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良镛的遗憾(中)

2019-03-21 05:37荆欣雨
北广人物 2019年3期
关键词:柏杨明报浙江大学

荆欣雨

晚年时,种种遗憾涌上来,没有写成历史小说,在浙江大学没有当好博士生导师,在许多人眼里仍算不上一个学者,一生的心血《明报》最后背离了自己的初衷。查良镛如何与这些遗憾自处?

心结

身体恢复了几年后,有一天,查良镛向一位好友请教,内地有大学邀请他去教授历史,该不该去?这位好友劝他,何不去教中文写作或新闻传播,中国历史很多人都懂得,你毕竟是个写小说出身的。

他听了没说话。1999年,查良镛进入浙江大学,出任人文学院院长,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招收“历史和文学"方向的博土研究生。

查良铺对做学者的执念,或许与他的武侠小说屡遭批评有关。胡适曾在1959年台北一次主题为“新闻记者的修养”演讲中说,“现在有许多报刊都刊武侠小说,许多人也看武侠小说,其实武侠小说实在是最下流的。侦探小说是提倡科学精神的,没有一篇侦探小说,不是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去求证一件事实的真相的。”查良镛随即在《明报》发表社评《最下流之胡适之》,此后一生未提过胡适。狂人李敖也曾嘲笑金庸武侠品格低下,并抨击其做人“伪善”。王朔则说过金庸小说十分媚俗,“读了一天实在读不下去······情节重复,行文啰嗦。”

所有批评过查良镛写武侠小说不入流的人,他都记在了心里。他有着民国文人的那种隐忍,从不反驳,但在他心里会记着,君子报仇,几十年都不算晚,也正因于此,浙江大学的邀约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过了千禧年,身为浙大博导的他,开始频繁向媒体提及自己的另外一项工程浩大的计划:用白话文和小说体写一部《中国通史》。

他的自信和雄心在那些年的采访中随处可见,“如果你将来看完了我写的《中国通史》,你就会了解我的历史观了。我试图采用一种新的观点,以中华民族的角度和观点去写历史,以前的历史书都是从汉族人的观点和角度出发。我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恰恰在于团结。”“他一直比较遗憾的是,他做不了一个专业的历史学者。他跟柏杨非常的好,柏杨死以前,他还到台湾去看他,因为柏杨写过《中国通史》,他是很佩服的。”陶杰说。

浙江大学的博导之旅很快演变成一场纷争。查良镛的博士生和社会舆论都对他感到失望,不满其教学方式,质疑其学术资格。《成都商报》当年的报道指出,“作为导师的金庸极少过问学生们的学业,除了带他们参加过‘华山论剑、南湖论剑这样的活动外,师生双方一个学期只见一次面,每次聊几个钟头,而正规的授课则从来没有过。”而学术界不少人则指出,查良铺没有正规博士学位,不具备指导博士生的能力。

2004年,深圳的一次采访,查良镛赌气般地说道,“我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收了几个博士生,不够好,我现在也不教了,还把院长的官辞了。我这个人当官,不行。拜师,我很愿意;让我教别人,我就不愿意,也教不来。”在之前劝过他的朋友眼里,这种结局是意料之中的,也强化了他心中对于学者梦的遗憾。人生信条是“做人要争气”的查良镛在第二年远赴剑桥大学读历史,很快他就获得了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硕博论文都是关于唐朝的皇位继承制度。

80岁高龄去国外读书,在另一位朋友看来,这是属于查良镛的纠结。“因为你放不下,你才去追求嘛……我们当时都劝他了,我说查先生,博士生街上到处都是,金庸只有一个。”陶杰则更为直接,“他有一个心结,早年写武侠小说,被许多学者看不起。上世纪60年代,伯克利比较文学教授陈世骧作为一个学者,写信说喜欢看《天龙八部》,后来书再版的时候,他(特意)把信附在书后面,那是一个情结。”“他去带博士生吃了亏以后,(心想)‘死活都要在剑桥念个博土回来,给你们看,你说我不懂。这是一口气,这也是他看不开的地方。”陶杰说。

报人

查良鏞晚年的另一个遗憾,是由他一手创办的明报集团,在他离开后,很多方面都背离了他的理想,明报集团员工张绍元说,“《明报》后来在香港的立场,是他所痛恨的。”一个经常被忽视的事实是,查良镛的主要身份是报人,其次才是武侠小说家,财富积累主要靠办报纸,而不是收武侠小说版税。

1959年,查良镛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伙创办《明报》,加上后来《明报晚报》总编潘粤生做助手。为了在香港激烈的报业市场中生存下去,查良镛起早贪黑,不断创作武侠小说在副刊上连载以吸引眼球,又以不同化名发表社论时评,才支撑报社勉强生存。《明报》逐步以知识分子作为目标读者进行改版,1963年达到了日均销量5万份,彻底脱离了早期的财政困境。在《明报》上发表的社论时评,多为对内地和国际局势的观察,寄托了查良镛的家国情怀和政治倾向。

1996年,《亚洲周刊》主编邱立本和几位同事去查良镛家里做采访,谈香港即将回归的种种事宜。那一天,查良镛很坚定地認为北京不会“搞垮香港”,也不会做任何伤害香港的事。前香港媒体人张宝华也记得与查良镛讨论过香港问题,“今天看来,他当时对香港的很多看法都很有远见。”查良镛有他自己的处世之道。他常跟下属说,不要拼命,有些牺牲是不必要的。办报纸要学会“天气冷了多加一件衣服,天气热了就脱掉,原则不能变,但表达的方式可以变。(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柏杨明报浙江大学
做人,不要做藤
多情才子柏杨的五次婚姻
多情才子柏杨的五次婚姻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
珍珠婚
中间位置的求索与香港《明报》的崛起(1960—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