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儒
自1999年上海美影厂创作动画电影《宝莲灯》重新给予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起点和信心之后,我国动漫产业在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热爱动漫的青少年满怀热情地加入到这个产业中来,各类高校也注意到了动画行业这个庞大的新兴市场,于是纷纷增设动画专业,逐年扩招学生人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开设动漫专业的各类院校超过450多所,在校研读动画专业的学生人数超过50万人,并逐年增加。当前中国动画教育规模所呈现出的蓬勃发展,已远超美国和日本等动漫发达国家。根据《2017动漫游戏产业报告》中的资料显示,中国动漫产业在未来将至少拥有超千亿元规模的市场发展空间,当前从业人员的数量远远低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呈现较大缺口,而未来动漫人才的市场需求将会超过40万人。动漫行业在中国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然而与此同时,动画专业自2014年开始却连续三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十五个难就业专业”。在本该火热的动画人才招聘会中,却经常出现动画企业招不到人,动画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现象。一面是高校动画专业失业率连续走高,毕业生工作难找。另一面是动画公司求贤若渴,但人才难寻。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与培养动画人才的高校教育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超过三分之一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动画专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因受生源、师资、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了不同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质量上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等问题的出现,是目前动画行业育人模式单一,基础人才过剩,高端人才不足等现象的原因。本文从动画专业本体的角度和特点出发,就当前高校动画教育与就业情况,浅析较为突出的几点问题,借此展开对新型动画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
从动画创作的角度看现代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根源上仍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只是相比传统艺术教育的所学内容,动画专业涉及到了更加丰富的学科内容,涵盖了导演、摄影、文学、美术、表演、音乐、管理、影视后期等诸多门类。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自身定位的特点和师资力量上的差异,会反应在动画专业的培养目的和方式等专业设置上,造成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上的侧重。根据院校特点,目前我国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影视动画类专业院校。影视动画类专业院校,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为主要代表,其中北京电影学院的动画学院是全国成立的第一所动画学院,拥有丰富的专业动画教学经验,是目前国内动画专业教学的领军单位。这类院校拥有整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向,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做到动画专业所需的环节和课程的全覆盖,在学生的成长和培养方面有着先天的资源优势,可以使学生一入学校就能融入专业的气氛中,耳濡目染的学习知识。目前国内这类院校的数量较少,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也非常有限,所以这类院校每年不仅是在培养着动画行业的专业人才,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其他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培养着专业的教师队伍,这使得这类院校在国内的动画教学领域与行业领域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美术设计类院校。美术设计类院校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院等国内几大美术专业院校为代表,此类院校属于专业的美术设计类院校,在教学规模和师资力量上都有着很强的实力,在总体的招生数量上要多于影视动画类专业院校。在我国,早期动画片被称为“美术片”,这也凸显出了在国内动画制作的理念与传统中,美术绘画与动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动画制作流程中场景、人物和色彩等制作环节,都离不开出色的美术设计,所以是否拥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在动画制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各大美术院校在结合自身美术教学优势的条件下,都纷纷开设了动画专业,主要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良好掌握动画专业理论知识和造型技能技法的动画人才为目标,而非创作影视动画的导演。所以这类院校很少成立独立的动画学院,主要在艺术设计学院或影视传媒学院下增设动画专业,在动画专业的课程设计上,也缺少相应的视听语言、影视技术等课程,主要教授动画艺术、表现手法、后期编辑、图形创意的课程,对学生掌握完整的动画制作流程和行业信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综合性大学的相关院系。综合性大学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专业艺术类院校,招收动画专业学生的数量也是最多的。综合性大学的教学环境相对复杂,有文科院校和理科院校之分。动画专业在综合性大学的多元化教育环境里,多数被安置在各种学院下设的相关院系中,一般常设在艺术类、传媒类或美术类学院下,也有少数开设在师范类等非艺术学院下,整体教学规模和师资力量都十分有限。综合性大学多样的学术环境和不同的专业院系相互交融,丰富的教学课程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加多样的内容,所以教学模式会呈现出很大差异。通常所开设的专业和内容定位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教学体系和特点,很少能够系统地按照动画行业的整体环节和需求来培养学生。许多院校的动画专业只注意到动画作为传播方式所具有的演示效果,将教学重心放在科学实验或工程演示与动画的相结合上,一般只重点培养学生在影视后期或游戏开发等软件的操作能力上。虽然大量综合性大学的加入使得中国动画的专业教育变得多种多样,但也造成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层次不齐,难以满足动画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
(四)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最近几年的动画专业招生数量也在逐年提高,相比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实用性方面的培养,这一特点从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和院系名称上都有所体现。如许多院校不叫动画专业,直接叫电脑美术专业、游戏软件专业或动漫制作专业等。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侧重应用技术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对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电脑绘画的手绘能力等,以培养熟悉制作软件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非创作型人才,所以忽视了部分动画创作和艺术理论等课程内容的教学。
(一)对动画教育认识不够,培养方向不明确。前文提到,动画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导演、摄影、文学、美术、表演、音乐、电影、后期等诸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表现形式。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因为内容和技术等内在原因,会与其他学科和专业产生新的融合和碰撞。除国内极少数专业的动画院校能够做到全面、系统、科学的培养训练之外,大多数艺术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科式教育。第一,在艺术类院校的动画教学培养中,传统美术理论教育是自身的强大优势,所以院校更希望学生去追求具有造型艺术优势的形象思维与视听手段,关注人文关怀和独立艺术精神,发掘艺术与表达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因此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拥有较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和表达能力,但与商业动画的实际制作要求仍还有一段距离。第二,在综合性大学和高职专业院校中,虽然院校规模和招生人数上占有优势,但因为自身院系专业种类繁多,培养很难取精。因此在动画领域的教育上,做不到前两类院校那么的全面、专业和系统。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专业课程和技能操作的培养,忽视了艺术和理论等相关学科的教育,导致了在现有教学课程设置中,形式上更为多样,但过度强调了软件技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许多综合性大学和高职院校在制定和开设动画专业时,缺乏严谨的数据调査与论证,不了解动画行业现在和未来会缺少何样的前期创作人员、中期制作人员和后期处理人员,不清楚未来动画产业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哪些技术和人员将会被淘汰等问题。导致院校在专业培养上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从而在教学上出现什么都学,结果什么都不精的情况。
面对我国动画产业当前的快速发展,动画产业对于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动画因为自身多元化的专业特点,学生很难学会、学通所有专业技能,成为全才或是通才。因此,除了少数专业动画院校外,多数的综合性大学和高职院校的动画教育,应从更为实际的角度出发,理清行业需求,专注学生入学一到两年的初期培养和挖掘,避免急功近利或是一刀切的只追求技能领域的培养。可以通过观察、引导和激发等手段,总结学生的个性和个人潜能。将学生的个人特点与专业特点灵活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使用灵活办法来培养有特色的动画人才。同时院校在专业选择上也可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在动画专业大的框架下,院系与教师一同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条件,灵活地制定专业的训练与培养方案。将创作和制作能力出众的学生培养成导演,将喜欢文学热爱写作的培养成策划或编剧,将热爱后期的学生专攻专业影视后期人才等。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避免出现什么都学,结果样样通样样松的情况发生。
(二)加强文学、艺术与民俗等理论课程。动画教育的目的和关键是培养动画人才,这是动画产业的基石,也是非常前端的核心问题。动画作为一门综合学科,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动画本体中艺术与技术的强力结合。动画专业的特殊性和创造性不同于传统美术中的绘画和雕塑等专业,更不同于其他文理专业。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门类,不仅需要学习传统美术和掌握所需的电脑技术,还需懂得文学、音乐、艺术等诸多的人文学科以及部分媒体传播与市场营销等边缘性的学科知识。
动画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对动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专业的动画人一定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丰富的人文综合知识,而非只会画得一手好画那么简单。以美国动画电影《海洋奇缘》《冰雪奇缘》为例,片中除了优秀的美术造型和设计之外,音乐对影片气氛的烘托和对故事情节的推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动画人物的表演风格也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和影响。这就表明如果动画制作人员没有丰富的音乐和舞蹈修养,那么所制作出的动作和表演一定是达不到这么出色的效果。由此看出,培养一个合格的动画人才的道路是如此复杂、艰巨和多向。这就对综合性大学和高职院校在动画专业的课程安排和制定上,提出了一个更进一步的要求。在动画实际教学中,不因吝惜有限的教学周期而只过分重视绘画与软件等专业课程,而是应该放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当增加学生们除绘画与电脑软件之外的学科培养,而培养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专家,但需要是一个对各种兴趣都广泛喜好,能够博古通今略知一二的杂家。根据各个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发展特点和需求,结合自身师资力量等条件,不再遵循过去只注重实践忽视理论的传统做法。在课程的设计上既有绘画、运动规律、三维软件等传统技术课程,还要加强文学、艺术与民俗等课程的融入,增设剧作、艺术鉴赏、策划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从广泛的兴趣爱好入手来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树立起正确的创作精神,明白制作动画的目的不仅是单纯的表现和娱乐,而是蕴含了文化承载和传播等深层意义。让学生们在满足动画公司日益严苛的从业要求的同时,成为一个出色的动画人才,而不单单是一个合格的动画操作者。
(三)加强师资力量、改善教学和设备条件。由于高校动画专业近十年的迅速发展和扩张,师资力量难以跟上也成为了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第一,许多综合性大学和高职院校在纷纷开设动画专业时,没有经过合理的调研,在仅有几名教师和没有制定系统的教学纲要的情况下匆匆开设的,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的课程设计。第二,高校在近些年为了完成教学评估和达标时,需要引进大量的高级人才。但动画专业相比美术等传统专业起步较晚,高端动画教育稀少,具有高级职称的动画人才寥寥无几,难以满足学历、职称等硬性要求。因此高校只能暂且忽视实际需求,招聘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教学。这使得动画专业的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动画专业科班出身,也是为什么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师不熟悉动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原因所在。
结合动画专业本身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强等因素,高校教师除了要满足大量理论的教授和研究之外,更需注意学生实际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从多个方面来提升和培养自身的师资力量。
1.与公司合作。借调一下一线动漫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是具有动画项目创作经验的人来兼职授课。实际参与过动画制作的人员掌握更多最新的创作信息和行业资源,能够生动、及时的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动画行业的制作形态。
2.返聘老一辈艺术家。高校可以返聘老一辈的动画艺术家,向他们学习多年的创作经验和艺术精神,用他们的经验和热情来感染和激励新一代的动画人,继续为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加深培养自身现有的教师队伍。从长远角度出发,加深培养自身现有的教师队伍,将更具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送出去继续培养,可以通过到国内比较顶尖的动画专业高校进修来提高专业水平,或者也可以送到国外动画产业成熟的国家继续深造,学习更加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和创作理念。
4.积极开展高校间师资合作互助模式。单独高校的专业师资力量毕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积极开展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师资合作互助模式,将参与进来的高校师资力量联合起来,彼此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本地区域的动画教育共同繁荣发展。
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可以通过师资力量的有效发展得到提高,而支撑高校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和培养,则离不开优质、先进的教学硬件这一必不可少的刚需条件。高校动画教学模式由传统大班集中训练模式向小团队工作室模式转型升级和改造,需要搭建和升级可以适配动画产业前沿内容的教学实践平台,如行业和教学都所需的,可以完整支持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数字特效、影视后期、数码音效等实践制作课程的配套先进设备。这样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动画实践教学环节和练习不会落后于当前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使毕业生可以在离开校园后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动画产业的实际开发和生产等工作中。
(一)结合产业发展,注重教学实践。中国动画近几年无论是院线动画的数量、电视动画的质量还是动画市场的规模,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获,但是我国的动画行业依然处于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危险阶段。除北京电影学院等少数专业院校能够做到教学内容与产业比较紧密的结合之外,绝大多数的综合性大学和高职院校的动画教学与产业结合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不少院校的动画专业教学仅是为教而教,没有考虑动画产业的实际需求态势,也不了解我国动画产业当前的发展状况,普遍呈现出与整个产业脱节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大量动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适应或满足当前行业的需求,造成毕业就失业的原因之一。
从动画产业的发展这一角度出发,决定了高校教育和培养目的不能脱离产业的实际需求这一根本前提。高校动画教育不能闷头教,而是应该走出去,逐步推行和实施与产业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创作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只有加强学校教学和产业之间的紧密结合与联系,才能培养出行业所需的合格动画人才。
特别是当下综合性大学和高职院校普遍注重技术培养的前提情况下,更应当与本地或区域的行业积极协作,建立一套适配于动画产业制作内容的校内动画教育实训基地。因为对院校而言,一方面通过这种合作,可以加强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往来,提升院校对行业发展状况的实际认识和了解,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向,与时俱进地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实训教学过程,更好地推动学生在校园内创作的积极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将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积累宝贵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加强高校教育与产学研的相结合。动画对于高校是学科门类,这是它的学术属性,对于行业和市场来讲,是供人挑选的产品,这是它的商业属性。教育的目的是希望毕业生能够成为行业所需的合格人才,而动画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高校所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的动画人才。因此,就动画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件商品这一动画自身的本体特点出发,“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今后高校动画教育的理想路线。第一,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动画教育需要及时跟进产业的发展和变化,建立一支可以及时适应“产学研”结合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了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能够集创作、教学和科研于一身,在校内展开教学和创作工作,才能增加学生的创作机会,提高学生实际制作的能力,推进院校产学研的发展。第二,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而不是只停留在企业委托培养的模式之中。只有推动院校与动画企业间的真正合作和交流,才能集教学和实习于一体,走进学生的培养之中。然后,高校的动画教育应该以联络和服务本地区域的动画企业为目的,结合目前中国动画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高校动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有效地利用社会和企业的丰富资源,将技术和能力引进学校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行业的存在和现状,同时还能适当减轻院校的办学压力。第三,同动画企业共建符合动画产业发展需求的校园实训基地或是实习教学模式,共同改善联合办学的教育模式,开展以实践创作为教学目的的课程内容来培养动画人才,才能真正扭转当前高校动画教育理念落后所造成的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滞后、所学技能与行业所需脱节等实质问题。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许多高校已与企业纷纷展开了校企合作,但其中具有实际意义的合作交流却少之又少。很多院校只是打着校企合作的牌子,在教室挂牌成立形式上的实训基地。此外是一些高校与公司互相签约展开实习合作,由校方出面组织学生来企业参观学习,但学生却不能真正进入公司实习,因此这种合作学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难以实现合作实习的真正意义。
通过剖析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中国动画产业虽取得繁荣的发展和瞩目的成绩,我国高校动画专业在校生的规模正在以每年五万左右的速度逐年发展,覆盖了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和博士等不同教育阶段,但其中能够真正做到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动画人仍然屈指可数。虽然高校每年仍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培养着一届又一届的动画专业毕业生,但从动画专业整体的就业形式上看,我国高校教育普遍没有培养出真正适合当代中国动画行业所急需的各层次人才,动画专业的教育模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作为动画专业的教育者应该知道和了解,动画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这也意味着在培养学生时,教学思维不能太过死板和僵化,应耐心地结合学生特长和专业特点来灵活引导和培养。高校动画教育界需要重视和认真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动画教育的快速发展不应仅仅体现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增长,而是要优化教育结构,理清学科定位、系统结构和专业目的,培养出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应中国动画市场的发展与要求。从而逐步提高和完善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教学水平,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源源不断地输送所需的合格动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