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汉豫剧艺术特色
——以剧目《宇宙锋》为例

2019-03-21 20:17李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汉剧豫剧梅兰芳

李雯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于戏剧研究,大多以京剧研究居多,硕士论文《京剧剧目与汉剧剧目关系研究》(李明柯,2017)就是以京剧与汉剧间的对比作为例证,来说明不同历史时期下,双方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双向影响。《京剧、汉剧百年同台合演》(彭超,2007)中也谈到京剧的形成与汉调(即汉剧的旧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少有进行多派的戏剧特色比较。

无论是京剧、汉剧还是豫剧的研究,多以单个剧目的演唱技巧为主,《京歌<梨花颂>的演唱分析及思考》(解珊妮,2019),虽然京歌是融入京剧元素的现代歌曲,但是这篇文章以《梨花颂》这首京歌研究对象,分析该首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对京剧艺术发展的思考,《豫剧<泥笛泪>的深沉悲悯情怀》(林天泉,2019)则是分析豫剧剧目所包含的情感,本文主要以经典剧目《宇宙锋》为研究对象,分析京剧大师梅兰芳、汉剧大师陈伯华和豫剧大师陈素真对于这一剧目的艺术解读。

一、三“锋”:京汉豫各领风骚

《宇宙锋》这出戏早年并不受观众欢迎,被打入“冷戏”之列,但是京剧、豫剧和汉剧三位大师却先后编排演出以后,《宇宙锋》成了各具特色,深受追捧的旦角必演“热门戏”,并称为“宇宙三锋”。

京剧大师梅兰芳非常喜欢《宇宙锋》,早年间曾演出全剧,一度将戏情增加了头尾,经过实践,后来只演“修本”、“装疯”和“金展”三折,意在突出赵艳容在遭受迫害的情况下,装疯戏弄赵高,嘲骂皇帝的反抗精神。

《宇宙锋》也是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的拿手戏,据记载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看了都深为叹服。在汉剧演绎版本中,陈伯华本人善于在博采众长后融汇创造,这既得益于汉剧深厚传统的乳汁,也借助了京剧所蕴含的营养。陈伯华基于对于人物思想发展层次阐隐烛微的体验,准确地采取了唱、做、表之间互不一致的表现手法,将赵女被迫以装疯为斗争手段的内心矛盾深刻地向观众披露无遗,全剧采取了比较单一的、没有严格节拍限制的、具有多义性和可塑性的散板调式,经过陈伯华的创腔和变奏,死腔活唱,非但不觉得散漫和单调,反而赋予了更大的创造上的自由。①

豫剧皇后陈素真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欣赏了陈伯华的表演后,就把《宇宙锋》移植为豫剧。在移植汉剧的剧目时,陈素真没有原封不动照搬照抄,而是将原有剧种中的唱词和句口做了一些增删,在表演上,也做了一些新的设计,力求从人物本身的感情出发。陈素真曾就演排《宇宙锋》说过:“台上演戏,眼神最重要,眼神用不好,不是过火就是死板。心里没戏,不能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感情,眼神必然不准,也绝不能感染观众。”这充分体现出,陈素真对于戏剧人物情感的把握重视程度。②

二、争“锋”:不断创新的戏剧文化

三部《宇宙锋》,三位大师,各具特色,不分伯仲,各领风骚。这不单单是戏剧与戏剧之间的较量,更多的是戏剧文化间的碰撞。三位大师在各自编排的过程当中,也吸收了对方的优点,不断进行创新,其中以梅兰芳和陈伯华,京剧和汉剧之间最为流传。

(一)创新中长就的奇葩——梅兰芳

1.从艺术本体入手

全面掌握京剧艺术本体,是梅兰芳进行创新的基础,也是我们今日从事艺术创新的基本原则。京剧剧目同样数不胜数,完全习得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从中选出典型,学习蕴含在其中的京剧表演技巧和艺术美学,梅兰芳对此深以为然,在创新之前,对于京剧旦角表演的技能进行了深入的研习,对于传统剧目,反复编排演练,在《宇宙锋》剧目中,梅兰芳从赵女角色出发,精心选用了一些体型较为高大的演员,来衬托梅式赵女的体型娇小。

2.创作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作品

戏剧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美学的载体,它必然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印记,在剧目的表演中,追求姿态气韵神似的美感;在戏剧的叙事表达上,追求精神意义的表达。作为一出“冷戏”,梅兰芳为何如此钟爱,并把它演绎得炙手可热?归根结底,《宇宙锋》传递了中华民族所一直追求的气节和骨气,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勇于反抗的精神。因为梅兰芳作品中所体现的中国气派和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比如梅兰芳在抗日战争创演的新剧《抗金兵》以及蓄须明志等义举,才会为其他国家和民族所熟悉、所折服。

(二)对梅兰芳戏剧的创新——陈伯华

1.梅兰芳与陈伯华的“擂台”

早在1934年,梅兰芳与当时年仅15岁的陈伯华无意中就打了一次“擂台”。当时梅先生第二次在汉口大舞台演出,演出的是《贵妃醉酒》,这出戏本是汉剧的传统戏,叫《百花亭》,这时,风华正茂的陈伯华已经成为了汉口崭露头角的“筱牡丹花”,梅先生演出当日,伯华也正在新市场演出《百花亭》,京汉两家无意之中形成了“打擂台”的局面,1937年时,梅先生第三次来汉口,演出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第二天,京汉两家又无意间形成了“打擂台”的态势,同演《霸王别姬》。二人演技虽各有千秋,但毕竟是初出茅庐者与大师巨匠的摆阵对垒,现场风靡可想而知,精彩纷呈让观众一饱耳眼之福。

2.背后推手——大导演崔嵬盘活《宇宙锋》

1952年,为了准备新中国首届戏曲汇演,著名艺术家、电影导演崔嵬倾情重新修改排练汉剧《宇宙锋》。崔嵬曾评价《宇宙锋》:《宇宙锋》是个好戏,京剧、徽剧、汉剧都演过这个戏,但各有所长。汉剧的《宇宙锋》当推李彩云的演出最精彩,名声最大,他的表演粗犷、泼辣、细腻、质朴,有浓郁的汉剧特色。

珠玉在前,跨越何其艰难,创新也绝非是知易行易的事情,付出的努力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崔嵬在当时《宇宙锋》的基础上,逐字逐句做出了删改。好的剧本配合优秀的表演艺术大师,最终成就了这部极富汉剧特色的《宇宙锋》。

3.陈伯华表演艺术的创新

人才是可持续创新发展的源泉。创新不易,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更非易事。不断重复他人的剧目,只会导致原创力的衰退。先有梅兰芳对《宇宙锋》进行创新,现有陈伯华在梅的基础上进行再度创新。陈伯华在琴师刘志雄的协助下对汉剧的一些唱腔作了翻新的尝试,在扮相与身段上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修改。特别是在崔嵬导演的大刀阔斧洗心革面的创新下,陈伯华的排演成就了真正的艺术创造。陈伯华《宇宙锋》的成功也表明,唯有革故鼎新才能成就优秀的传世佳作。

陈伯华演出经过整理“修本”、“装疯”两折戏,参演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充分发挥汉剧旦角唱做的特点,层次分明,真实地刻画了赵艳容被迫装疯的难言之隐和悲愤、辛酸的心情。这次的选拔,汉剧《宇宙锋》突出重围,陈伯华因此进京表演,据说梅兰芳未免“跌份”,特意戴着口罩,充当观众去观看过陈伯华的演出,关于陈伯华对赵女的演绎,梅兰芳显得极为赞赏,并且一度认为陈伯华的表演解读《宇宙锋》在自己之上,从此“挂衣”不再演出《宇宙锋》,汉剧独有的魅力也显现出来。

(三)京汉渊源 血脉相连

1.汉剧—京剧之源

清人徐珂《清稗类钞》称:“徽调源于汉调,初流行于皖、鄂间。”乾隆五十五年,徽班相继进京,逐渐合并成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实为湖北班)“四大徽班”。在京形成“班曰徽班,调曰汉调”的局面,这就是所谓的“徽汉合流”。京剧就在这“徽汉合流”之后逐渐形成并发展。③

京剧虽然形成在北京,可是追根溯源,京剧和汉剧本就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甚至京剧在形成的过程当中,吸取了许多汉剧的营养,在汉剧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因此汉剧也被称为京剧的“乳娘”之一,更有甚者称之为“京剧之母,皮黄之祖”。汉剧与京剧的《宇宙锋》在情节、场面、人物、词句和唱腔结构上都差不多,但是各自的见地和解释有些不同,正是这种“同中有异、异中见同”的地方,保持了各自的独创性。

2.京剧向汉剧拜师

郑传寅教授曾说过,汉剧调性较为高雅,如鹤如雪。所以,内容上不及适应性强的黄梅戏、二人转,能够很快吸引观众;作为地方戏,形式上也不及“国萃”京剧,名头大普及范围广,引人注目。

汉剧不仅是京剧的源头,京剧大师们也多次向汉剧大师们切磋学习。汉剧著名丑角大和尚李春森,他善于设计形体动作,代表作《白罗衫·审陶大》《九锡宫》和《群英会》等都别具一格,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汉剧艺术大师董瑶阶声嗓清脆,唱、做、念、打兼容并茂,被誉为“花衫状元”。表演风格精细明朗,刚健多姿,独踞汉剧贴旦首席近40年。京剧丑角大家“二百五大王”刘斌昆先生就专程由上海去武汉正式拜李春森为师。④陈伯华众多弟子中也有京剧名家王蓉蓉。

三、寻锋:找寻创新的巅峰

(一)新时代汉剧的创新

戏梦中人,轻舒水袖,我们为汉剧的芳华绝代震撼。那些汉剧大师虽已不再,汉剧的精髓却通过老唱片和亲授流传下来。当下的汉剧,也结合了更多时代的特色,进行了再次的创新,例如在武汉汉剧院曾排演的全本《宇宙锋》在国家大剧院亮相,从“装疯”衍出全本的故事,恢复了原剧中“指鹿为马”、“匡赵联姻”、“盗剑嫁祸”等场次,为最后的“金殿装疯”进行了层层铺垫,让古老的汉调和精彩的舞台呈现相结合,焕发出时代的气息和青春,观众对汉剧经久的魅力交口称赞。

(二)创新——永恒的主题

一出青春版的《牡丹亭》火遍大江南北,创新是戏剧院团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戏剧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更是戏剧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戏剧如此,时代更是如此。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即时通讯微信微博的创新;共享经济模式的创新;现金时代的消亡,移动支付的创新,创新无处不在。回望唱片的发展历程就是科技创新、人文进步不断求新求变永无止境的革新史,《宇宙锋》老唱片之于戏曲传承与创新功莫大焉!

注释:

①戏剧网.浅谈陈伯华在宇宙锋中的表演[EB/OL].http://www.xijucn.com/html/hanju/20110923/29202.html

②孔令玲.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代表剧《宇宙锋》剧目分析[J].黄河之声,2014(5)

③袁静明.京剧、汉剧艺术家合演《宇宙锋》《坐宫》[J].中国戏剧,1990(2)

④CNKI学问.汉剧前辈艺术大师李春森[EB/OL].http://xuewen.cnki.net/CJFD-WHWS199701009.html

猜你喜欢
汉剧豫剧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广东汉剧的文化解读探讨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楚腔汉调——汉剧文物展”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