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武汉市教育局“教育文化建设年”工作精神的指引下,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以下简称“万小”)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校发展的基础性战略工程,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彰显“绿意”精神文化为追求,以创新“绿意”制度文化为醇度,以夯实“绿意”行为文化为力度,以构建“绿意”课程文化为广度,以营造“绿意”校园环境为厚度,突出学校“让绿意点亮生命”的办学理念,在寻“道”——笃“道”的实践中,形成厚重的“绿意”校园文化积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万小建校近70年,一路走来,学校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拓展。“绿意”教育,便是扎根于学校肥沃土壤,在学校文化的孕育下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是学校不同历史时期对于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不懈探索的成果。
回顾万小办学历程,分析万小学生的生命状态,我们发现:万小的孩子普遍表现出的活泼、能干、有个性,从万小出来的现役足球明星蒿俊闵、姚翰林等人的成功绝非偶然。于是我们思考:我校的“绿色”与其他学校的“绿色”究竟不同在哪里?有不可复制性吗?从校名中我们寻找到了答案——“松”,一种在任何环境下始终保持苍翠挺拔的植物。从松树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历经各种困难,依然保持“绿”的树木本色;从松树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适应各种环境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我们认为,松柏精神应当成为我校培育目标的写照。为此,学校确立了“让绿意点亮生命”的办学理念,提出以“育人”为中心,把基础教育与特色发展紧紧地联为一体。
绿意,一方面指环境的绿意,即通过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能力,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指生命的绿意,即坚持以人为本,让教育回归本质;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成长。
近年来,万小把学校“绿意”教育文化建设列入到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中,通过“绿意”文化建设鉴定广大教师的办学信念,凝聚人心,在“让绿意点亮生命”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奋发图强,以“品绿笃行”为校训,围绕“厚德尚绿”的校风、“博学善导,爱生乐教”的教风、“乐学善思,灵动求新”的学风,形成有特色的“绿意”教育文化品牌。同时,秉承“绿意”教育理念,我们确定了学校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让教育焕发绿色生机;关注学生身心,让个体呈现绿色状态;倡导体验参与,让生命获得释放空间;着眼持续发展,让灵动伴随孩子一生。我们也明确了学生培养目标:美出修养与自信;学出习惯与胸襟;玩出健康与情趣;做出责任与创意。
“绿意”教育,传承学校精神,不仅赋予了校园文化持久的生命力,也蓄积了万小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实现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1.完善有“信度”的制度文化。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依规办学。在遵循教育方针,学习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学校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制定并通过《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万松园路小学章程》以及《万松园路小学竞争性奖励考核办法》,着力在制度环境、制度执行、制度效能上下功夫。学校所有的管理制度均经教代会研究讨论形成,成为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践行有“力度”的制度文化。我们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核心,完善了内部治理结构,科学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各个环节,提升了学校依法科学治理能力,拓宽了师生、家长和社会民众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健全了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学校制度从静态走向动态。
3.倡导有“温度”的制度文化。我们以“坚持原则,人性化管理”为宗旨,确保每个管理环节在规范精细中显温情,让服务者得到提升,被服务者感到满意。管理中切实落实各项民主管理的要求,建立监督、问责的运行机制,推行党务、校务公开。有“温度”的制度文化,激发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发展的热情,使他们自觉地将个人的价值体现与学校的品牌缔造紧密结合,加快了学校品牌发展、规范发展的步伐。
行为文化是校园的“活文化”,教师和学生是校园行为文化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
1.注重提升理论素养。我们要求干部树立“六种”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协作增效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任劳任怨的乐观精神、饮水思源的感恩精神、闻过则喜的超越精神。通过开展党员干部“红色约定”主题教育活动、“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读书沙龙”以及每月一本好书、每学期一次读书会等活动,让干部教师在读书中学会思考,体会幸福,提升素养。
2.注重培养服务意识。在干部中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要求干部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领导干部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教职工的需求,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真正把关心教职工落到实处、细处。
3.注重保持严谨工作作风。行政干部实行“一岗双责”,即履行岗位职责与下年级蹲点工作职责,强调“谁分管,谁负责”,全面负责所分管年级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师生行规管理。近三年来,学校要求每位干部每周填写课堂教学常规工作反馈表,如实记录每日课堂教学常规情况,敦促干部规范工作轨迹的同时,形成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
我们提倡万小教师成为“工匠”精神的修炼者,要像匠人一样修炼自己的学生意识,学会交往;修炼自己的方法意识,学会引导;修炼自己的问题意识,学会启迪;修炼自己的合作意识,学会合作;修炼自己的课程意识,学会创造。我们希望教师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我们坚持以点带面全方位提升“绿意”教师,努力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1.加强学习型教师培养。我们成立了学校“绿意论坛”,号召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好几篇心得体会,特别是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利用学校教育云和“绿意空间”开辟读书专栏,展示教师读书心得,让读书成为万小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
2.骨干教师引领,实现辐射作用。我们让骨干教师的引领课、骨干教师的师徒结对、骨干教师的点评课堂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目的是发挥骨干教师引领、辐射作用。同时,我们加强“名师工程”建设,进一步健全名教师、优秀教师的培养、使用、管理机制,发挥名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
3.搭建平台,促青年教师成为“绿意”教师。我校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拼搏赶超”的精神,加大了“蓝青工程”的建设,夯实师徒结对工作,开展“师徒听评课”活动。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让青年教师接触新事物,举行“微课程”“翻转课堂”的培训,要求教师们利用信息技术让课堂更具魅力。
学校的“绿意”德育着眼于培植“厚德尚绿”的学风。我们一直以“共守绿意行规”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精心设计“金球少年争章活动”的教育载体:“乐学球”,从学习品质、学习动机方面进行研究,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文行球”,从文行、友爱、互助、合作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健体球”,从愉悦身心、参加体育活动方面进行研究,让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雅趣球”,从参加雅趣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研究,让学生情趣高雅,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创新球”,从参加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让学生敢于创新、学会创造、热爱劳动。
学校在“乐学”“文行”“健体”“雅趣”“创新”这五方面进行数据跟踪,做出案例分析,做好“金球少年”争章工作,并与每个学生的“微心愿”结合,对每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争做具有爱的情感、雅的言行、新的意识、善的品质、美的志趣的好学生。
学校充分挖掘节日中积淀的文化要素,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如“艺术节”“读书节”“足球节”等,通过不同主题活动的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素养;同时,学校还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社区联动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道德实践和社区服务。
一直以来学校都坚持整合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教育系统内外教育资源,搭建不同层级的活动平台,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实践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如:近年来学校开展的以“诵读传承文化、书法练就雅气、运算飘逸满园”为主题的诵习练活动,将古诗文诵读、写字练习、运算技能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打造了具有万小特色的书香文化,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近年来,在武汉市楚才作文竞赛中,我校有16名学生获奖;在艺术小人才评比中,学校有130余人次获全国、省、市、区奖项;在科学探究大赛中,有40余人次在市、区获奖;在科技、环保类比赛中,有70余人次在省、市、区获奖。
课堂是学校精神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作为武汉市“高效课堂”先进校和江汉区“本色课堂”学科建设基地校,我们将“高效课堂”“本色课堂”的教育思想与学校“绿意”教育理念相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形成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和谐统一的课程文化观。我们力争丰富课程资源,开放课堂时空,突破学科本位,构建“绿意”课堂场域,达成“学习主体和教学主体共同生长与发展的和谐教学生态”的课堂文化观。
学校全体教师积极构建“四动体验”课堂教学模式:研读定位——导学入境——交往共生,积累求真——内化应用——梳理提升,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心、动情。该模式荣获了江汉区十佳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在已有的“全景绿意课堂”文化内涵的引领下,确立“前置式微课教学”微型课题,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留心收集整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转变或自身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故事,记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轨迹以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故事,在研究与思考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
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在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评比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例如,在各学科赛课活动中,获省、市、区级奖项有30余人次;在案例、教学设计评比中,获省、市、区级奖项有50余人次;在各类科研论文评比中,获省、市、区级奖项有40余人次;另有10余名教师在市、区执教示范课、研究课,作专题报告10余场。
学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实施好国家课程,落实好地方课程,建设好校本课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主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我们精心设计并实施《小学生科普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和《校园足球》校本课程。
1.科普知识课程化。近几年来,我校坚持开设《小学生科普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加强校本课程教学研讨,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如:学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教学,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环境体验的机会;采用新颖的评价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将科普环保教育力度不断推向深入;将环境教育与行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树立低碳生活意识,养成低碳环保好习惯,使低碳环保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常态。
2.“绿意”足球课程化。课堂是每个孩子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开设足球校本课程能够满足所有孩子走近足球的梦想。作为填补了我国校园足球自《全国校园足球教学指南》颁布以来足球课教材空白的全国通用教材《校园足球》的主要研发单位,万小人无愧于十几年来对足球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和付出。近年来,学校在“让绿意点亮生命”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通过足球课程抓普及,通过训练、竞赛抓提高,采用建章建制、师资培训、科学训练、健全竞赛等手段,推进绿意校园足球与学生素质提升关系的实践探索。学校在全区教育教学、体育健康测试中稳步向前。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男、女足同时授权的亚洲足球展望学校,几十年来为国家、省、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如:原中国国家队球员涂胜桥;原健力宝球员常卫巍;现中国国家队球员蒿俊闵等。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发展绿意足球,拓展绿意教育,为中国足球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后备人才,真正实现校园足球运动和教育的双赢。
浓郁的校园文化,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以“绿色体验”为准则,精心设计每一处校园环境,如:园林式的万小中央大厅,展示有学生成长足迹的各类作品、活动图片;设置有让学生充分展示和体验平台——触摸式智能一体机及大屏幕墙。校园内,有别具一格的楼中园林,能为繁忙的教学区增添一方宁静,也能为孩子们课余提供一个惬意地享受游戏、读书、聊天的放松空间……学校努力打造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绿意”文化,注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重,科学性、人文性与现代化相融,使校园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
如今,学校“绿色”教育理念与绿意盎然的校园景观相融共生,“志存高远,苍翠挺拔”的学校精神与现代化文化氛围相映成辉,彰显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育人内涵。
识归路而展未来,思源远而望流长。在“绿意”教育文化的熏陶引领下,我校全体教师正在怀揣教育情怀,实践教育梦想。我们将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研究、精致举措、砥砺精神,把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深入,让教育焕发绿意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