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不孤,因了苏堤通往坊间。
或者山也似船,你唯缺他的“水枕”。
水域,被眼睛里的细皱打磨。
水浩渺如时间。水如天。你一直坚信,
一个人走到哪里都在自个的堤岸,
蔚蓝映照的一天也是另一天。
他坐在长椅上,像你寻找的一个词,
像拽着你的北方,那个萧瑟的词。
突然的歌唱,风动的莲蓬。
在生活的船上,多像不再飘摇——
撇开疑虑,水镜回到它自身的清明。
唱反调的人,反转过比深渊深的现实。
(选自本刊2018年第六期“江南风度”栏目)
蒋立波品读:
尽管已经有众多当代诗人写过西湖和苏堤,但这首《苏堤纪行》仍然显示了与众不同之处。跟江南诗人相比,来自河南的高春林似乎有意避开了西湖的雾霭、烟霞和水汽,而是执著于在语言内部对言说对象进行打量、观察和沉浸。这是一幅以情绪和体悟为线索的诗体游记,但仍能看出它是以一个短暂而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为框架,描述这一个阶段的所见和所感:我们在堤岸边看到水,看到天,看到长凳上的游人。人与山的一线之差在于人缺少水的映襯,而这种缺乏也是人的致命伤所在,因为从根本上说,人和自然是隔离的,而不是浑然一体的,我们只能从外部去观察自然,而这种观察注定显得隔阂、充满偏差。此时诗人的笔锋一转,“歌唱”的出现使整首诗富有节奏和情绪的变化起伏,也加深了思考的尺度。“撇开疑虑”,诗人的思想回复到水的清明澄澈当中,水与镜像,深渊与现实,在此处“不再飘摇”,交融为一,达到了浑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