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内涵要义和外延深意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视角

2019-03-21 23:50:11
关键词:理论课育人政治

刘 军 傅 帆 姜 扬

(重庆师范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和培养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当今世界进入信息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格局深度调整,多极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变革前进,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激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在最宝贵、最黄金的人生阶段和复杂多变、文化多样的环境形势下,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发展形势,排除外界干扰,保持成长定力,沿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实现成长发展和价值追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责任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一时代命题的提出,无疑对新时代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目标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内涵要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承担着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战场、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同时对大学生起着思想引领、人生导航、品格塑造、价值定位、促进成长等非常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他同时还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4]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努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5],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6],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也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求

1.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关键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实现学生的认同感。如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作一道大餐,那“如何抓住学生的胃”就是当前思考和面对的首要问题和现实问题。因此,如何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靠近学生成长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深刻认识和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人生成长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发自内心喜欢上、愿意上,成为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高境界和理想状态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入脑入心,努力在学生心底产生包括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等内心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体现思想价值引领、人生导航定位等重要功能和重大作用,进而达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最终目的。

2.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当代大学生面临复杂多变的成长环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和效果,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关注世界变化、教学方法要紧跟时代发展、教学形式要结合学生特点、教学途径要多元化、教学效果要解决实际问题,既要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角度,也要从学生成长发展的角度思考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教学准备不能脱离现实,不仅要备好课程内容,更要备好学生情况,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在关注什么、关心什么、思考什么、需要什么?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成长方向,科学分析学生思想困惑,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冷静面对和妥善处理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与合理诉求,把解决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学习成长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和课堂让学生实实在在学有所获、学有所值,切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实际行动,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3.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目标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到实处,达到既定目标,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通过课程和课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实际和现状相结合,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狠下功夫。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把深奥的理论用浅显的道理表达出来,把书本的知识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把原理讲深讲透,把事例讲懂讲清,把人物讲实讲活,克服空洞的说教,努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活泼生动,让教学效果更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使课堂引人入胜、教育潜移默化,从而赢得学生青睐、引起学生共鸣,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强化科学理论武装的基础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核心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系统地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7]

1.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追求。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是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普遍原理和科学真理,是指导我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加深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认识,引导学生做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其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是马克思一生的追求与写照,也是影响众多青年人人生奋斗的动力。《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作品,从中“生动展现马克思从小就树立了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人生目的,折射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人生境界”[8]。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当知青插队开始,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追求,更为日后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和案例,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持续向前、不断进步的内生动力和人生追求。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方法。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更加详细阐述和强调指出,要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和价值,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和环境下保持清醒头脑而不迷失方向,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保持正确方向和成长定力,进而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的思想基础,提供正确的行动指南。

(三)增强学生品格塑造的价值引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

1.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凝练和系统集成,也是当前全社会和所有公民个人的价值追求和根本遵循。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文化精髓,具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显示了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功能和主要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承和传递这种以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者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华文明和传统美德浸润学生心灵,用国家社会的现实要求和发展需要指导学生的成长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在价值多元、文化多样的环境下准确判断和自觉抵制不良干扰和侵蚀,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促进自身健康成长。通过课程和课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指导学生准确掌握其核心要义和内在要求,进而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认同、行动指南和行为习惯,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2.引导学生的价值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了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绘就了“一小步两大步”的蓝图构想。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使国家和民族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和迫切。当代大学生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身处两个一百年交汇时期,达成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也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绝好的成长平台和成才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0]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发挥应有的引领职责和指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成才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志存高远,知行合一,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担当使命、建功立业,在服务和奉献中不断磨炼自己、成长自己、成就自己。

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外延深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1]他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出发,饱含了对青年大学生的热切关心和成长期待,以及对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殷殷嘱托。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不仅仅限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就学生,只有聚力形成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效应,才能真正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中心任务。

(一)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大学时代是青年学生人生最重要的生理心理成长期、知识能力发展期和经历阅历积累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2]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功能和重要职责就是把学生教育好、引导好、培养好,其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不言而喻。因此,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分析研究和准确把握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在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身心状况和行为倾向,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需求,在具体工作中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和具体措施,体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性的尊重和要求,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大学时期也是青年学生一生重要的成长阶段,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学生成长成才打造更好环境,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多机会,营造更好氛围,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开始,积极引导学生及早确定人生方向和成长目标,主动做好学习计划和生涯规划,持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顺利走好大学时期的第一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13]。因此,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独立、生活独立、人格独立,不断夯实成长成才的基础,是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大学阶段,学生必须完成人生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角色转换,一是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换,另一个是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换。顺利完成这两个角色转换,有助于大学生确立自己的近期和长远目标,而不至于失去了前进动力和奋斗方向,最大限度激发他们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去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锻造过硬本领,为日后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和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追求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都强调我们的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并且反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彻落实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成长激情得到最大限度迸发,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最大限度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最大潜力得到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三、“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4]以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提出了方向导引和方法指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切实提升教育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既分析了新形势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条件,也提出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保障措施;不但强调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不但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具体思路。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讲话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细节,对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进行了清晰的指导,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了更高的期待和厚望。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职责和本分,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和消化运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真正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作为教育教学的更高追求。高校也应进一步落细落实讲话的部署要求,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创设更好的环境,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各门课程的协同。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5]。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唱”,而是各门课程的“合唱”,即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的育人资源,实现全课程育人的功能效果和协同效应。事实上,各类课程从来不缺育人的事例和案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各门学科课程开展思想导引和课程育人的鲜活教材。关键要提高广大教师育人育德的认识和能力,努力扮演好“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自觉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一方面要增强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职能,强化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基本意识,凸显包括专业课程在内的其他各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另一方面要改进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在课程上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从而确保各类课程、各门课程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形成协同效应。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这既有学校上下的协同,也有各部门的协同,更有课堂内外的协同。一是高校要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全校工作“一盘棋”来统筹安排,尤其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以党建引领和统揽,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育人职责和任务要求,并自觉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具体工作中。二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本单位工作落地落细、落小落实,共筑育人立体网络,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面覆盖和合力效应。三是课内与课外的协同,不但要切实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而且要持续、深入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通过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和效果。

3.教师与学生的协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施加影响的主体对象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引导和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独角戏,应该加强学生的互动参与,努力唤醒学生的责任担当,调动学生的身心要素,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变“旁观者”为“局内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安排”为“主动要求”,成为知识学习和成长成才的主人。同时,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学业成长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让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喜于参与、乐于接受。

4.理论与实践的协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让学生真懂、真信、真用,就应该回到实践当中,增强学生的教学实感和体验感受,而不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或者通过学生广泛参加志愿服务、支教工作、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或者带着课题、问题开展走访调研,广泛知晓国情、社情、民情,增加对国家社会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真切感知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进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6]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活”的理论,要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只有不断更新观念、运用创新思维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各种挑战,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1.通过创新话语表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洞的说教,不能就思想问题谈思想问题,必须从人的实际情况、现实需要出发,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17]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是一批出生在新世纪、成长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飞速变化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这些“95后”“00后”大学生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个性的特征,仅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和大学生的要求。“亲其师,信其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努力建立起与大学生的沟通联系桥梁与话语交流方式,根据工作需要和语境变化,转换工作的角色和身份,拉近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距离,把严肃的教育要求和管理问题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轻松话语表达,让涓涓细流感动人心,形成共鸣,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增强说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效果。

2.通过创新工作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8]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和电子产品伴随着发展成长,微信、微博、QQ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他们拥有了更加多元和更为丰富的交流方式与沟通渠道。当下处在信息时代,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和未来。因此,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抢占立德树人的先机,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下好网络工作先手棋,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通过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搭建交流平台[19],创设沟通环境,创新工作手段,推进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让思想政治课和日常教育管理充满时代感和吸引力,真正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转化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实际效果。

3.通过创新工作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推进工作队伍的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党团干部队伍都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学生思想引领、人生导航、成才指导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通过各支队伍工作理念、工作目标的协调一致和工作行动、工作节奏的无缝衔接,实现工作队伍的深度融合和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才能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效力。二是加强育人资源的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挖掘和整合育人资源,包括校内与校外、社会与学校、学校与家庭、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等育人要素的相互配合与良好互动,充分梳理和切实发挥各类资源的育人功能,着力实现最大范围和全方位的育人实效。三是强化各方力量的聚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推动十大育人体系的落实,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元素和力量,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全员育人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高校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掌握他们关注的热点焦点,精准施策、共同发力,确保育人工作的各方力量同向同行,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最大合力。四是注重教育过程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立足时代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加强思想引领与行动落实的结合、学校要求与自我教育的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的结合、生涯规划与职业实现的结合,不断建立全过程育人的机制体制,持续推进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真正实现,达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理论课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