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雯
(一)政府政策指引。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强调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同时鼓励高职院校要加快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2016年财政部又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把管理会计的升级转型作为“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消,财政部根据《基本指引》制定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首批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这不仅给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出转型升级要求,也给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指明了明确的道路。
(二)数字经济发展迫切要求转型。以大数据、云财务、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传统会计行业的工作模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2017年5月,“德勤财务机器人”H5动画刷爆朋友圈,将人工智能运用到会计、税务及审计等财会工作中,同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上市了财务机器人并应用于企业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重心由都需要会计人员手工完成的核算工作逐步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自动化。财务会计人员可从重复繁琐的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将工作重心向提供战略决策的管理方向转型。
(三)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在高职院校中会计仍然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增强院校学生的就业优势是各高职院校必须关注的重点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从事的都是过账、转账、结账、报表提供等简单工作,几乎没有参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及价值创造,高端会计人才市场缺口很大。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的培育基地,必须改变“重财务、轻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管理会计全面改革和创新,培养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及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近年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首批实验基地,2018年3月与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中国教育分会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共建“MACC国际管理会计教育实验中心”,这是2018年MACC走进高校第一站。双方通过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旨在促进学院管理会计教育及职业水平提高,推动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管理会计思维的会计人员,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课程设置偏向财务会计。目前高职院校还是将财务会计课程设置为核心课程,课时分配较多,重点培养学生日常的业务处理及财务核算能力,而对于管理会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都较为单薄,多数学校常设为选修课或者仅设置一门课程,这大大影响了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性质,教学目标与管理会计的实际轨道偏离。学生为了应付会计职称考试只学习考试需要掌握的内容,对于管理会计的概念还是很模糊。加之学生的认识误区,认为管理决策的内容属于高层次的范围,自身学习的知识能满足一般会计人员的就业需求,重视程度不够。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较单一。高职院校虽已开展管理会计的课程,但教学内容滞后,课程的知识体系仍然沿用以前的理论成果,与财政部2017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框架体系有很大差异。教材选取上也较为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用的管理会计的教材没有很大差异,主要围绕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等。教材的理论来源是西方发达国家,没有结合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环境进行调整,有的教材还没有案例支撑,教学做一体化无法形成。教学内容的滞后导致向企业输送的会计人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不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管理会计教学方式仍以传统模式为主,教师是主讲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了解仅限于基本理论及简单运用,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被抑制了,自然不能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考评机制上,大多数学校都是依靠期末成绩再加上学生考勤打分,很少有实践环节的考核,这样的评价机制对于实践课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很好地衡量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全面预算中要求学生对一个企业的会计期间进行模拟预算处理,从各项业务预算到完整做完的会计报表,整个流程大概需要1周左右的实践。若只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只能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实践教学难以实现。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有相应的分岗实训室、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等。相比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实践体系还很薄弱,实践教学基本流于形式,有的院校甚至没有开设相应的管理会计实训课程,有的虽然有实训室,但是没有配套相关的实训软件。这样学生对管理会计的理解只能在理论层面,实际应用无从下手。另外,一些校外实训基地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其经营决策的内容,学生大部分是进行实务的简单模拟,而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很难有一个明确及深入的认知。
(四)师资力量匮乏。管理会计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专业性,要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很好的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很多会计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甚至有些从未从事过相关会计工作,没有企业的亲身经历和实践锻炼,部分教师的科研水平值得商榷。而有管理会计专业实战经验的教师就更少了,虽然学院有让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者到别的高校培训学习,但由于时间较短,很多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受课程体系设置、考证、比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们在传统会计核心课程上钻研的较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相对薄弱。管理会计的实践在大中企业应用的多,在中小企业几乎很少运用,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很难寻找教学实际案例,缺乏对企业的动态观察及管理经验,在授课内容上会显得枯燥,影响了教学质量。
(一)重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管理会计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分析能力,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及参与战略制定。面对会计转型的挑战,一是高职院校要提高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顺应企业人才需求发展的趋势,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改变“重财务、轻管理”的观念,整个培养方案要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注重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将管理会计纳入专业核心课程,加大课时比重,保证课时量。二是要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但也要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推动管理会计优质课程建设,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在订立培养目标时,可聘请会计专业的专家对初步拟定的培养方案进行研讨交流,不断优化完善。
学院将重新调整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将管理会计纳入核心职业课程,完善管理会计认证体系建设,进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创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院特色品牌形象,真正培养出“一技在手的阳光工匠”会计人才。
(二)丰富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高职院校应结合管理会计最新的政策性文件,通过行业调研,了解中小企业对会计岗位的需求及所需要掌握的最新财务技能,以此设计课程内容框架,满足理论教学及会计岗位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在教材内容上,现用的教材大多是参考西方的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可组织学校的专业会计教师及业内专家组建课程研发团队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可多加入企业实际案例,案例中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实际操作,这样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能自主整合知识并分析解决。教师在课余鼓励学生多关注管理会计的最新制度,推荐相关参考书籍,提升学生的自学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借助网络平台拓展管理会计课程资源。学生可登录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网校、会计职称考试网等了解管理会计最新动向,通过大中型企业网站查阅其管理会计的实际做法,结合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论证实践问题。同时,加大管理会计职称考试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2018年会计初级职称考试教材中已经加入一部分管理会计的内容,但只是小部分,内容上还应该再丰富。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的“平时+期末”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不再为了应付成绩而学习。学院会计教研组对于每一门课程有专门负责的教师,上同一门课的教师共同探讨课程标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综合性的过程考核方式,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相结合,职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相结合,如“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小组互评”等方式。
(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管理会计课程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下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限制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可采用多样化混合教学,教学方式由单一授课模式向“课前线上”及“课后线下”模式延伸。课前提供教学视频,让学生线上学习理论知识,图文声音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课中教师根据线上平台的反馈针对性地传授管理会计前沿理念,启发学生分析思维能力,进行重难点讲解,可通过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课堂气氛。教学视频的可重复性,有利于理解信息量大的教学内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克服遗忘。课后可利用相配套的微课库资源、客观题库资源、实训题库资源等平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可在电脑上做题也支持手机做题,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巩固知识,教师也可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答疑解惑。
为更好培养学生技能,高职院校应完善校内管理会计实训操作系统,综合成本管理、投资预算及绩效管理应用模块,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对企业的组织构架、业务流程等有一个清晰定义。同时多扩展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一线基地,把管理会计真正落到实处。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现已在大二会计专业学生中开展分层教学改革实践,班级选拔具体做法是按照大一下学期学生初级会计考试通过情况+主干专业课成绩+教师推荐+学生意愿四方面综合考虑组成管理会计实验班,进行管理会计改革试点。校内实训环境良好,配有先进的多媒体、电脑、实训工作台等教学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学生校内仿真教学实训需要。
(四)优化提升管理会计师资队伍。为了适应会计升级转型的需要,高职院校要紧跟改革的步伐,优化师资队伍,提高专业水平。第一,教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将管理会计课程融入到会计教研活动中,多举办相关的研讨交流会。第二,学校应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鼓励教师考取CMA、CCMA证书。第三,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会计教师多“走出去”,到企业进行挂职,体验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积累实战经验;同时引入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聘请有经验的管理会计专家定期对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对实际遇到的案例分析讲解,了解到最前沿的动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科研团队的构建,2018年3月已签约MACC管理会计实验中心,成功举行由IMA中国教育分会、厦门会计乐公司联合主办,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和惠生会计联合承办的MACC管理会计能力素质认证课程师资训练营。国内各大高职院校、培训机构等80余位教师参加了本次师资培训。学院会计教研室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当地君维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用友新道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科云信息科技公司等企业入校座谈,畅谈管理会计改革。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和专项调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调动学院教师进行教改的热情。同时推进多元化的合作,教研室派出部分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会计部门挂职锻炼,在具体岗位上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技能竞赛。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实践性很强,技能竞赛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中已成立特长生工作室,培养会计技能特长生、财务决策特长生、管理会计特长生。2018年在“福斯特”杯全省会计税务技能竞赛、“网中网”杯财务决策大赛、“新道杯”全国高职管理会计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通过这些相关的比赛,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有大大提高,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更系统的认识。同时采取激励机制,把技能竞赛纳入过程性考核,与之相关的课程可以相应加分,鼓励学生多参与。
加快会计人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学校应顺应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教学改革,为社会发展输送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