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贵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之—, 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 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作为学校的主要职责, 特别是校长的主要职责。本文根据广东省高州市第七中学的探索研究, 计划从三方面对“以人为本”进行详细阐述, 分别为: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本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善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如有疑义之处, 望与广大同仁加以指正, 共同进行交流探讨。
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意识支配着人们的行动, 要想做好每一项工作, 先要意识到它的重要, 如果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 行动上是不够主动的。过去有些校长受到某些陈旧思想的影响, 忽视了人的主体作用, 对老师的想法、要求等问题不够重视, 以为建立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 制度是离不开人的, 在管理中不突出人的核心地位和主体作用, 任何工作都难做好。有些教师可能碍于制度的严厉、校长的权威, 工作上不敢怠慢, 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把工作做好, 积极性肯定不够, 相应地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必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这就要求学校, 在工作中, 对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纠正部分老师错误的思想, 并充分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在生活中, 关心教师的生活状况,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管理中, 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 约束教师的行为方式, 并且重视他们的内在心理状况, 一视同仁。此外, 学校管理要获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使全体教职工有共同的目的、饱满的热情, 只有把必要的制度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起来, 把它融入以人为本的管理范畴,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实施人本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在学校实施人本管理, 关键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学校管理工作就很难体现以人为本。当思想观念得到更新之后, 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管理者实施人本管理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要体现教师成为管理的主体, 校长必须具有管理能力, 拥有将管理知识、技能与能力付诸管理实践的权威和权力, 对学校问题要有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中肯的分析、科学的决策, 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表现出对人的尊重, 对学校人、财、物、信息及学校改革发展相关的诸多复杂问题, 具有综合的应对和把握能力。
校长必须是具有权威性的, 但管理权威并不完全由管理权力带来, 更多的是来自于校长的事业心、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校长要有执着的事业心, 对自己管理的人进行全面的认识了解, 才能做到尊重人、关心人。此外, 只要认定是正确的就要去做, 哪怕老师一时不理解而带来诸多议论, 也要坚持, 必须在师生中起示范作用。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 是教职工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带出一所优秀的学校、培养出一批精诚团结、爱岗敬业、品德高尚的好教师, 是每位校长应追求的目标。因此, 校长优良的品质人格力量是其领导教职工的灵魂。所谓人格力量, 是指校长的思想政治品格、知识才学、道德情感、尊师重教精神、民主作风、爱生风范等。而校长的人格力量的形成, 对学校的发展能产生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校长在教职工心目中的威信, 主要是通过两方面树立起来的, 一是靠自身的人格示范作用;二是靠领导艺术。通过以身示范, 言传身教, 对教职工健康成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领导艺术对全体教职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但这种艺术必须通过校长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善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人为本, 就要认识人、掌握人的素质, 了解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 促进人的思想、行为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 这就要求管理者对所属成员进行有效激励。制定能激发人学习、工作的各项管理措施, 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激励, 激发人的动机、激发人的热情、激发人的意志。重视激励能提高工作效率, 能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 从而发挥出他们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效激励常见的方法有三種, 一是目标激励, 在管理者指导和帮助下使师生确立起个人的行为目标。人们有了明确的行动目标, 才能以最大的热情奋勇前进, 如果师生工作学习无目标、无追求, 就会出现松懈, 遇到挫折就难以坚持。二是情感激励,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通过交往和思想感情的沟通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情谊。人本管理, 实质是情感激励, 成功的管理者一定会重视情感激励、沟通与管理对象的感情, 彼此交流, 互相了解, 愉快合作。三是竞争激励,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组织和引导师生参与一定的竞争活动, 激发进取精神, 从而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总之, “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核心便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即学校管理者要在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人际交往的基础上, 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 尊重劳动,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 重视关注和推进教职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想方设法提高本地区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即教育水平、文化品位、精神追求、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们学校的发展少走弯路, 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才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