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广播电视台,河南 开封 475000)
广播电台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担负着播发新闻、传递信息、发布命令等职能,起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体形态不断出现,对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其不可避免地动摇着广播新闻媒体与其他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作为广播新闻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广播人要奋发图强,激流勇进,广播新闻编辑更是责无旁贷。本文试图从新媒体的全新角度对广播新闻编辑的新定位进行初步探究。
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多渠道多形式收发新闻信息。新技术自然产生新思想,带来新作风,所以,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一个特点就是“快”。新媒体时代每个组织或者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新闻、传递信息,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比广播新闻还要快;新媒体时代的第二个特点是“活”。新媒体时代,每一种媒体形态都能成为不同利益群体表达利益的一个通道、一个平台,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任何人都可能是“记者”、是“编辑”,都可以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诉求。所以,有人就形象地说新媒体时代是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都有一台“摄像机”;新媒体时代第三个特点是“全”。新媒体整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优势,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结合。从业者根据信息特点和当时的条件,可以灵活选择文字、图像,也可以选择图片、音响,还可以选择视频等来传递新闻信息,也可以选择多种传输形态同时向外界发布。鉴于此,广播新闻编辑要以创新的思想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找准新定位才能有新作为。
现实生活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传统媒体组成的“主流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依托互联网而形成的“民间舆论场”。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写了“舆论引导新格局”。
“新闻传播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落后于社会发展,落后于受众期盼,受众就不爱看、不爱听、不爱读,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广播新闻编辑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树立“互联网+”的理念,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在传统定位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闻传播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自身策划、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
一要做好稿件的组织者。作为地方广播电台的一名编辑工作者要与时代同步,时时刻刻都要站在“两个舆论场”的角度,关心本地群众的需求。在编辑新闻时,让本土新闻成为主角,多报道一些跟本地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食品安全、医疗、住房、情感等,把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讲清楚、讲明白,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本地民众的收听热情,让其对我们的电台产生依赖感。
(1)编辑新闻信息时要根据本地群众的关心程度,对新闻信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以本地为主,保持地方舆论的引导性和指导性,兼顾国内和国际的被群众所关注的热点新闻信息。
(2)做好选题的策划。编辑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关切度,根据社会动态,寻找“两个舆论场”的结合点,不断策划选题,组织受众对公共事件、公共议题进行讨论。编辑要组织记者围绕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件进行全面采访写作,给受众提供最权威、及时、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除了大的选题需要集体采访外,广播新闻编辑还要根据记者的写作特色,安排布置适合的采访写作任务,使每一位记者都能发挥特长,写出各具特色的稿件。
(3)编辑在编稿过程中,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按照广播新闻的“短、快、活、新”的特点来编辑稿件。根据政治性、时效性、重要性、可听性、真实性等基本要素来选择稿件。每一组的稿件内容要尽量丰富多彩、涉及范围广泛、覆盖面尽可能多;每一篇稿子,要有各自的写作特点;在编辑稿件时,编辑要删除内容的枝枝蔓蔓,保留主干;有的新闻可以压缩字数,在说明问题的前提下尽量短小精悍,尤其是会议稿件和领导讲话更要注意短些、再短些;有的稿件可以化整为零:可以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多,一篇稿件说明一个内容即可,内容多了中心不突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稿件进行改写;广播新闻编辑只有统筹考虑每一组稿件的整体效果、内容的搭配等因素,才能编出特色鲜明、和谐一致的新闻来。
二要做好舆论的引导者。新媒体的出现,成为人们表达诉求、议论时事的平台。由于传播者认知的局限性,往往出现片面性和碎片化情况,夸大其词、过激语言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受众又因为缺乏对新闻信息真实性的核查、判断能力,就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变身为“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等故意歪曲事实真相,编造谎言,煽阴风点阴火,欺骗受众,更有甚者,编造政治谣言,诋毁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新闻编辑“要敢于直面社会热点、舆论焦点,真实反映民情民意,及时回应百姓关切,积极影响引导舆论,推动现实问题解决,消解诱发矛盾的负面因素,聚集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广播新闻编辑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手中的笔,用手中的话筒解疑释难,帮助群众认清事实真相,引导正确的舆论分析,以正视听。适当时候,编辑部可以邀请某一个行业的专家、知名人士对某一种现象进行点评,帮助人们分析问题,使群众进一步看清事实真相,达到化解矛盾,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我们只有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才能使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要做好社会的评论者。评论和新闻是新闻工作的“两面旗帜”。我们的广播新闻媒体要代表党和政府的立场,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广播新闻编辑在做好新闻的编辑工作时,要注意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写好评论。利用评论、短评、编者按、编后话等体裁,对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或群众关切度高的事件,直接表达出广播新闻媒体的立场和对问题的看法,还可以邀请社会名流对时下热点问题进行点评,说出事实真相,揭露其虚假性,达到引导社会舆论,纠正不良风气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播电台这一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播电台也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新闻工作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与党同心同德,并把它作为检验政治家办报的基本标准。这是对新闻队伍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所有新闻从业者的要求,当然也是对广播新闻编辑的要求。在当前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广播新闻编辑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清晰的价值判断,组织、编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新闻。这才是广播新闻编辑的应有素养。同时,广播新闻编辑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有向新媒体延伸的意识。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要开阔视野,主动用“互联网+”的理念指导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主动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汲取营养,多发表群众爱听、愿意听的新闻信息,这样才能提高广播电台的权威性,才能提高公信力。“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事实证明,广播、电视、报纸和所有的新媒体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受众群,谁也替代不了谁。作为地方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我坚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在广播人的不懈奋斗下,广播新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