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文化进行大学生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9-03-21 20:17:21白凌唐山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素质大学生

白凌 唐山学院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各种全新的思想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中,在互联网和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微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深受社会的关注和好评。同时,微文化的盛行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契机。如何巧妙运用微文化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教育活动,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微文化的基本概述

微文化是当代文化的全新名片,其主要以互联网和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作为基本载体,以微博、微信、微支付、微公益为代表而产生的一系列衍生事物。现代人个性张扬,喜欢和热衷于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面对“无处安放”的观念和思想火花,微文化的出现刚刚填补了这一空缺。利用各种各样的载体,现代人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想说就说”,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彰显个性的最新诠释方式。

二、运用微文化进行大学生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全面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

运用微文化进行大学生教育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这一点十分重要。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高校教师也承担着巨大的育人任务。在运用微文化开展教育活动的伊始阶段,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应放到首位。首先,大学教师应该对微文化有着一个细致入微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微文化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有着深度的梳理。并将与微文化相关的内容不断挖掘出来,并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

同时,大学教育工作者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修为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当今一个鱼龙混杂、思想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大学生极其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影响。微文化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应该深刻剖析微文化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并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此外,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上“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根据微文化的传递方式和传递途径,为学生量身定做专属于他们的微文化教育方式,让原先一个个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难题和困难迎刃而解,“化险为夷”。

(二)规范管理,在教育中加强引导和塑造

在运用微文化进行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的手段和措施至关重要,这一点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者在运用微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大学生的思想航线带到一个合理合规的范围之中。通过合理的引导以保证每一个大学生能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至于顺着错误的方向“不断滑向深渊”。在微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之下,大学生习惯于借助和使用各种“微工具”进行各种日常的学习生活。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大学生仍然缺乏足够的辨别意识,自我约束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这些都需要教师从旁监督和指导。

换言之,微文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固然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但是如何利用这些便利却成为了摆在所有大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只有教师认清形势,帮助学生规范使用各种“微文化产物”,才能让微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时效性,也才能让大学生学会利用手边的各种“微工具”,成为先进文化的“使用达人”。

(三)巧妙利用微文化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学生的教育活动亦是如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不少的大学生对于生硬死板的教学过程“味同嚼蜡”,没有丝毫的兴趣。有了微文化的相关产物之后,教学的模式一下子变得与众不同起来。例如,在传统的大学生教育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觉得教师的教育“说教嫌疑”十分明显,因此对此十分反感和抵触。很多时候教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的教学活动最终却收效甚微。

有了微文化之后,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了。教师可以利用微电影、微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宣扬主旋律。与传统的电影、视频相比,微电影、微视频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说教程度也不是那么浓重。趣味性的微文化能够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以一种更加放松且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过程既兴趣盎然,也知识量饱满,不可不谓一举两得。

(四)营造环境,创建平台,让微文化真正走进大学生的身边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运用微文化开展教育活动的大学教师亦是如此。每一个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营造与微文化相呼应的环境和平台。在环境营造中,教师应该提高大学生对各种新媒体的认知和接受的基本能力。有条件的高校甚至可以开设几门与微文化和新媒体相关的选修课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各种微文化。同时,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应该紧密跟上。通过各种学术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大学生原本淡漠的媒介素养逐渐丰富立体起来。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微文化的益处最终发挥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运用微文化进行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每一个高校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微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也让微文化不断产生相应的辐射作用,让每一个高校大学生都能够在耳濡目染的良好校园氛围中愉快的学习和生活。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素质大学生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