,锻炼幼儿的发音。
3.词句游戏。词句的游戏形式有许多种,比如,问答歌。(家长)我来问,你来答,谁的鼻子长?(宝宝)大象的鼻子长又长。(家长)我来问,你来答,谁的耳朵长?(宝宝)兔子的耳朵长又长……再如,反义词问答游戏。(家长)我说粗,(幼儿)我说细,(家长)我说高,(幼儿)我说矮……还如,角色游戏——娃娃家、小餐厅、开商店、上医院等等。这些语言游戏可以让婴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掌握语言并合理运用。
总之,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启蒙教育,也是一种终生教育。婴幼儿语言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家长应该抓住一切教育契机,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并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和引导婴幼儿多听、多看、多说、多练,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以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