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亚辉,季 明,袁 瑜,倪 丹
导生制指教师通过对年龄稍长或相对优秀学生的训导,“使之成为教师教学的协助者和学生学习的带动者”的一种教育形式。导生制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孔子是这一教学形式的提出者和实践者。两汉时期董仲舒、后汉时期马融的“次相授业”“以次相传”都体现出这一教育模式的历史悠久。
现代意义上的导生制发起于英国,也称“贝尔-兰卡斯特制”,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普通民众接受教育的需求与教师不足之间的矛盾,后期也流传到欧美其他国家。清朝末期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以及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创立的“小先生制”,都在导生制的发展史上为科学文化的普及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当代导生制也在逐步改良和创新,1992年纽约大学开展了同伴教学研究,并形成了一套日趋完善的理论体系,在西方的教育实践中得以普及。目前,国外大学普遍实行的TA(teaching assistant)和RA(reseach assistant)等助教(graduate assistant)模式模式便是导生制最主要的一种体现。可以将其相对简单地理解为导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教师,而导生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学长。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导生制得以发挥更多的作用,比如选派优秀高年级本科生进入新生教育过程实现助管功能,或参与学生的学业教育、实践环节以实现助教功能。这在高等教育扩招后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短期缓解了师资紧张的问题。
本研一体化学生工作指的是本科生、研究生两类群体的学生工作由原来的独立工作主体结合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一体化的实现首先是学校层面由一个校领导分管、学院层面由一个书记或副书记负责,中间环节可由本研大学工系统牵头实施,也可由学工部、研工部分别牵头实施,功能相近但不尽相同,学院层面一体化管理便于本研学生工作的互相支持、互相促进。
关于本研一体化管理的研究文献不多,其中约70%集中在本科生实习实训环节及相关课程建设的实施中研究生助教功能的描述上,这还是GA(graduate assistant)模式的延续;个别文献对本研一体化心理辅导、学风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目前对于学生工作尤其是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的本研一体化研究非常少,而对于研究生导生制的研究则少之又少。
导生制的核心特征是同伴教导。笔者通过导生制在本研一体化学生工作中的实践,探索研究生担任导生开展同伴教导的实现方式和实现路径等相关问题,推动“一体化、双发展”导生制的运行与优化。
大学生成长中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来自教师、学长、朋辈等各方面的帮助引导和鼓励也不可忽视。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发挥研究生在本科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同伴教导优势,我们尝试着制定了系列“学长领航计划”,全面推进研究生导生作用的发挥。实施方式主要有思想领航、学业领航、就业领航、双创领航、健康领航等。
一是思想领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多次重要阐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如何更好地凝聚智慧、有序有效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也陆续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细则,如何引领学习和落实相关举措,导生制大有可为。
发挥党建龙头作用,通过本研支部结对共建,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升党员修养,引导本科生支部规范党员发展流程;通过建立本研联合支部,共同开展党日活动和理论学习,通过优秀研究生党员为本科生上党课、担任本科生入党介绍人等形式体现组织传承和党员模范作用。教育部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生百个样板支部、百名党员标兵活动为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利用优秀导生的示范引领学生思想成长。通过本研一体、研究生主导的“研习社”政治学习、重要节点的主题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本研一体团建体系,带领“四进四信”工作落到实处;开展伟大人物、身边典型的先进事迹演讲会,从研究生到本科生、从高年级到低年级,代代传承,革命精神生生不息。
志愿服务薪火相传,社会责任看我先行。研究生支教团多年如一日,扎根西部,服务边远地区教育发展,体现责任与担当;返校后更是引领带动一批本科毕业生奉献支教事业。导生志愿者通过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中心等渠道实现了医疗救助、帮困济残、扶弱助学等志愿服务传帮带。
二是学业领航。本科生进入大学要面对的首要任务是适应大学学习方法,而适应与否、适应时间长短都将影响其学习效果,研究生导生则起到了很好的领航作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开展导生学业生涯导学活动,帮助新生尽快了解专业背景和学习要求,及时开展学业规划。进入学习阶段后,课业任务加重,学习难度加大,研究生导生通过课堂助教、课后答疑为大学生提供跟班咨询和课业辅导,带领组建的学习小组,利用“第二课堂”“宿舍课堂”开展学习帮扶。在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组织开展优秀学长报告会、学术会客厅等活动,进行经验分享、方法传授。此类树典型、立榜样的促学行动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导学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传承学习精神,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考研是提升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学生的考研积极性,提高考研成功率,研究生导生通过开展考研咨询会、考研一帮一等活动为考研学子提供帮助,可以较为明显地提升学习动力和效果。
三是就业领航。学有所成、服务社会是所有学子的最终目标。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首先应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工作经验的导生此时便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通过自身经验和社会阅历为本科生提供生涯规划建议,举办“明日之星”“筑梦讲堂”之类的就业经验分享会,也会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直接提供指导意见,还可利用寒暑假期开展导生领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做好就业准备。本研一体化模式下,高质量的研究生就业信息也能在线上和线下为本科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互通选择。
四是双创领航。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其日后立足本职服务社会的水平,也日益成为考量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指引下,各类双创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级别的双创基金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面向本科生强化其双创意识、提升其双创能力,研究生导生们充分利用其自身专业学术知识和科创研究能力的优势开展领航工作。如通过创新创业社指导开展创新技能培训、SYB启蒙培训等。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在信息检索、专利调研、研究手段、实验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为创新研究提供了可能,提振了信心;同时研创空间的导生们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调研、行业分析、财务运营、风险评估等模拟操作,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通过组建本研结合的创新团队、创业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同创新。导生们发挥熟悉项目申请的优势,带领团队开展各类双创基金的申请,获得更多支持;各类双创竞赛都是练兵的好机会,各创新团队充分利用赛事,以赛促建,以赛促练。在历届“挑战杯”“创青春”中斩获殊荣的研究生导生背后都有一个结构合理、本研联合的强有力的学生团队。推出了一位导师、一位导生加若干本科生的“1+1+N”同导同行的双创团队建设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
五是健康领航。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导生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艺术鉴赏,引导学生强健体魄、娱乐生活,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修养,而导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则更为重要。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普遍偏弱,如何面对繁重的课业、激烈的竞争、错综的社会关系,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导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在被辅导群体的学业完成、人际交往、情感恋爱、就业困惑等方面开展的朋辈心理辅导,亲和而又具备专业性。依托研究生心理健康协会和校院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在一体化教育过程中通过学生中的心理气象员、心理联络员及时发现并收集异常情况,主动干预,及时纾解,防患未然。
在本研一体化背景下导生制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可以有很多种,如研究生担任专兼职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小班主任等助管形式以及担任课堂、课后助教的形式等,具体采取何种方式根据岗位需要、导生能力而定。他们作用发挥的程度可直接体现在被教育主体的教育效果上。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有如下体会和思考。
首先,导生们的同伴教导工作不是单一输出式工作,而是双受益、共发展。本科生在导生的榜样示范和朋辈教育下,在思想、学业、就业、双创、身心健康等方面受益,而导生们通过学长领航等实践平台,锻炼了自己,获得荣誉感、提升责任心,促进学业进步,在参与育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
其次,导生的参与可有效缓解学生工作队伍人员数量的不足,改善学工队伍结构。研究生担任专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工作队伍编制紧、任务重的矛盾,利用年龄相仿、经历相近、思想相通的优势开展学生工作,情况掌握更真实,问题处理更有效,这种与现有学生工作队伍的错位发展,体现出较好的互补性,他们不仅是学工队伍的蓄水池,更是学生工作的消息树。
再次,导生制不仅要注重实施,还应加强考核和激励。制度的实施不能仅靠情怀和觉悟,也不能仅靠组织纪律,还应该有相应的工作规程和激励政策。研究生担任导生工作,不仅会占用个人学习时间,可能影响自己的科研工作,还会占用个人休息时间。为解决他们的工作动力问题,调动其积极性,应制定相应工作规程,指导他们如何有效开展工作,提高效率,还要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对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效进行表彰奖励,包括在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定、就业实习推荐等方面优先考虑,适当的时候开展经验交流和分享也是一种正向反馈。纪律严明化、流程制度化、考核规范化是做好工作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