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虹
随着新一轮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问世,与教材重点推广的“1+X”阅读模式具有重要契合度的群文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学者的关注,许多语文教师也纷纷把群文阅读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但是目前,学界对于群文阅读的教学研究较多偏向现代文本方面,且其中大多数都是把探究焦点聚合在小学教学上,对于高中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却鲜少涉及。群文阅读强调衔接性与生成性,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衔接教材内外的阅读资源,大大增加了阅读量,拓展了阅读视野”,[1]在文言文教学亟待改革的现时代,我们也应该大力提倡群文阅读的运用。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界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法。中国最早提倡群文阅读的赵境中教授曾这样概述群文阅读特点:“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式教学。”[2]简言之,群文阅读就是教师选择一个中心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经过适当的文本筛选后,再次选择与中心议题相关联的若干文本组成一个丰富的“阅读场”让学生进行建构学习,最终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任务。如探讨高中文言文的“赤胆英雄”议题,教师就可以选择与此相切合的文言文名篇进行整合阅读,如《荆轲刺秦王》《岳飞传》和《秦良玉传》等,继而分别从时代背景、爱国情怀和人物魅力三大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以一通百”,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是最鲜明的特征。群文阅读教学最大的目标是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多种文本的鉴赏对比,整合派生学习材料,进而提高思辨能力。与传统单篇精读相比,群文阅读的阅读量更大,阅读材料更多,是在单篇精读基础之上的拓展延伸。诚如学者所言,“‘单篇精读’是‘脚踏实地’练基本功,为学生的阅读力奠基;‘群文阅读’是‘仰望星空’开眼界,为学生的阅读力展翼”。[3]群文阅读与单篇精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协同助力语文阅读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可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情况却远不尽人意。调查表明,当前高中生对于文言文并没有产生太大的阅读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言文选材大多取自《左传》《史记》等悠久的历史名篇,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隔甚远,加之文言文的文体晦涩难懂,文言语法佶屈聱牙,学生很难产生阅读上的情感共鸣;而另一方面,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大多是以单篇精读的形式串讲课文,教师对文言文进行文本分析较多停留在逐字逐句的讲解上,为求“功利”而“强硬海塞”,往往忽略了文言文名篇中蕴含的思想情怀,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著名语文教育家王荣生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倡对于文言文教学要“从‘文化母题’中建构文化”,[4]概言之就是以文学作品的共同要素作为“母题”,将同一类的文学素材进行整合阅读,向学生渗透文言精华底蕴。此说法与群文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整合拓展来完成学生的阅读体验。如此看来,群文阅读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规避传统文言文教学的盲点,以最大化的阅读格局推动学生进行思辨训练,滋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具体而言,群文阅读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大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同类选择组成丰富多彩的“阅读场”让学生进行探讨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就不会片面地停留在课内的语文教材上,反而能跳脱课本之外去聚焦各类文本信息,从之前传统文言文教学的碎片化阅读进而衍生为整类的文本鉴赏对比,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唤醒他们的阅读兴趣。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5]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支柱,主要囊括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内容。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统一,协同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教育”价值。群文阅读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文本的拓展派生给予学生自主的阅读体验,也能通过对比赏析发展其思维能力,进而在文本的阅读交流中使他们感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审美情趣。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大多是“一统天下”,通篇评讲。教师为了应试目标竭尽所能强塞给学生有关的文言知识,极大程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课堂体验。而群文阅读的出现则打破了传统教学只关注学生纵向思考的阅读模式,在空间上以横向的跨越维度广揽历代名篇佳作,于文本阅读的纵横捭阖间牵引学生深入品析古代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文言明珠。群文阅读优化了教师的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益加重视,多次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6]而文言文作为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自然肩负着强国育人的重要作用,所以文言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经教育部统一审核编订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中也是格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大幅度增加了文言文的阅读篇目,从数量和体裁上竭力提升文言文的教育影响。由此可得,群文阅读对于文言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给予文言文教学更多的可行性,以迎合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群文阅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为我们贡献了许多精彩纷呈的群文阅读课堂,其中关于文言文群文阅读的典型课例当属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教授执教的《大美兰亭》。笔者试对潘庆玉教授的《大美兰亭》课例进行全面的阐释解析,以期窥探群文阅读的精粹教义,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如何更好地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群文阅读的阅读模式是“以一通百”,在中心议题的基础上选择相符合的阅读文本对中心议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那么,这个中心议题“一”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应该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符合高中语文课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依据高中学生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相应水平要求,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呈现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5]此外,“以一通百”中的“百”也要求教师在组合文本时要兼顾百家,跨越教材的界限收揽各类佳作。文本的选择不仅要关注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横向贯穿动态的学科思维培养,把对于学生的语文教育提高到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层面上来,促使学生形成高尚完整的人格。
潘教授以“探究兰亭之美”为中心议题,巧妙合理地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世民的《王羲之传论》、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林语堂的《书法的韵律之美》和宗白华的《论魏晋行草之美》等文本组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共同探讨兰亭的“美”。在《大美兰亭》群文阅读教学中,潘教授不仅使学生通过兰亭文化关注人生哲理,而且还从历史、书法、韵律和人格等多方面启发学生对兰亭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多角度品赏兰亭,教学内容益加丰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群文阅读不似传统意义上“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美兰亭》群文阅读教学形式丰富多样,由“学兰亭之文”“读兰亭之帖”到“解历史之谜”“解人格之谜”“讲韵律之美”再到最后“心慕手追”的书法临摹,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新意不断。
在“学兰亭之文”的教学环节中,潘教授有意使学生进行齐读、默读,对课文内容做归纳填空,帮助学生总结《兰亭集序》一文中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心情以及活动内容,启发学生对兰亭的初步感知;随后在“读兰亭之帖”的教学环节中,潘教授又以王文杰先生的文字导入鉴赏,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兰亭之帖后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进一步丰富其审美情趣;等到学生对“兰亭”这个意象具有全面的了解后,潘教授再以“解历史之谜”“解人格之谜”“讲韵律之美”三个教学环节,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充分领略历史上兰亭的独特魅力;至于最后“心慕手追”环节的设计更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学生系统学完文本之后,潘教授要求他们在纸扇上摹写兰亭帖文,同时课堂播放周杰伦的流行歌曲《兰亭序》。学生于袅袅古韵中细细品文临帖,实则是一次生动的美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各个教学环节潘教授都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读、赏、论、摹”的教学环节中都需要进行独立的阅读思考,从而使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所谓的“文道统一”,其实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文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收获知识、提高觉悟、增强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文言文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育人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青少年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7]“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7]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言文都是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时要始终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相互融合,使“文”与“道”和谐统一,真正发挥语文文本的内涵价值。
在《大美兰亭》群文阅读教学中,潘教授就做到了文言文教学意义上的“文道统一”。一方面,他在进行文本讲解时仔细梳理文言文的文言字意,通过诵读、填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古文,扫清阅读障碍;另一方面,他也不忘在多种整合的文本中挖掘其背后的情感蕴意,引导学生体认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在“解人格之谜”“讲韵律之美”的教学环节中,潘教授就以人格和韵律为着力点,通过魏晋时期各种风流人物的历史背景渗透中华书法的光辉夺目,进而过渡到“兰亭”这一文化符号背后的深刻内涵,由表及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发接受古典美的洗礼,同时也使语文课堂教学层次全面丰富,引人入胜。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它紧贴时代对于文言文的教学需求而生。在以生为中心的课堂体制下,群文阅读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文言文教学层面,对于文本的理解也不只简单地停留在浅显的表面,而是以“以一通百”的教学范式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建构,很大程度上除却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痼疾,为语文教育展开了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