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以亳州学院为例

2019-06-18 03:50:52郑小云
昌吉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亳州师范类师范生

裴 培 郑小云

(亳州学院教育系 安徽 亳州 236800)

2017年国家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开启了师范专业认证的篇章。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里,对实践教学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1]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理解、形成专业实践能力和养成专业情意的关键环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还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虽然近年我校一直致力于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但仍存在不足。本文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下,以亳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探寻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理念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贯穿师范专业认证全过程,[2]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行动指针。以学生为中心,夯实人民满意教育的师资保障。在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堂和实施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目标定位突出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师范生发展成效为导向,聚焦师范生毕业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反向设计实践课程体系,“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3]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引导师范院校聚焦师范生成长成才、建立基于产出的专业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能力标准

《标准》里对小学教育专业提出了“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毕业要求,[4]要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通,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并与其它教育环节有机衔接。”[5]基于《标准》的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细化,构建成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能力标准。(如下表1)

表1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能力标准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6]实践教学是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参与社会分工进行职业劳动的衔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7]在“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理念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契合所在院校的整体培养目标定位,更要体现专业特色,凸显专业优势。亳州学院作为皖北地方性高校,基于“应用型和地方性”的整体办学定位,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学校的品牌专业在“做精做强”的同时,凸显“干得好、下得去、留得住”专业优势,契合为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的需求。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学校的办学定位,亳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包含:通过实践教学获得实践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掌握教师教育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规范,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图1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高度专业性的教师职业特质,使实践教学成为教师教育专业的重要内容。[8]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以亳州学院为例,该校小学教育专业分为文、理两个方向,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了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上图1)

基础教学实践模块中,第一,构建信息技术学习、训练和应用的培养体系,让学生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技能;第二,“三字两话(画)”是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技能训练,夯实师范生从教的基本功。此阶段是认知与体验,集中在大一到大二的第一到第三学期进行。本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比较模糊,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讲座、观摩、短期见习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初步的认知,形成专业理念。

专业实践模块中,第一,教师职业基本技能,主要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课程开发;育人能力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辅导、少先队工作。第二,实验教学首先主要是针对小学教育(文、理)方向学生的科普实验,其次是针对小学教育(理)方向的专业实验教学。第三,学科教学技能主要针对不同学科的,例如《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小学综合活动实践与指导》《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论》等。第四,艺术进阶(选修)主要是音乐、舞蹈、手工等能力,采取选修课的形式,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进行选修。此阶段是观摩与研讨,集中在大二到大三的第四到第六学期进行。通过观摩式见习、教师工作坊、专业技能考核等方式,系统构建教学知识学习与教学技能训练互动、教学实践体验与问题解决研究融通的教学能力培养系统,突出做中学,注重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和情境体验,强化表现性评价,初步实现“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塑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初步践行以学定教理念,指导师范生在理解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内涵基础上,通过模块课程学习和系列教学实践的互动生成,系统扎实掌握学习环境创设、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习成果评价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初步经验和相应教学行为。以小学教育(文)方向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为例,该课程安排8个学时的实践教学,4个学时以在小学观摩语文公开课的形式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听课并进行评课和反思;另外4个学时的实践以参与到教师职前工作坊的形式,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模拟的机会。分小组进行模拟教学,同组、同学、老师进行评课反思,以此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在此期间每学期都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技能考核,并作为学生实践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即兴演讲、课件制作、说课、教学设计四个方面。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能有效掌握小学教育专业必备的职业能力,为下一阶段顶岗实习做铺垫。

综合实践教学模块中,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教育教学、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认识、职业兴趣和职业情感,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娴熟的职业技能,建立稳定的职业信念;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块中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和预期发展。此阶段是实践与反思,除社会实践分散在各个学期外,其它集中在第七和第八学期进行。学生进行不少于一学期(18周)的集中顶岗实习,任务包括小学各科教育教学活动、班级管理、心理辅导、少先队活动等。在见习、实习、研习全程,指导师范生学会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收集分析自身实践活动信息,自我诊断,自我改进;通过专题课程、科研活动、实习课题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混合式研究实践,掌握研究教育实践的一般方法,经历体验研究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初步学会批判性分析与创新性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四个模块相互联系,形成了认知与体验、观摩与研讨、实践与反思的渐进式实践过程。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和《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规定,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学分比例和时间安排、上课时数达到要求,结合学院和专业状况,构建院-系-教研室三级、制度明确、监控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构建院-系-教研室三级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由教务处代表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办法和各项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由各教学院系主任、课程所在教研室负责具体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建立教育实践管理和质量监控的相关制度。教育实践管理规范有序,教育实践主要环节的质量监控行之有效。出台了《亳州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亳州学院实践教学工作意见》《亳州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学分实施细则》《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顶岗(毕业)实习管理办法(试行)》《亳州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修订)》《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对实训课程、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实践教学管理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3、制定并严格执行教育实践评价与改进制度,持续优化教育实践模式,不断提高教育实践成效。通过《亳州学院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明确实践教学的建设指标和评分标准,依照《亳州学院督导工作条例(草案)》定期对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实践教学水平提高

部分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但缺乏深入基础教育一线的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生学习的指导中显得力不从心。[9]

第一,注重实践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措施,有计划、有要求、有考核地全面加强实践课程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相继出台《亳州学院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试行)》《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进修规定》等文件,规定基层挂职和高层次研修奖励办法,完善青年教师深入教学一线的选派机制,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实施。同时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亳州学院兼职教师管理规定》,选聘有先进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实践工作经验、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与教育实践指导能力的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小学教育专业兼职教师,明确一线兼职教师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接受绩效考评。

第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根据《亳州学院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试行)》,对在小学挂职的教师采取跟踪调研机制,定期评估专任教师对小学教育的了解程度,把熟悉一线教育教学纳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范畴。

第三,建立“双导师”制。高校教师与一线优秀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实践教学是实现协同育人的根本要求,是确保师范生获得教师教育知识与提升教育实践智慧不可或缺的环节。制定高校教师与一线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亳州学院“双导师”制管理办法》,在导师遴选、实习指导、能力提升、条件保障与考核评价等方面有具体标准和明确要求。确保小学教育专业“双导师”数量足、稳定性强、权利明确,一般每个实践基地配备不少于2个高校导师,每4名实习生配备不少于1个基地导师,高校导师、小学导师、实习小组签订责权利明确的三方协议。通过专题培训、合作研究、现场研讨、网络研修等方式对“双导师”定期组织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学校定期对“双导师”有效履职情况进行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动态调整“双师”队伍成员。

2、推进校内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专业认证标准里指出“建立职业技能实训平台与信息化教育教学设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高校要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队伍和制度建设,[10]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各院系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开展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第一,建立教师基本技能虚拟仿真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开展教学设计、说课、模拟教学等项目的训练,强化师范生的基本技能训练。[11]第二,建立远程实景课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可自主开展小学真实课堂远程教学、教研活动和班级活动远程观摩,开展远程听课评课,教师远程实习指导等功能。

3、加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高校和实践基地应找到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契合点,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第一,重视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制定小学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出台《亳州学院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明确实践基地的遴选标准,能够加强对实践基地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第二,按照每20名实习生配备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要求建立的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师资优势、管理优势、课程资源优势和教改实践优势,在师范生实践教学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与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在小学教育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在职小学教师培训等方面能进行定期合作,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理论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助力小学开展教科研活动。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反映课程目标实现程度和师范生的学习成效,是对课程与教学环节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有效监控,直接决定着师范生的学习结果。实践教学体系也要重视评价体系构建,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第一,实践教学评价制度健全,涵盖责任到人,标准科学,方法多元,过程规范,结果客观,导向正确,形成评价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和改进的课程评价闭路循环机制等完整内容。第二,实践教学教师对考核结果进行自评自证,提交分目标的评价结果(定性或定量)。教学督导机构或责任人,通过答辩、复核等形式,对教师自查的结果进行审核,形成最终的评价报告。第三,评价方法合理,可操作。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学生、小学教师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实施课程评价。采用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基于学生各类学习表现和成果的定性评价信息,对每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达标标准是否合理、统一,评价是否严谨;定量评价基于各类课程考核的数据,分析学生个体和整体的学习成果,对每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过程记录完整,可追踪。第四,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制度,明确不同类型教师在教学质量提升中承担的责任和实际投入考评要求,制定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评价标准,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教师绩效分配、职称晋升之中。

实践教学是师范生师德养成和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直接影响毕业要求的达成。小学教育专业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建立健全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做到学科专业实践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12]具体安排科学合理,满足师范生体验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实践智慧的生成,形成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猜你喜欢
亳州师范类师范生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居· 文化
中华民居(2017年6期)2018-01-09 09:17:21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02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教育与职业(2014年7期)2014-01-21 02: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