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明月的暑期日记》色彩与色彩叙事分析

2019-03-21 20:17:21宋利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美美色调日记

宋利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微电影《明月的暑期日记》通过中学少女明月一真一假的两本日记簿,讲述了她在暑假中经历父亲离奇死亡、母亲改嫁的一段羞耻、沉痛的成长故事。随着影片故事背景、场景环境、人物心理和情感状态的变化,影片中的色彩呈现也随着剧情的开展形成了有落差的色彩表达,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深刻而有意蕴的审美体验。

一、电影色彩分析

在微电影《明月的暑期日记》中,色彩的呈现贯穿影片全局。从影片的色彩基调到演员的造型、妆发,各个环节都体现着拍摄者的视觉审美与主观表达,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深刻而有意蕴的审美体验。

(一)环境色彩的风格化

“色彩基调与摄影师的光调、镜头运动方式和构图方式等形成影片的整个造型基调,从而烘托主题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使色彩在强化视觉冲击和传达思想感情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1]影片中,导演对学校、家的环境色彩进行区别化表现,利用色彩来突出描绘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烘托不同环境下的剧情氛围、以此来暗示明月的双面人生,给观众带来风格化的视觉体验。

学校是主角明月伪装真实自我的场所。导演通过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白墙黑板、蓝白校服来塑造校园的清新感。夏日骄阳穿透云层,暖光映照在灰白色的校园建筑物上,学校里的一切仿佛都笼罩上了一层金光,令人倍感惬意。暖色调的校园生活,是明月真实生活中唯一的光亮,也象征着明月在假日记本中伪装的积极学生形象。

家是主角明月暴露真实自我的场所。绿波之上的落魄小舟,是明月与母亲安身之处。家中光线昏暗,铁窗生出斑驳锈迹,粉色纱幔与廉价的塑料玫瑰花装饰着家庭内部。江边潮湿又静谧,电影色调游离在蓝、绿、青几种颜色之间,少女不为人知的心事滋生出一种阴霾,阴郁的色调代表着明月真实的人生。

(二)场景色彩的陌生化

场景色彩是指在影片某个段落或特定画面中,突出的色调。它可以帮助导演强化影片段落的视觉冲击力,加深人们对片段的印象与理解,以期引起观众最大程度的共鸣。“陌生化”概念经由俄国传入,最早是由形式主义的倡导者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国内学者将它解释为“对现实和自然进行创造性的变形,使之以异于常态的方式出现在作品中”[2]在真正的电影创作过程中,胡枚导演谈到的“主观变异色彩和色彩的对比”也是色彩陌生化的体现。色彩的陌生化,即打破色彩固有的认知体验,将已知的色彩印象打破,融合主观联想,进行色彩的变形表达。

影片中段,是全片最为出彩的地方。画面内容从明月的现实生活转换到了梦中臆想,明月杀死谋害父亲的小吴叔叔、在中元节祭奠父亲亡灵、在湖水中变身成为大人。这三个梦境场景的营造,利用色彩的夸张变化,划开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短片《明月的暑期日记》中,导演将明月杀人的段落安排在夜晚,画面的色彩对比度小、饱和度低,增加了段落中冷峻、严酷的风格,放大女主角明月复仇的内心情绪。在祭奠父亲亡灵的场景段落,昏黄的天空笼罩着大地,纷飞的黑色纸絮四处飘散。远处,依稀出现父亲、小吴叔叔和众多失足落水的亡灵。画面融合灰色、黑色、黄色,给整段场景笼罩上了死亡的阴霾。而明月化身成人,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醒来的场景,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导演通过绿色和红色强烈的色彩对比,使夸张的色彩成为区分“现实”与“梦境”的标志。绿色水域之上穿着红色长裙的明月,画着和母亲一样夸张的妆容,红色金鱼从胯下游出,象征少女明月青春期动荡不安的情绪。这个夏天,明月成长过程中的孤独与羞耻,随着初潮的来临终于有了结局。三个场景的色彩营造,塑造了梦境段落,给明月的故事增添迷幻朦胧气氛。

(三)服装色彩的象征性

不同色彩的使用,在不同时空、地域、民族具有不同的含义。马尔丹曾说,“电影色彩的真正发明应该从导演们懂得下列事实的那一天算起,即色彩并不一定要真实(即同现实完全一致),必须首先根据不同色调的价值(如黑与白)和心理与戏剧含义(冷色和暖色)去运用色彩”。[3]色彩是具有极强的象征性的,在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衣着打扮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阶层、品味。在电影中,服装也成为表现一个人的外在视觉符号,跟随着电影人物的活动而发生改变。

短片《明月的暑期日记》中,人物的服装色彩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母亲美美,是一个在酒吧卖酒为生的女人。初登场时,她便以出格的打扮,塑造着这个不寻常的母亲形象。一头银色假发与红色纱裙,母亲美美的火辣登场宣扬着她的不羁个性。外露的红色底裤,暗示着美美复杂的私生活。家中梳妆打扮、与朋友打牌、酒吧与客人言语上的调戏,美美几次登场都身着红衣,红色的服装一方面可以暗示美美的工作,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掩盖这位母亲内心深处不为人言语的伤痛。中年丧夫、为了生活卖酒为生、与女儿渐行渐远的关系……红,是一种衬托。

小吴叔叔,既是美美的新对象,也是明月怀疑杀害父亲的真凶。全片除了对小吴叔叔脸部长相的刻意回避外,还通过黄黑条纹的POLO上衣多次反复出现,加深角色印象。短片中,小吴叔叔一直身着黄黑条纹上衣,于明月而言,他是神秘的,经常出现在自己家附近,与母亲有着不可描述的亲密关系。黄色和黑色相间,代表禁忌与神秘,贴合小吴叔叔的人物形象。

二、电影中的色彩叙事分析

(一)色彩呈现体现故事叙事心理

电影色彩背后深层的含义与意义是复杂的,它常被用来表现电影导演难以通过台词、人物表演来展现的讯息。在影片《明月的暑期日记》中,导演通过学校与家庭生活的色调对比,展现了明月成长故事中的孤独与羞耻。暖色调的校园生活,导演将明月内心世界的动荡不安放置于一个趋于稳定的状态下剖析,暗中讽刺了现代家庭、学校教育的失衡,批判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粉饰太平的行为。冷色调的家庭生活,导演在阴雨连绵的季节里,发现了渔港之上小女孩心底滋生出的阴霾,对成长中的明月给予深切的同情。主观化的色彩呈现体现了导演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将色彩的变化与自己的情感心理走势紧密结合,贴合电影情节的发展。

(二)色彩变化对应故事结构线索

《明月的暑期日记》涉及两个叙事时空的转换。色彩在影片时空转换中起到串接性作用,不但可以使不同时空过渡自然流畅,也可以增强影片的视觉审美效果。[4]利用色彩的变化进行叙事的补充,清楚地交代了故事内容。“导演对影视作品的掌控一方面表现在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另一方面就是在影视的叙述结构层面,借助色彩叙事来实现结构的前后连贯”。[5]《明月的暑期日记》用双线交代了主人翁明月的双面人生。在学校,明月是好问力学的好学生,按照假日记本中叙述的那样,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此,学校生活的色彩基调以暖色调为主,夏日骄阳与生机盎然的植物,表现了整个场景的静谧与祥和。短片故事由学校场景展开,围绕明月日记本真相的败露开始叙事。当情节进入到明月真实生活时,画面的色彩基调急转直下,以蓝、绿、灰为主要色调。家、酒吧、大街,满目皆是喧嚣;梦中杀人、中元节祭父、初潮来临,处处是心中秘密的释放;真实与虚假的人生、暖色调与冷色调的对比、讲述的是明月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画面色调的变化,对应了故事结构线索的变化。

影片的最后,明月回归现实生活,面对镜头,双眼充满了无奈、未知与迷茫,等待她的终究是一个人的成长。

猜你喜欢
美美色调日记
美美
心声歌刊(2023年4期)2023-08-18 12:49:32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湖光水色调
色调会说话
童话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6
分离色调与色调曲线
跳舞美美的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新体育(2016年9期)2016-09-07 10:11:42
成长日记
In Spring!春之色调
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0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