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高校治理模式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以阿尔伯塔大学为例

2019-11-14 06:49:56
关键词:阿尔伯国际化大学

官 品

(重庆师范大学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重庆401331)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国际大学联合会(IAU)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给出了较为权威的定义,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该定义表明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1]。虽然学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界定仍不完全统一,但对其主要构成要素的观点基本一致,这些要素主要包括:课程国际化、学生跨国流动、参与国际研究项目、开展国际教育援助、与他国高校合作开展学位教育以及创办海外分校等。总的来讲,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开放性”“通用性”“交流性”等特征。

中国高等教育实施国际化战略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当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国际化就成为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国家、省(市、区)和大学等不同层面先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高校肩负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正式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确国际合作交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五大重要职能。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和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由此可见,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我国高校建设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高等教育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与世界接轨。但客观地讲,由于办学环境、政策导向、资金支持、文化传统和语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加拿大高校的治理模式:以阿尔伯塔大学为例

加拿大高校治理和运行机制特色鲜明,可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启示。本文拟以阿尔伯塔大学为例,阐述其教育国际化特点,以期为我国高校国际化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一)加拿大高校管理简况

加拿大现有国土面积9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3700多万,GDP位列全世界第10位,由10个省和3个区组成。其高等教育即“中学以后的教育”(Post-secondary Education)源于1663年创建的魁北克神学院,至今已有 350 多年的历史,已经非常发达。加拿大联邦政府和省政府鼓励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其高等教育普及程度非常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0%左右)。加拿大高校的主体为公立大学,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经费。按照授予学位和证书类型,加拿大的高等院校主要分为两类和十个级别:一类是授予学位的大学、研究生院,共100所左右,二类是不授予学位的社区学院150余所。但不管属于哪一类,加拿大高等教育的治理总体上体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联邦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财政支持。1867年,英国议会批准了《不列颠北美法案》(The British North American Act of 1867),该法案对加拿大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明确界定,地方分权的国家管理体制逐步形成(Harris,2005)。也就是说,加拿大既没有国家层面统一负责的教育机构,如联邦教育部类似的机构,没有全国高等教育政策、也没有全国统一的质量审核与认证体系及全面综合的高等教育数据收集体系。

尽管如此,加拿大联邦政府对教育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虽不直接发挥作用但却十分关键。加联邦政府主要从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相关法律和法规,从而通过教育投入来引导各类各级教育为国家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也满足公民自己的需求。如2002 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发布的《加拿大创新战略》令人瞩目,该文件被认为是加拿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加拿大2005至2010年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性文件[2]。

联邦政府通过向省政府间接支付或直接资助科研的形式来对高等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其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主要通过支持大学科研、对省政府的社会拨款、对学生的财政支持等三种方式来体现[3][4]。

第二,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绝对管辖权。加拿大各省(区)的教育部负责制定本省(区)的教育法律法规,对辖区内的教育拥有独立管辖权。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运行资金、制定学费标准、审核批准新专业[5]。如阿尔伯塔省的财务支出中,教育医疗支出占全省财务支出的66%,其中医疗40%,基础教育15%,高等教育11%[5]。省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式和额度来调控大学的发展规模、方向和速度,对于需要优先发展的学科、产业和服务等给予优先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以保证大学为国家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高校运营和管理方面,省政府通过向高校选派校监(Chancellor)、委任董事会和参议院成员的方式,来保证政府意图得以贯彻和执行。邀请中间评价机构(如阿尔伯塔高校质量委员会Campus Alberta Quality Council)独立评估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同时保护大学不受政府的直接干涉。

第三,高校高度的自治权。加拿大公立高校均为非盈利、独立的法人单位,有高度管理和评估自主权,但高校需要考虑联邦政府和省政府的工作重点[6]。

在加拿大,高校的组织架构大同小异,通常由立法(决策机构)、执行(行政机构)和司法(审议机构)等三个部分组成,机构间分工明确,但又相互制衡和相互协作以达到共同管理大学事务的目的。依照《高等教育法案》(Post-Secondary Learning Act),每所大学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参议会(Senate)、董事会(Board of Governors)、学院总议会或学术委员会(General Faculty Council)、院长议会(Dean’s Council)、学院议会(Faculty Council)、学生会(Students Association)、研究生会(Graduate Students Association)。

(二)加拿大大学的内部治理体系

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是加拿大最大的以科研为主的五所综合性大学之一,下设18个学院,开设有200多个本科专业和170多个研究生专业,设有400多个综合研究中心和科研实验室,其科研水平、科研所得和科研收入总额居加拿大高校前列。

与加拿大其它高校一样,阿尔伯塔大学的管理实行决策、行政和审议“三权分立制”(见图一)。董事会负责大学长期规划和相关宏观业务事宜,包括授权、批准预算及资金运用、学费、财务报告、投资政策、集体协议,以及对校长、副校长及各院长的任免等。董事会下设七个委员会:审计(BAC)、财务与财产(BFPC)、人力资源及薪酬(BHRCC)、投资(BIC)、学习及发现(BLDC)、安全健康及环境(BSHEC)、大学关系委员会(BURC)。董事会成员由校监、校长、校友会、参议会、研究生会、学生会、学院议会、非学术员工协会代表等21人组成,董事会主席由省督和省教育部部长任命。校长由董事会聘任,向董事会负责。

学院总议会或学术委员会(General Faculties Council)负责新学院和项目的设立、录取、安排学术日程、安排考试时间表、预算、学位授予(荣誉学位除外)、申诉,以及与任命、升职、解雇、薪酬和职称评定有关的各类手续。下设学术计划(APC)、学习环境(CLE)、校园规章审视(CLRC)、设施建设(FDC)、本科学生奖学金(UASC)、大学教学奖(UTAC)等10个委员会。学院总议会由160人组成,成员包括校长、所有副校长、所有院长、学术人员代表、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大学行政管理团队由校长、副校长、教务长和副教务长,以及行政管理团队组成,负责执行发展使命、实施发展理念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最终体现省政府在经济、社会服务、国际化等相关方面的发展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是大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校长(President and Vice Chancellor)是大学的行政最高长官,教务长(Provost)和学术副校长(Vice President-Academic)是大学的首席运营官,通常由一人兼任,负责争取政府支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各学院院长直接向教务长和学术副校长负责。另设有科研、财政与行政、研究、运营与实施、关系、发展等六位副校长,向教务长和校长负责。

图一 阿尔伯塔大学治理模式框架图

审议机构包括参议会(Senate)和各类群团组织(包括学术工会、非学术工会、本科学生会、研究生会)。参议会负责审议、促进和沟通一切可能给学校带来利益的事务,主要职责如下:要求大学内相关人员提供报告,收集对大学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通过一切适当方法取得办学相关资料,向校董会、学院总议会、省教育厅厅长提供建议,代表大学主办各种大型节庆活动,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物色荣誉学位的人选。参议会与学校决策、执行部门独立,其成员由选举或任命产生。阿尔伯塔大学的参议会由55人组成,其中包括来自大学、社区、社会团体及其它组织的由选举产生的30名公众成员,包括省教育部部长任命的公众成员9名,董事会代表2名,院长代表2名,学院总议会代表3名,本科学生会代表4名,研究生会代表1名,非学术成员2名和校友代表2名。值得指出的是,参议会中的公众成员代表由关心大学发展、热心社区服务、关注大学成果转化的各行各业的人员自愿报名参加选举当选的人组成,他们不从学校取得任何报酬,这为其在参议会中工作的独立性和代表性提供了保障。

(三)加拿大大学国际化的经验与做法

国际化作为研究型大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涉及科研、教学、社会服务、招生、师资、资金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全方位循序渐进的综合过程。

阿尔伯塔大学的运行与管理结构为其高水平国际化程度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据THE2018年排名,该校位列全球最具国际化大学排名第40位,综合排名第119位[7],现有学生近4万名,其中包括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7200多名,留学生中本科生占 17%,研究生占35%[8]。阿尔伯塔大学教师的国际化程度也很高,有40%以上的教授具有国际教育背景,60%以上的新进学术人员从国外引进[9]。该校正在执行的国际合作协议有600多份,涉及80多个国家的院校。仅2017年,阿尔伯塔大学就签署了150份国际合作协议,涉及备忘录54份,服务协议21份,学生交换协议19份,学生招生协议9份,其它学生流动协议7份,欧共体和欧盟学生奖学金协议7份[10]。阿尔伯塔大学国际化的成功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的国际化战略规划和详尽路线图。2016年6月,阿尔伯塔大学学术委员会和董事会通过了2016-2021年大学战略规划,题为《为了公众利益》(For the Public Good),明确提出了以“创建”(Build)“体验”(Experience)“卓越”(Excel)“参与”(Engage)“持续”(Sustain)等五大核心理念。从愿景、使命和目标等方面对国际化建设做了明确规划,提出创建一所服务于公众利益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在全国以至全球为阿尔伯塔省的创新活动代言,发挥领导作用,以确保加拿大处于世界前沿地位为使命;建设多元、包容校园,招纳汇聚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将才(学生及教职员工),广泛参与并融入社区,以创造互利互惠的学习体验、研究项目及合作伙伴等战略目标。此外,围绕大学发展战略,阿尔伯塔大学各管理部门和学院也制定了相应的详细的国际化规划和工作路线,如中央国际部就曾从区域合作交流、国际关系及国际学生招生等方面,组织该校各部门展开谈论,经过反复论证后起草了《中央国际部国际化战略规划》,整个过程缜密严谨,具有较强操作性。

第二,自下而上的国际化发展路径。阿尔伯塔大学从下到上的发展路径体现在该校国际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从教授们自主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合作科研、联合招收研究生,到学院集体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校长、教务长和外事副校长领导国际工作团队,设立校级“全球国际化委员会”及“地区国际化委员会”,确定优先合作的重点,开拓国际市场,并筹集资金,拓展相关国际合作项目。中央国际部,作为国际工作的业务部门,整合校内外资源,协助教授们寻求国际合作项目。在整个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院、系和广大师生参与决策,充分体现了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规模强大的专业化国际机构。阿尔伯塔大学设有规模庞大的中央国际部(见图二),现有全职人员61 人,兼职人员20人左右,国际部主任由副教务长和副校长(国际关系)兼任,直接向教务长和校长负责,管理协调大学国际化策略的实施,协助、指导各学院开展国际化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国际关系与招生以及国际学生服务,主要职责是提升广大学生、教职工的国际化参与、实现大学及社区国际化目标。中央国际部下设综合管理部(负责综合行政事务、经费管理和人力资源)、国际项目开发部(负责项目开发与协调)、国际关系与招生部(负责国际学生招生和国际关系维护)、市场宣传与交流部、学生项目与服务部 (负责学生社团、全球教育、奖学金、项目管理、学生服务)[11]。根据地区和项目类别的不同,各部门下设一系列项目办公室,分别由不同的科室负责,例如,国际关系与招生部下设美洲事务办公室、亚洲事务办公室、欧洲事务办公室、中东和非洲事务办公室,等等,分工明确,便于统筹。

图二 阿尔伯塔大学中央国际部组织结构图

第四,自主彻底的二级式管理。在国际化工作方面,阿尔伯塔大学不仅在学校层面设立了中央国际部,而且学院均单独设置了国际事务办公室,在现有国际合作协议中,学院层面的协议占到了47%。学院拥有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自主权和主动权,积极参与国际战略制定和国际事务管理,积极参与国际留学生的招生和国际合作项目开发,不断加强与世界相关大学的联系,有力地推动了阿尔伯塔大学国际化进程。

第五,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阿尔伯塔大学拥有全校范围内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加强国际关系发展,该校国际部还专门创建了国际关系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强大,查询方便,随时更新,资源共享,对全校各层面的国际信息管理、出访活动、涉外接待、国际协议等相关活动进行信息跟踪和记录,使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与学院之间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减少了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同时对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及时更新和发布,方便师生及相关人员查询和使用,提升了国际化工作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三、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加拿大独特的高校治理模式为其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高校明确的国际化战略、自下而上的国际化路径、强大的国际机构等是其国际化道路的奠基石。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虽不可生搬硬套,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高等教育可从加拿大高校国际化的经验和做法中得到如下启示。

(一)树立和强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观念

教育国际化由国际化教育理念、国际人员流动、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管理队伍、国际合作办学和国际化办学环境等等诸多因素组成,他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其中,国际化的教育观念是核心,一方面国际化教育观念会对其它因素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其它因素又能促进和巩固国际化教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国际人员流动可促进国际化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形成;国际化的师资可促进国际化课程的开发,而国际化课程既可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和就业的机会,也能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前来学习;同时,国际化的管理队伍对创造国际化的办学与交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而国际化的办学环境亦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这样,国际化的合作办学在整体上才能够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建设[12]。

因此,中国高校国际化发展,首先需要树立国际化管理理念。大学管理团队的国际化战略思维、规划能力和决策力是国际化实施的关键,尤其是学校高层领导对国际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大学国际化的发展起到核心作用[13]。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必然趋势,中国高校应将国际化作为大学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模式,以促进学校国际化制度的完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其次,大学领导应积极参与国际化工作,主动寻求国际机会,鼓动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工作,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国际化工作支持,为大学国际化提供坚实保障。另外,从事教学与管理具体工作的教职工应打破狭隘意识禁锢,树立教育竞争全球化和教育发展国际化的理念,有意识地追踪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用“世界眼光”,树立 “全球意识”,实现“国际水准”。

(二)实施宏观管理,充分发挥基层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高校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高校可从两个层面(政府和大学)及三个维度(大学、院系、师生)充分发挥高校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专业性。

在政府对高校管理的层面,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多元化发展,应通过市场配置办学资源,营造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以市场为主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以便高校充分发挥自己的“地域优势”“学科优势”“先发优势”和“后动优势”等等,选择不同的目标市场参与竞争,创造高等教育“多赢”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办学自主权,开展特色教学,实行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办学投资和筹资的多元化。“只有实现多元化,走出特色之路,中国高等教育才能够走向世界”[14]。我国高等教育应坚持办学主体多元化、教育投资方式多样化、教育管理机制科学化三化原则,让高校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教育改革与探索中,不断借鉴先进的教育国际化经验和做法,找寻到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在大学层面,应充分发挥学校、院系和师生三个不同维度的作用,不断强化师生是办学主体的观念,将办学主动权下放给院系和师生,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等学术团体和社团的作用,提高师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真正体现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院系的国际化建设内涵虽然会有较大的差异,但在学校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学校可给予院系足够的自主权,由院系根据具体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特点,自主设计国际化方案,让师生充分理解国际化方案,从而提高师生参与国际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国际化需要广泛参与

中国改革开放已40年,高校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国际化不应再停留在锦上添花的阶段。加拿大大学在国际化过程中,院系、教师、学生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科研、国际合作办学、国际交流访学等等给该校国际化注入了持续的活力。反观国内高校,除了从事外事、人事和留学教育工作的人员,以及少量有志于国际学术交流的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外,大多数人对国际化的响应较为迟钝。如何将“别人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国际化”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成为我国高校国际化过程中不得不逾越的障碍。

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教师发展、课程和教学设计、师生多样性、研究基金及奖学金、学术和学生支持服务、对外培训及教育、公民参与、风险管理、形象管理、财务管理等。显然,国际化事关大学中的领导者、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甚至后勤人员。如今,我国高校可在国际化氛围营造、政策支撑、教学改革、绩效考核等等方面持续进行大胆改革,形成“学校主导、院系主动、师生积极参与”的良好国际化局面。

作为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推进者,教师在学校国际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国际化程度既决定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交流范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国际化程度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因此,大学应注重教师国际化意识的培养,让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认同学校的国际化战略,提高参与国际化建设的热情。教师国际化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并举的策略,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派遣教师赴海外学习交流、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标准等途径和策略,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国际化经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当然,加强对学生的国际化引导也是不可或缺,除了加强战略宣传、项目宣传、提供各种现实的资源和条件支持外,在课程考核、国际化课程建设及培养方案等方面对学生参与国际化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四)国际化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管理队伍的国际化问题不容忽视。熟悉国际学术与人才交流规则,具有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是高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合理的机构设置和充足的人员配备成为国内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亟待提高。目前国内高校大多设立了国际处和国际学院,但普遍存在人手紧张、人员更替频繁、人员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科学有效地进行职能划分,配齐配好工作人员是高校国际化工作的基础。

当然,管理人员国际化不仅仅是国际交流部门人员的国际化,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以来华留学生教育为例,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留学中国计划》,中国将力争到202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全年在内地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因此,留学生的教育需求对高校的管理体系、机构设置和课程建设等都提出了新要求。例如教学方面,教务部门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实施学分、学历或学位的互认,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在后勤保障管理方面,要根据来自不同国度留学生的文化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因此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熟悉国际教育惯例,才能保证教育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五)国际化信息系统建设刻不容缓

高校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及时,政府不同部门不定时要求高校提供各种国际化信息,给高校国际管理队伍增添了不小的工作压力,加大了事多人少的矛盾。与此同时,在高校内部,国际化信息共享程度普遍较低,信息发布不及时,师生难以及时利用相关信息,项目无法及时科学跟踪,资源难以实现合理、充分和共同利用,以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因此,我国高校应以市场化和专业化为导向,加快建立国际化信息管理系统,将涉及国际化的相关信息,如国际化战略、国际合作伙伴、友好交往、外籍校友联系、师生国际交流、国际科研、国际招生等等纳入国际化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和发布,加大国际化项目和信息宣传力度,并及时发布和更新国际化信息。在院系之间、学校与院系之间、学校与政府部门之间,打破信息壁垒,扩大信息共享,畅通国际化信息渠道,减少无谓人力损耗,促进国际化大发展。

四、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需要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真改革,更需要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14]。当然,高校国际化推进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中国高校的国际化任重而道远。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虽然我们不能生拉硬拽、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模式和理念,但是根植于我国基本国情,从多元化和本土化出发,借鉴和吸纳国际上通行的优秀观念、方法与经验,进一步夯实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不断探索和实践,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阿尔伯国际化大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良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蒲公英种子的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