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这本书,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它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探究方法,积淀了关于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物理教学中,教授学生物理知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纵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猜想在许多重大的发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将地面物体的运动与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是大胆猜想与严格求证完美结合的产物,对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库仑定律发现的过程,将万有引力中的“平方反比律”引入,是猜想点燃创新火花的范例,为整个电磁学奠定了基础;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由“电生磁”猜想“磁生电”,是猜想启迪人们探索的见证,揭开了人类社会电气化时代的序幕。
物理教学没必要重复物理先辈们“猜想——探究”的过程,但却可以按照现代教育理论,为学生学习营造最佳的猜想氛围,激发学生猜想的欲望。
课题的引入阶段,是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猜想的绝好时机。比如,“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这节课,由“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引入,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回忆曲线运动的知识,由电子束弯曲的方向判断电子束的受力方向;联想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猜想磁场对电子束的作用与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本质是相同的。只有学生经过了这些丰富的想象,才是一次成功的课题引入。
课堂的展开过程,就是一次次探究的过程,也应该是猜想频发的过程,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点燃猜想的火苗,保护猜想的积极性。比如,“超重和失重”的探究过程,环环设疑、步步“惊心”:播放我国“神舟十号”航天飞船视频,宇航员聂海胜悬空打坐,王亚平轻轻一拉聂海胜,点到为止却使聂海胜飞出,由此,猜想重力到哪里去了引入新课;观察电梯底部放上物体的台秤的读数,猜想加速上升(下降)、匀速上升(下降)、减速上升(下降)读数的变化,播放相关视频验证学生猜想,进而提炼超重和失重的规律;接着给学生体重计,让学生现场体验超重和失重。这样的过程,由猜想引发,由探究验证,久久为功,必达素养。
课堂结束的时候,别忘了留下悬疑、留下猜想,从而让学生从猜想走向创新。比如,完成库伦定律教学任务后,让学生猜想“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如此相似”,意不在让学生解答,而是激发学生持久的探究动力燃起了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探究能力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核心素养,而物理学具有丰富的探究资源和探究手段,物理教学就是要充分挖掘、高效利用这些资源。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阵地。实验探究中,针对相应物理规律,一般应该先行设置引导性实验,诱导学生对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充分猜想,然后设计探究性实验,验证猜想。比如:在“气体的等温变化”这一节教学中,先让学生用手推拉封闭了孔的注射器的活塞,充分感受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关系,提出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猜想,然后再进行探究实验。引导性实验从定性的角度诱发学生猜想,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也便于探究实验中体积和压强之间规律的提炼。还有一点,实验探究中积累的数据到底呈现什么关系(规律),也是学生猜想的良机。但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省略了学生的猜想、试探这一关键步骤,总是直接用计算机的功能进行拟合得出规律。其实,学生对数据之间关系猜想的过程,比得到数据之间关系更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探究是重要的,但不能忽视理论探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比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在讨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时,采用的就是理论探究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素养,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实,物理教学中更多的是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有机的结合,比如:“交变电流”这一节的教学,用电流传感器观察教学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流波形,这是实验探究;学生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有了形象直观的感受,再通过理论探究,得出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两种探究方式结合,相得益彰。
哲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从古希腊的原子论到现代的量子力学,无一不是哲学思想在物理学中的体现。经典物理学大厦的奠基人牛顿,经常采用因果律、共同性原理和归纳法分析解决问题,写就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相对论的奠基人爱因斯坦则采用了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成就了著名的《相对论》。正因为如此,应用哲学思想指导物理学习,呈现的是方法指导,突显的是问题实质,升华的是核心素养。
比如:由地心说到日心说,不能简单停留在概念规律的层面上来认识,实际上它是一次思想的飞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预示着宇宙没有中心;再如: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不能只限于冲破“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禁锢,更主要的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开创了科学的实验方法,开阔了人类的思想和视野,开启了物理学的大门。
不只有物理学发展史中的哲学思想,还有解题方法中也孕育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整体法和隔离体法反映的是哲学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巧选参考系反映的是哲学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观点,光的波粒二象性反映的是哲学中的对立与统一思想……
哲学思想的熏陶,提升了学生对科学本质认识的高度,尤其重要的是,让学生的价值观与科学的价值观合拍共鸣,为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做好方法论的准备。
整个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先哲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画卷。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给科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为人类聚积起海量的精神财富,给人类以无限的启示。
第谷的天文观察,开普勒的数学演绎,上演了一曲和谐曼妙的二重奏,启迪学生科学研究需要精诚合作;居里夫妇研究放射性元素时,从沥青中分离新元素,是一项异常艰苦的工作,告诫学生科学研究的艰辛,以及坚守的重要意义;库仑定律建立的过程,让学生懂得,物理规律建立的过程,不只需要实验支撑,还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猜想创新能力;伽利略第一个用数学方法分析运动,牛顿创立了微积分研究运动,告诉学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人类对原子结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物理模型或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重大意义;哥白尼悟出了运动相对性道理后,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表明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价值观。
总之,物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孕育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