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杨
昌图县东嘎镇中心小学 辽宁铁岭 112500
小学音乐是接受审美启蒙教育的最佳期。音乐教育是少儿美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心身全面发展和潜能发展的重要有效途径。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而音乐素质和能力主要是指音高感、音长感、音强感、节奏感、旋律感、听觉表象、音乐记忆力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联想和表现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强调兴趣第一,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情趣。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且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练习和培养。
音乐是听觉艺术,小学生音乐能力与它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而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了许多训练听觉的游戏,让学生掌握听的技巧,熟练音乐的各种基础要素。
我留心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感兴趣的,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物品,如小闹钟,一动会笑的不倒翁和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等。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他们不同的声音、节奏。
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时,为了避免枯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采用一些走跑交替的游戏.比如: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走,教师不时改变速度,这种快慢不同的走路形式.就是节奏。学生必须全神贯注的听和看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看似是一种游戏,其实是一种节奏练习。学生对于这种方式比较喜欢,也很容易接受.如设计有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小铃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教师要考虑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加入一些学生能理解的形象符号,如游戏:小手小脚(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
这种活动一般适合于低年级,让学生自由地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节奏来做动作,教师只需要指导那些动作完全不能与音乐相协调的学生,必要时可以轻轻地握着他们的手运动,让他被动地感受几次。在这一阶段,常做的动作是用手去拍打身体的某一部分。
这种活动一般适合三年级。即指按教师的要求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用动作表现均匀进行的节奏。但注意:不论乐谱是何种音符,实际上动作的速度都是每分钟60次左右。
歌曲和乐曲本身的节奏,比前两种都要复杂一些,所以刚开始可以选用一些节奏较简单的音乐和容易做的动作。如:《顽皮的杜鹃》《剪羊毛》等音乐。
就是指两个声部同时进行的节奏。这种节奏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如:一个声部拍曲调的节奏,另一个声部则用均匀的节奏打拍子,即顽固伴奏。独立完成是指学生同时又拍手又踏脚。合作完成是指一部分学生做拍手声部,另一部分学生做踏脚声部,两个声部同时进行。
节奏动作表演是指所做的动作一方面要反映出歌曲本身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反映出歌词内容的一种身体节奏活动。这个训练适合在四、五年级,如:《我是少年阿凡提》《真善美的小世界》都可进行节奏的动作表演练习。
音乐教学中接触较多的是2/4、3/4、4/4拍。针对低年级的心理特点,应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充分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认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先让他们扮演不同的小动物,打击不同的乐器,从中感知出音色,音调的不同,在模拟发出不同声音,知道声音有长短之分,长一些的是二分音符,短一些的是四分音符。然后向学生出示由各种小动物表示的“音符卡片”,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一目了然,加深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歌曲、韵律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几种节奏的特点。不过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做到因人而异。
开始先让学生自己敲打拍击乐器,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乐器能发出不同的音响,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操作,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如:用鼓锤敲打鼓的正中、侧面和边缘,其声音各不相同。待学生对乐器产生兴趣之后,我们就鼓励、引导学生用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对节奏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感知节奏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营造童趣般的小学音乐课堂就要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就应该不断的推层出新,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彰显音乐本色,让其能真正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学生在肯定和鼓励中增强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获得知识,进一步形成自己优秀的性格和气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增进学生学习、认知音乐的兴趣和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准备,从而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