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欢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广播电视台,江苏 常州 213200)
一直以来,传统的媒体大多以电视、电台、报纸以及杂志等形成较为统一的一体化服务,因此传统媒体本身也拥有比较系统完善的新闻资源来源、运营方式以及采访队伍,这些完备的各系统都可以独立发展,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融媒体的横空出世,这些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因此传统媒体这种资源较为分散,各系统各自为政的运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媒体资源的整合势在必行,一方面需要传统媒体在管理体制上进行融合,另一方面,需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新闻内容、采访渠道、展示平台、经营方式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形成多样立体、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模式,最终建设成具有强大实力、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新媒体集团。
无论到哪个时代,媒体发展最终的目标就是满足读者的需求,这也是检验一家媒体能否继续生存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任何媒体的转型发展都不可避免地需要迎合读者的习惯,进而围绕着读者的真正需求来进行探索和创新[1]。但是,传统的报刊类的新闻写作的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着一些新兴媒体所不具有的特色,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报刊类新闻写作的优势就是可以牢牢抓住一些老读者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给人的感觉就是新闻写作更加严谨、细致,新闻内容更加真实、可靠,相对来说更具有权威性;然而报刊类新闻写作与新兴媒体相比,劣势也相对明显,新闻信息传播慢,突发新闻传播不及时,新闻内容展示类型单一,对于年轻读者来说吸引力较小等,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下报刊类新闻写作的发展,需要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结合新兴媒体的优势特点,发展出一条既能够让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新闻信息,又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度分析的道路。
报刊类的新闻写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通过我国新闻从无到有,经过几代先辈们常年日久不断摸索和积累逐渐建立起来的,而现在融媒体的发展道路正是沿着报刊类新闻走过的道路进行前进,并且能够依托自身的优势,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速度加速发展,因此在当前环境下,传统的报刊类新闻写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以扎实的新闻内容为基础,坚持主业的发展,坚守自己本身的权威优势,在新环境下主动创新,然后在转型的发展当中平稳过渡。报刊类新闻等传统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主业就是新闻内容产品的展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舍弃或者荒废这个主业的发展[2]。然而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动下,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让新闻内容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也让新闻内容展示在受众面前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所以要想报刊类新闻写作在这个混乱的媒体中独辟蹊径,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就需要坚持自己的主业发展,通过创新,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致力于打造与众不同的新闻产品内容,也就是差异化新闻的打造,然而差异化新闻内容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必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一是要和报刊本身发展和历史的传承有关,二是要坚守报刊原有的核心价值观和受众这个群体的定位相吻合。比如现在较为权威的人民日报、环球军事等报刊,它们可以依托自己在各领域积累的有着深厚底蕴的专家学者继续坚持自身主业的发展,对于新闻进行深层次写作,让读者能够通过清晰明了的分析读出新闻的本质所在,发布权威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依据“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创新新闻的展示方式,继续扩大报刊新闻在行业中的影响力[3]。
当下许多的报刊新闻的写作已经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保有自身传统业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开发自己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手机端APP,也开通了官方的微博和微信,积极发展新媒体的作用,立体全天候的扩大自身的传播影响力;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融媒体的发展虽然对新闻的推广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对人员的利用和报刊新闻的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很显然,传统的报刊新闻写作已经无法满足多平台多种媒体传播共同发展方式下的经营,因此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需要传统媒体积极地转变新闻写作的理念,创新写作模式,根据不同平台不同的定位和传播特点,在新闻写作上要引进不同的传播形式,以便对新闻内容进行有效传播,从而实现同一个新闻内容能够在不同的新媒体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内容可以互通互融[4]。
另一方面,融媒体的发展必然导致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发挥其效率,需要报刊新闻成立专门的融媒体统筹中心,对于新闻的写作、传播、展示形式的定稿等进行统一安排,优化原有的内部资源,可以将采集的原始新闻素材,经过不同传播平台进行不同的写作加工,生成不同的传播样式。因此要对融媒体平台和传统的报刊新闻进行明确定位,让两者形成一种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传统的报刊新闻写作要为新媒体这个平台提供权威而且优质的新闻信息发布,而新媒体平台则为报刊新闻的扩大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最终让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进行良性发展[5]。
报刊新闻在引入新媒体平台,利用融媒体继续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始终需要坚持的一点就是报刊新闻写作的内容要满足读者的需要,时刻注意提升读者的阅读感受,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传统的新闻报刊写作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开展,新闻报刊需要从大众化和本地化两个大的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特色服务。第一个方面针对面向全国大众的报刊,新闻的写作可以通过严谨的前期调研,对读者所需要的新闻内容、写作方式及内容深度反馈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所展示的新闻内容资源进一步地进行梳理和整合,对于新闻写作内容进行类别细分,再通过融媒体的各种新平台按照读者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推送,从而吸引大量的受众。如《人民日报》在进行融媒体平台展示的数字化升级中,按照突发新闻、经济新闻、政治新闻以及军事新闻等进行分类和索引,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受众群体的读者的阅读需要[6]。第二个方面,针对本地化的新闻写作则要紧紧地抓住本地的地方特色,更加注重对本地的民生、民意进行特色报道和展示,由于是本地化的新闻写作和展示,则需要加强与本地读者的关联,积极地收集本地受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在新闻写作时将读者的反馈信息尽最大可能地表达到新闻内容上去,当然地方性的报刊新闻还可以利用融媒体平台易于交互的特点,可以与读者直接展开新闻信息互动、讨论和评论,从而增加与本地读者的黏度,进一步加深与本地受众的关联,在新闻内容的写作上尽可能地开展针对性的特色服务。报刊新闻的写作只有坚持读者需求为本,开展针对性的特色服务,才能够让读者在融媒体时代下感受到阅读新闻时比较自由轻松的交互体验,使得报刊新闻更加受到读者的热捧,也才能够让传统的报刊新闻写作在新媒体各种平台的展示上更加地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最终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且可持续发展。
对于报刊新闻行业来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新闻内容为王”的观念都不会改变,因此即使到了融媒体时代,也需要注重报刊新闻的写作,一方面需要传统的报刊新闻写作积极地融入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及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另一方面也需要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坚持以新闻内容为基本,要及时转变新闻写作的理念,积极发展,最后要以坚持读者的需求为本,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受众开展针对性的特色服务,进而提升融媒体环境下报刊类新闻写作的竞争力,使得新闻这个行业能够在信息时代下能够自由、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