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俊
陇南市武都区东江中心小学 甘肃陇南 7460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小学开设的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生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自身在小学从教,深感小学教育教学与儿童生活脱节。要改变教育教学面貌,就得从根本上更新教育理念,更改不适时宜的教学模式。品德课程处于学校课程边缘化的地位,此课程教学与生活的矛盾相对突出。但是品德课程又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说教,把学生从似懂非懂被动接受知识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让品德课堂教学焕发生机活力,让课堂因生活而色彩斑斓,让生活因课堂教学虽简而不凡。
品德新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品德课程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礼仪展风采”一课为例,我依据《品德课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明理,在明理的基础上践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活动: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三军仪仗队在接受检阅时的录象,让他们欣赏仪仗队的飒爽英姿。然后让学生根据他们所观看的,叫几名学生上来学一下,让他们体验一下礼仪的风采。接着联系学校生活中的实际,作为小学生该以怎样的礼仪来展示我们的风采。随后让学生分组表演如何站、立、行、笑,让他们评价一下谁最能体现我们小学生的风采。然后再进一步推广,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礼仪都有不同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分析课文得出要点,充其量能把它记住就不错了,此两者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学活动应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发展水平和知识体验的基础之上,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品德课的课堂上,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创设和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利用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理清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分年级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任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不断调整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品德课堂适度设计故事。导入时的故事可以是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也可以是故事、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以此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这是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兴趣的十分有效的导课方式。例如五年级《诚实是金》的教学中,在课的开始讲述故事: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故事讲到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猜想)“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从而进入诚实是金的学习。这则课例中教师运用讲故事的导入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导出学习内容的作用,更加深了学生对教学重点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的理解,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小学生品德课程向生活化延伸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建构,但并不否定教师在其间的教育引领作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向前、向上的生活氛围;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主体参与的活动方式;还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境界。即“要通过课堂生活,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