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中梁 张 强
(1.内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2.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统治阶级在管理国家、处理政务时用来颁布法律、传达政策法令、请示问题、报告情况、联系工作、洽谈事务、制订计划以及记载各种活动的一种工具[1]。这类文体很早便引起了学界关注,民国时期涌现出大批公文研究成果,据相关学者统计多达百余种[2],《国民政府现行公文程式详解》[3]、《新公文程式大全》[4]、《公牍通论》[5]、《现代公文程式》[6]及《公牍学史》[7]等均为其中具有代表性成果,这些成果绝大多数属于工具书性质,仅《公牍通论》与《公牍学史》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学术价值,不过遗憾的是前者仅涉及民国前期,而后者没有涉及到民国。进入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批民国资料汇编。如,二史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8](共5辑90册)、《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9]及《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书》[10](共62册),以及二史馆《民国时期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资料选编》[11]、北京档案局《民国时期北京文书档案工作史料选编》[12],包含民国时期公文及公文档案法规。从这一时期开始,还出现了一批文书史、秘书史、档案史、公文史等方面的专著,涉及民国公文有《中国文书工作史纲要》[13]、《文种钩沉》[14]、《历史文书》[15]、《中国秘书史》[16]、《中国档案事业史》[17]、《中国公文发展史》[18]、《中国公文发展简史》[19]及《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研究》[20]等。其中《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研究》,为第一部专门、系统以民国公文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对于民国公文研究极具参考价值。此外,还有大量关于民国公文方面的论文,仅知网收录的便达200余篇。这些论文的刊行以《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档案》等期刊为主要阵地,内容涉及民国公文制度与改革、公文书写程式及公文程式中诸如文种、文体、盖印、署名等具体内容。不过上述成果多聚焦于公文书写程式以及混杂于公文通史、档案史、文书史及秘书史等著述中,专门以民国公文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仅1部,同时上述成果过多依赖二史馆所撰的汇编,缺乏新史料的运用,因此通过丰富的自贡盐业档案管窥民国公文更凸显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当然,百余年来学术界关于自贡盐业档案研究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有资料汇编,如《自贡盐业契约档案选辑(1732-1949)》[21]、宝生井盐契[22]、《自贡盐业工人斗争史资料选编》[23]以及《自贡盐业历史档案·契约卷》[24],与民国公文相关的仅《自贡盐业工人斗争史资料选编》;此外还有聚焦于盐契研究成果,从法学角度入手的吴斌《中国盐业契约论:以四川近现代盐业契约为中心》[25]、徐文《自贡盐业契约研究》[26]、秦双星[27]、王雪梅[28]等;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如《自贡盐业契约语汇辑释》[29],还有学者从经济学、历史学等角度进行研究,如吴天颖[30]、彭久松[31]、李伟[32]等。由上可知,学术界对自贡盐业档案的研究和运用多集中于盐业契约,专门而系统地整理、研究其他盐业问题,特别是民国公文档案的研究与运用异常薄弱。
笔者不揣浅陋,试图通过自贡盐业档案管窥民国公文概况,在对盐业档案中民国公文分类、释例的基础上,总结民国公文的特点,以求教于方家。
在处理盐务过程中,经常会有下级向上级或业务主管部门的行文,从行文关系看,这类公文可以称为上行文。这类公文有以下几种:
一是呈。指下级(包括官署和官吏)对上级有所陈请时所用公文[33],如下:
富荣东场公署呈文(东字第一四六三号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五日发)
事由:呈报职场八月份增产概数情况仰祈鉴核备查由
……
谨呈
局长:周 副局长:郝
场长:徐开弟(盖印)[34]
“七七事变”爆发后,淮盐运道受阻,国民政府提出增产川盐计划并予以实施。在“增产赶运”计划中,增产先就富荣两场开始,为确保增产赶运,富荣两场须定期上报增产情形。此公文为富荣东场按照惯例,将八月份增产火炭花盐情形及产卤情况,上报四川盐务管理局备案,是为典型的上行文。
二是签呈。上行文中,除呈这种公文外,还有种名为签呈的公文,盐业档案中的“签呈”也是由下级陈请上级。如下:
签呈
签字第六五二号
……
局长:缪 副局长:郝
场长:徐开第(盖印)谨签
二十七年十二月二日[35]
单从内容比较此“签呈”与前引“呈”文,很难从事例轻重来区分这两种文体,“呈”讲述的是富荣东场增产炭火花量及卤量短少之事,“签呈”讲述的是富荣东场郭家坳分署双灴灶因炭卤短缺而停煎,依理说两件事情都很重要,因为都牵涉到增产赶运。二者只见书写程式上有些许差异,“签呈”与“呈”虽然都使用的统一纸式,但“签呈”的顶端有“签呈”二字;“呈”的最右面有“富荣东场公署呈文”,下方有呈字及发文时间,落款处不再有发文时间,而“签呈”的发文时间在落款后面;此外,“签呈”的文件编号以“签字”统一编号,“呈”文编号则以“东字”统一编号,由此可知它们在民国公文里被视为两种文体。
自贡盐业档案中常见的平行文,主要有“公函”。所谓“公函”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之机关公文往复时用之”[36]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从北洋政府时便已出现,如下:
四川省政府公函(二十七年财字第11968号)
案据四川自贡市东场井商盐崖卤业同业公会主席陈仲宣等……
此致
财政部四川盐务管理局
抄附原呈一纸
代理主席:王纉绪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十八日[37]
因战时“增产赶运”打破了盐运原有秩序,富荣东场井商盐崖卤业同业会,在主席陈仲宣号召下联名陈请省府,希望迅速制定公平有效的增产计划。四川省政府除“批”复同业会外,因与四川盐务管理局无隶属关系而向其以“公函”的方式商谈此事。
顾名思义,下行文主要指上级对下级的行文,这类公文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指令,指“上级机关对于所属下级机关因呈请而有所指示时用之”[38]的公文形式,下面这份公文便为典型。
财政部盐务总局指令(渝产销字第二四三号)
令四川管理局
……
此令。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六月廿三日
罗哈脱[39]
上述例子是直接向呈请机构进行指示,即财政部盐务总局将指令直接下发至下属呈请单位四川管理局。不过盐业档案中还存在转呈的情况,这时指令亦往往直接下发至原呈单位,如下例:
财政部指令(渝盐字第4846号)
令四川盐务管理局
廿七年八月十九日财字第五八零号呈一件,为遵电呈后关于督场上紧,增产应饬商赶运济销各情形祈鉴核由
呈悉。查前据盐务总局呈转……办理情形,并仰具报察核。
此令。
中华民国廿七年九月九日
部长:孔祥熙[40]
通过这份公文可知,原本是四川盐务管理局向财政部盐务总局陈请事宜,后盐务总局将此呈转呈至财政部。财政部受理后,没有通过盐务总局,直接向原呈机构即四川盐务管理局进行指示。
二是训令,指“上级机关对于所属下级机关有所谕饬或差委时用之”[41]的文种。如下例:
财政部川康盐务管理局产发4089号
送达机关:西场公署
类别:训令
事由:为据东场场长呈拟有关增产事项到局除指复外抄发原呈及令稿令仰遵照由
……
令富荣西场署:
据富荣场场长徐开第五月十八日第九一号签呈……合行抄发原呈及令稿各一件,令仰该场署即便遵照!此令。
计抄件。(附件发齐)
中华民国廿九年五月叁拾日
……(附件略)[42]
此训令为川康盐务管理局根据富荣东场场长徐开第呈请的增产事项,指示东场后,以训令的方式指饬富荣西场同样遵照执行,并将原呈与指令以附件的方式附在训令之后,虽然西场遵照的事项与东场相同,但东场收的公文是指令,西场收到的是训令。有时,盐务管理局也将这种指令与训令同时下达在一个文件中,如下例:
(产销课发文第一一八四号)
财政部四川盐务管理局
送达机关:西场场长东场场长
类别:指令 训令
事由:令饬负责督同场处积极推进,以达增产济销之目的,仍将遵办情形随时具报,仰即遵照由
局长、副局长(存)
……
令西场场长
四月廿日西字第一九0号呈一件,为呈报西场……此令。
训令字第 号
令东场场长
……仍将遵办情形随时具报为安。此令。[43]
通过此档案可知,四川盐务管理局根据西场呈报的增产炭花圈额,进行了指示,即由场长负责督同场商联合办事处积极推进,以达到增产济销的目的,并随时上报筹备情形;连同此令,致富荣东场训令,委饬东场场长积极推进增产济销事宜,并随时上报。相同的文件,一样的要求,富荣东场、西场的文种不尽相同,即训令和指令的区别,这在盐业档案中比较常见。
训令中除上举谕饬外,还有差委的情况。如下例:
(产销课发文第二0七九号)
财政部四川盐务管理局
送达机关:东场场长类别:训令
事由:为据增产炭花第六组等呈为无水济煎,协恳令饬盐岩井公司接煎以利增产一案,令仰严查具复由
……
令东场场长
案据增产炭花第六组、第十四组、第二十组经手侯性涵等呈……令仰该场长迅即严查具复,以凭核办。此令。
……(附件原呈略)[44]
此件档案讲述的是因无水济煎难负增产重责,增产炭花第六、十四、二十组经手侯性涵等向四川盐务管理局呈请由盐崖井公司接煎,四川盐务管理局以“训令”的方式差委富荣东场严查侯性涵等人所呈是否属实,是为典型的“训令”类公文。
盐业档案中,除上述机关之间的往来公文外,还有一些机关与人民之间的往来公文,主要包括呈、批与布告等。
1942年7月10日国民政府颁行的《公文程式条例》将“人民对于机关有所陈请时用之”的文种也称为“呈”;而“各机关对于人民的陈请事项,分别准驳时用之”的文种称为“批”。[45]盐业档案中一般将这种呈与批放在一起,有些将呈附在批文之后。如例:
财政部四川盐务管理局稿
产销科发文第五四四号
送达机构:黄幼庄类别:批
事由:据请准予运销增产盐侢或自煎炭巴各节应毋庸议1核办仰知照由
……
呈悉。查此次增煎炭巴一百傤……应……[46]
此公文为四川盐务管理局针对商民黄幼庄给出的“批”,内有四川盐务管理局关于商民运销自煎炭巴请求的意见。在“批”文末尾,还附有黄幼庄“呈”的原文:
为呈请运销引盐以接济民食增加国税而符统制之中,仍本自由为原则之规定……所陈是否有当,伏乞指示祗遵谨呈。
四川盐务管理局
商民:黄幼庄
民国二十七年二月 日[47]
这份“呈”请是典型的民对机关即四川盐务管理局的呈请公文,呈中具有蓝色钤印,可知此“呈”为四川盐务管理局产销科存档之文;而“批”具有拟稿时间和发文时间,且具有统一盐字号,可知此“批”为发文后的存档。
“布告”是指机关“对于公众宣布事实或有所劝诫时用之”的一种文体,即“事实之宣示,及就特定事项对于一般人民命其行为或不行为之文书”,这种文体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被称为“示”,自北洋政府时期开始称为“布告”[48]。如下:
财政部四川盐务管理局布告稿
送达机关:全市全体盐业商民人等
类别:布告
事由:为增产期间敢有藉端纠众滋事扰乱盐场秩序者定予严拿惩办仰即遵照由
……
布告
当现值各岸需盐至急之际,本局奉令暂饬两场井灶积极增产加运接济……合行布告,仰閤场盐业商民人等一体□遵毋违。此告[49]。
民国27年(1938年),为“增产赶运”计划实施第一年,当时在富荣两场试点,预计需要完成的盐斤计划常因炭卤缺乏而难以实现,加上自由运销受到限制,整个计划遭到来自各方商民的巨大阻力。为保证“增产赶运”计划顺利推进,四川盐务管理局发出此公告,并令富荣两场公署将此布告张贴出去,从而留下当时典型的布告公文。
富荣盐场虽然制盐历史悠久,但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战爆发后方受到官方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盐业档案中最为耀眼的除清代以来的盐业契约外,还有同样夺目的“增产济销”相关档案,其中九成以上为民国公文。因此民国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别是抗战爆发后,盐场公文中盐味十足,几乎件件与“增产济销”相关。如下例:
财政部盐务总局训令
事由:奉部令饬查富荣东场场商陈仲宣等呈关于川盐增产办法一案令仰并案办理具复由
拟办:再行呈复。七、十四
产销课收文第三九六0号七月十四日
财政部盐务总局训令(渝产销字第二九0号)
令四川管理局
……此令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七日
总办:朱庭祺会办:罗哈脱
上述公文为盐务总局因富荣东场场商陈仲宣呈请增产办法事宜,至四川盐务管理局的差委。民国27年(1938年)增产济销第一年,在推行中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来自场商的诸多阻力,推行初期两场井灶商民对增产持怀疑观望[50],影响增产的正常推进;甚至有借端滋事、扰乱盐场的行为[51]。形成了大量“增产济销”公文,基本皆针对此非常时期非常措施的筹备、落实、推行以及推行效果展开,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自贡盐业档案中的公文,大多数能够找到事件原委经过,首先表现在指令能够找到相应的呈或签呈,有些甚至直接将原呈文或签呈放在或附在指令后面。如下例:
财政部四川盐务管理局指令东场场长
东字第一二五四号
案由:据呈报增产炭花四月十五日至五月二十六日止,产放盐斤数量,仰即督商源源捆运由。
……
民国廿七年六月初二日发
四川盐务管理局关防(钤印)[52]
此公文后面附有文中所述“第四七四号”签呈原件,如下:
签呈
签字第四七四号
窃查此次奉令增产炭花……理合签请钧局府赐备查。
谨呈
局长:缪 副局长:郝
场长:徐开第
二七、五、二七[53]
此签呈上方钤有蓝色方框,里面如是写道“收到日期:民国廿七年五月廿八日”,即四川盐务管理局收到这份来自富荣东场签呈的日期。签呈和指令两种公文归档在一起一目了然,签呈的意图与指令的批示让整件事情非常完整,体现出较强的关联性。
其次是同一事项,不同层级的机关处理情况也能在同一卷宗中找到,如下面三例:
(例1)
富荣东场公署呈四川盐务管理局
事由:呈报各商建筑增产炭花各灶近因炭不济煎相继减停情形,仰祈鉴核函转统制处迅予设法接济以重增产仍候示遵由
拟办:迅函统制处六月廿日
东字第一一五九号 中华民国廿七年六月十八日收到
产销课收文第三贰八三号六月六月十八日
收文东字第928号
查关于职场各商之增产炭圈……
场长:徐开第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54]
(例2)
财政部四川盐务管理局公函、指令(产销课发文第二一七一号)
送达机关:统制处、东场长
类别:公函、指令
事由:据东场呈报增产炭花各灶因炭不济煎相继减停请迅予设法接济以重增产等情
局长:徐 六、廿 副局长:郝 20/6帮办:□六、廿
总务课长:□20/6产销课长:□20/6
拟稿:□□ 有关各股:盛六、廿
中华民国廿七年六月廿日拟稿
中华民国廿七年六月廿一日发出
去文:盐字第四三0三号档案:东字第一三三五号
案据东场场长呈称……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六月廿日[55]
(例3)
四川省盐业燃料材料统制专员办事处公函(立即归卷□□六、廿九)
事由:准函以据东场呈报增产炭花各灶因炭不济煎请迅予设法接济一案复请查照由
拟办:仍应积极设法推进,候另商办法□□□六、廿五
批示:速调查不能赶运原因及补救办法□六、廿七
备考:不能赶运之原因已经该处来函详述,无再调查之必要,刻已专派卡车逐日赴邓关装运以资补救。徐六、廿七
产销课收文第三四一六号六月廿三日
收文盐字第7048号
中华民国廿七年六月廿三日收到
四川省盐业燃料材料统制专员办事处公函统字第659号
案准
贵局盐字第四三零三号公函:以据东场场长呈称,增产炭花各灶,需煤至急,嘱迅予设法接济,以利煎烧,等由、准此……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三日[56]
关于这三件公文,例1、3为收文,例2为发文,收发文都认真存档,因此自贡盐业档案方能因丰富和完整而倍受青睐。通过这三份公文,可以厘清整件事情的梗概:因燃料原因,炭不济煎,富荣东场增产炭花事灶相继减停,场长徐开第于民国27年(1938)6月17日向四川盐务管理局呈请,希望川局转函统制处迅速设法接济;6月18日,呈文送至四川盐务管理局,6月20日,四川盐务管理局收到此文后签署“迅函统制处”拟办意见,6月21日,四川盐务管理局根据东场的呈请,以盐字第四三0三号、东字第一三三五号向统制处、富荣东场发出公函和指令;6月23日,四川省盐业燃料材料统制处至函四川盐务管理局,表示根据四川盐务管理局的“盐字第四三零三号公函”准予请求,积极解决富荣东场的燃料问题。这三份公函将增产济销初期,富荣东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重要的是这三件公文的卷宗号相同,实际上民国时期自贡盐业档案中的公文皆有类似的归档方法,这对此时的公文研读非常有利。
一是公文纸式。通过公文解读和其它盐业档案可知,民国时期四川盐务管理机构经历了四川盐务稽核分所、四川盐务管理局和川康盐务管理局三个阶段,其中四川盐务管理局由稽核所于1937年4月改组成立,至1939年改称为川康盐务管理局[57]。不过,究竟是1939年具体哪月哪一天改称为川康盐务管理局,却没有找到,在公文中亦暂时没有查到。
不同时期的公文纸式不尽相同,特别是四川盐务管理局和川康盐务管理局在公文中出现的频次最高。但在具体行文时,已是川康盐务管理局时期,却使用四川盐务管理局时期的纸式的情况,见下面两例:
富荣西场公署呈(西字第一七七号民国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事由:为呈报西场二十八年原产及增产数目分配月额表仰祈鉴核示遵由
安奉
……
谨呈
川康盐务管理局局长:缪、副局长:郝[58]
虽然如上所述,四川盐务管理局具体何时改名为川康盐务管理局有待考证,但观此件公文的“谨呈”所指,明确为“川康盐务管理局”,由此可以确定民国28年(1939)2月27日的盐务机关已经是“川康盐务管理局”。但在此时间点之后,还存在使用四川盐务管理局纸式的案例。如下:
财政部四川盐务管理局训令
事由:奉总局转来部电规定川区本年增产数及年月旬应产数饬产製足额不得短少等因令仰遵照办理由
……
此令
中华民国廿八年叁月廿贰日[59]
通过落款可知,此件公文发出日期当为民国28年(1939)3月22日,其使用的公文纸式上明确写着“财政部四川盐务管理局”,而根据前例所引可知,至迟1939年2月27日此局便已改名为“川康盐务管理局”了。在所见的公文中,1939年上半年使用“四川盐务管理局”纸式还比较常见,由此可见此时公文纸式使用上不太严谨。
二是公文称谓。除纸式外,最常见的便是公文中的称谓了,仅四川盐务管理局便有四川省盐务管理局、四川管理局等称谓。见下例: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训令
事由:据自贡市井灶商各同业公会呈请转饬速定公平有效之增产计划以应事机等情令仰知照(附件随文)
……
令四川省盐务管理局局长缪秋杰……
中华民国廿七年五月廿日
委员长:蒋中正[60]
此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训令至管理局,对其称谓明显不太严谨,这种称谓在此时的公文中也比较常见;除此之外,还有称为“四川管理局”的公文,如:
财政部盐务总局训令(密)
事由:关于统制增产一案奉部令饬查仰遵照查明详细议复由
……
令四川管理局……
此令。
中华民国廿七年七月廿一日
总办:朱庭祺
会办:罗哈脱[61]
此中又称为“四川管理局”,实际上其全称应为“四川盐务管理局”,这可以从前引公文中关防[62]上的刻字看出。对于川康盐务管理局,公文中也经常略写为“川康管理局”[63],不过这些情况多数出现在下行文中,在盐业档案中的上行文中鲜有称谓不严谨的情况。
通过上述简单分类与分析可知,自贡盐业档案中保存了丰富的民国公文,通过这些公文可以管窥民国时期公文概况。它们既有机关之间的上行文、平行文与下行文,还有机关与民众之间的呈与批以及布告;盐业档案中民国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公文事例间关联性较高,同时还呈现出不严谨等特点。
注释:
1.公文最初的文字为“应候两场查复再”,后涂改为“应毋庸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