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明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物流模式,随着我国区域合作的日益深入与运输服务需求的提档升级,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受到国家多项战略规划的支持。河南省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与物流基础,2017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多式联运试点省份。一年多来,河南积极探索多式联运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大力推广罐式集装箱在危化品运输中的应用、依托中欧班列(郑州)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开展铁公海联运、依托郑州新郑机场国际货运航线开展“空空+空地”与“全货机+客机腹舱”多式联运,出台河南自贸区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加强物流园区集疏运道路建设等。但是,河南多式联运毕竟处于实践探索期,需要从制度体系、标准规范、信息共享、服务模式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才能使多式联运产生更大的溢出效应,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撑。
所谓多式联运,是指依托两种及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将货物以不变的运载单元,从指定接管地点快速、方便地转运至指定交付地点的联合运输过程。多式联运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组织形式,具有“一箱到底”、“全程负责”的特点,即在货物转运过程中,不同的运输方式遵循一套相同的规则约定,每一种运输方式的承运人虽然只参与其中一段的物流服务,但在全程对货物都负有责任,以保证货物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并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效率提供服务。
相对于单一运输的传统物流模式而言,多式联运从多方面都进行了突破和创新:一是运载单元标准化,多式联运多采用标准化的集装箱,使得货物在周转过程中,无须将运载单元内的货物取出重新换装;二是运输规则统一化,参与多式联运的不同运输方式都遵循一套相同的运输规则,以保证货物“一箱到底、一票到底”;三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使得货物运输过程可以达到无缝衔接;四是万物互联、信息共享,车、货、人等物流相关异构数据在物联网的支持下,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全产业链条协同。正是由于这些创新,才能使多式联运成为一种物流新模式,客户只需一次填写“联运单”,便无需再联系或接洽承运商,实现全程便捷化物流服务。
河南地处我国交通大动脉的枢纽地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设施完善,物流业基础强大,具有发展多式联运的基础条件,但是,由于多式联运要求较高,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河南省发展多式联运面临的机遇。
1.建设交通强国,促进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为河南发展多式联运提供了战略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建设交通强国”。而交通强国建设,必然在交通运输领域掀起提质增效的浪潮,推动交通运输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升级。多式联运集中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连贯运输,能够有效减化货运环节,加快货物周转速度,降低货损货差,节省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综合效益,尤其是在长距离物流过程中,其优越性更为明显。因此,发展多式联运,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河南是交通大省和物流大省,但多年来,交通运输业大而不强,物流业成本居高不下,在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下,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建立标准衔接、企业协同、运转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有利于河南在提高物流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加快交通强省建设的步伐。
2.构建大枢纽、大通道、大物流的综合交通体系,为河南发展多式联运创造了条件。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大枢纽、大通道、大物流建设的目标和重点,河南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而倍受重视:在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布局方面,郑州被列入重点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洛阳、商丘被列入重点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大通道建设方面,明确我国要构建“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而经过河南的就有五条,包括四条纵向通道(北京至港澳台运输通道、黑河至港澳运输通道、二连浩特至湛江运输通道、烟台至重庆运输通道)和一条横向通道(陆桥运输通道),河南在全国交通大通道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而在大物流建设方面,河南物流业蓬勃发展,机、铁、公、跨境物流能力均居于全国前列,能够在全国打通衔接一体的全链条交通物流体系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河南在多式联运试点建设中,格外受到交通运输部关注,到目前为止,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的三批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中,河南省占有3席:即郑欧国际货运班列“一干三支”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河南省机场集团打造“空中丝绸之路”空陆联运示范工程、服务自贸区战略构建中原“米”字型高铁物流网络铁公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借助这一优势,河南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可以打造更为完备的现代物流基础条件,抓住大枢纽、大通道、大物流的发展机遇,有效降低集疏货物的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形成新的供应链布局,将河南的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枢纽经济优势,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撑。
3.区域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运输服务需求提档升级,为河南发展多式联运创造了巨大的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不断拓展的自贸区布局来看,我国的区域经济已由原来的单独片区开发转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从国内而言,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会变得更加密切;从国际而言,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也将日益频繁。这一变化必然会使交通运输、物流业的需求大幅增长,而且客户对物流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等方面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河南位居中原,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优势强大,经济总量相对较大,物流业基础坚实,可以提供“一单到底、物流全球”的便捷优质物流服务,多式联运正好适应于这些要求,发展空间巨大,必将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二)河南省发展多式联运面临的挑战。
1.制度体系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多式联运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因此,不同运输方式硬件的衔接就显得非常必要。所谓硬件衔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二是不同运输方式要有统一的技术装备标准,这样可以使货物在转运过程直接转换交通方式,而不必分拆和重装。但是由于我国铁路、公路和民航等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各交通方式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尚未实现畅通高效的衔接,枢纽间“连而不畅”、“邻而不接”。就河南而言,这一缺陷表现得也比较明显:如郑州既是铁路枢纽、公路枢纽,又是航空枢纽,但郑州作为铁路枢纽和公路枢纽,场站主要分布在市郊,而作为航空枢纽,场站主要在新郑的航空港区,铁路、公路站与机场之间的距离较远,没有实现很好的对接。另外,由于技术装备标准不够一致,使不同运输模式缺乏协同性,如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与国际标准集装箱在尺寸、载重方面不一致,如果通过航空到达河南的国际标准集装箱需要再通过铁路运输到其他目的地时,铁路集装箱专用车运载国际标准集装箱会产生空间利用不足、亏吨等问题。而公路运输方面,货运车型标准化程度很低,车型众多、规格不一,通过散货车运输的货物需要转运时,则要到物流基地重新拼箱,其与铁路、船舶、飞机等其他运输方式难以实现换装转运的“无缝衔接”。
2.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发展多式联运需要规范的运输标准和统一的运输单据,而且在货物转运过程中,信息渠道需要保持高效通畅,但河南多式联运缺乏统一的规则保障,各运输方式之间、不同运输企业之间的单证无法进行有效衔接,无法做到“一票到底”。另外,机场、口岸、铁路和公路货运站场、物流园区等独立运营的信息系统尚未进行全面整合,还不能实现实时的信息互通共享。除郑州机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发展得比较成熟外,其他地区或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有关多式联运统一的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使各种运输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阻碍了多式联运现代化程度的提升。
3.缺乏协调能力强的综合性多式联运企业。目前,河南虽有众多的物流企业,但多是只提供单种运输方式的物流服务,全程组织能力与效率都不高。主要表现在: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因公路市场较为分散,面对的客户众多,多为规模小、分布散的中小公司,综合性协调能力欠缺;铁路领域的物流企业因其行业特殊性,垄断性较强,部分铁路运输线路两端短驳费用占全程运输费用的比例较高,其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无法充分发挥铁路在多式联运中的骨干作用;枢纽场站的经营企业多为货物中转提供服务,其整合运输资源的能力又不足。因此,河南严重缺乏真正能够协调各方、调配各种资源、打通各个环节的综合性物流企业,即使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从形式上采取多式联运,由于企业间联盟难、协同少,也会使多式联运实际上变成分段运输,有时需要两家甚至多家物流公司联合运营,整个物流流程难以实现深度融合渗透。
(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河南已经在自贸试验区成立了多式联运办公联署,由省交通厅牵头,联合铁路、航空、公路、水路等多个部门及河南三大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的骨干企业,为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多式联运提供各方面服务,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河南可将此经验复制到全省运用,促进有关管理部门与多式联运企业积极构建跨部门、跨地区的多式联运协同联运机制,制定协同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的行动计划,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到装备、规则的统一化、标准化,都要加强创新力度。
1.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化衔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在多式联运协调部门的推动下,共商共建,推动铁路港、公路港、集装箱物流基地建设,有条件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可引入铁路专用线,新郑机场引进直通高铁等,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互通互联,以满足客户“门对门”全程物流服务的要求。
2.推动装备技术创新,实现跨方式技术装备标准化、专业化。积极实施货运车型标准化,推广应用集装箱、厢式半挂车、托盘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和货运车辆,推广集装箱汽车转运架、铁路驼背运输专用载运工具等。
3.加快规则创新。在多式联运体系下,各部门不能再固守本部门的规则系统,而是应该根据交通部《货物多式联运技术语》《多式联运运载单元标识》及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有关多式联运的运作规则、操作标准、技术标准、单证、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加强多式联运规则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形成高效完整的运输链,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适用规则。
(二)促进合作方式创新,加强区域合作与企业合作。一是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多式联运涉及多个地区的多种运输方式及多个行业,因此区域之间构建合作网络,促进区域战略协同非常必要。河南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以中部崛起战略为支撑,以中原城市群为主要平台,加强与周边省份的项目对接与合作,积极发展公铁联运、公铁水联运、空铁联运等,积极打造开放、共享、协作、共赢的商业新生态,探索区域合作的新机制。二是创新企业合作模式,积极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企业。既要鼓励物流企业独立开展与其主营业务相关的多式联运经营活动,也要大力支持物流企业与其他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通过密切合作开展多式联运经营活动,甚至无车、无船、无轨的企业,只要其能整合各种运输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也可开展多式联运经营活动,以此来促进多式联运上下游企业的跨界融合和联动发展,形成多式联运的协作联盟。
(三)加强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河南多式联运品牌。多式联运不仅仅只是运输,它还涉及多种服务方式,如集疏、集聚、关务、运输等多个环节,其实质是一种集成服务,因此,河南发展多式联运,必须从全局出发,结合河南的区位优势与交通优势,在货运量大、辐射力强的线路上,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务方案,形成常态化、稳定化、一站式的多式联运服务产品,打造河南的多式联运品牌,让客户能一看便知能降低多少成本、享受什么样的便捷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以此来增强河南“买全球、卖全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管理模式创新,使管理模式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多式联运在发达国家发展得比较成熟,技术创新的步伐也走得很快,河南可引进这些技术,但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创新若跟不上,将会影响多式联运的发展,如国际多式联运中,“集装箱+标准化分箱”的技术突破,使货物周转过程中,无须将运载单元内的货物取出重新换装,这就需要企业创新货物中转、作业自动化管理等方式,以提高货物装载效率;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必须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等。因此,企业要善于借助先进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提供智慧化服务,使多式联运过程透明化、运营平台化,以提高多式联运管理效率。
(五)推动信息共享方式创新,加快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利用民航、铁路、公路信息平台和电子口岸等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多式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智能协同调度,实现信息对接、运力匹配、时刻衔接。重点完善郑州机场、郑州国际陆港等专业信息平台,提升平台功能和运营水平。强化省内信息平台与外部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河南在全球物流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节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