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启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全球化经济日益融为一体,我国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市场化竞争的各种挑战和威胁。当然,开放性的国际和国内市场不仅加快了整个建筑行业发展,而且强化了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改变了传统建筑行业过去粗放式的制度管理方式。新时代背景下,要求建筑行业要向经济集约型的创新管理方式转变,在建筑行业中加强绩效审计方法应用显得非常紧迫,其能够降低建筑行业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促使整个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那么,在绩效审计中采用的是绩效评价方法,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运用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对一个企业的实际生产投入和实际产出形成的基本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运用一系列相关指标,从而形成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其具体运用则主要是根据建筑行业特点和行业标准,对行业内的不同企业采取相关指标置于该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内,比如把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管理情况等具体指标,根据绩效审计要求,把相应指标运用于相应公式中,最后根据绩效评价方法得出一个综合评估结论。当然,这种企业绩效评价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不同的是要根据所要评价的目标企业,根据该企业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因此,在对企业进行绩效审计时,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的特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在绩效审计时也要体现其行业的差异性。而建筑行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都具有典型的行业特点,如何使绩效审计方法在该行业中得到充分运用值得深入探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劳动密集行业,其经营管理方式还较为传统,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整个行业的增长方式主要以粗放式为主。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经济增长效率较低,同国际上的同行业相比,创新能力还显得非常不足,技术水平增长缓慢,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较为薄弱。因此,要改善建筑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需要从企业内部进行把脉,通过引进绩效审计手段和方法来提升建筑行业的经营绩效。而且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方法,在建筑行业培养自身竞争力时起监督作用,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改进和企业战略决策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目前,在建筑行业经营过程中受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就是豆腐渣工程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任何行业一旦出现豆腐渣等这种影响恶劣的项目工程,曝光渠道的便捷就会对整个行业的形象影响较大。虽然政府对于建筑行业的审计监督越来越严格,建筑施工行业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建筑行业类似豆腐渣等各种工程问题,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要求建筑行业在工程完工之前提交预留款项,以及要向相关审计部门出具完备的审计报告。但是绩效审计要贯穿整个建筑项目,涉及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工作,因项目工期长、外部环境干扰、审计人员水平不足等不利因素,应该说,目前整个建筑行业中开展绩效审计面临各种困难,很多企业甚至只是在项目结束时提供一个审计报告,而忽视了施工项目过程中的审计监督,使得绩效审计在建筑行业中形同虚设,并没有显著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正是因为传统建筑行业的审计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竣工决算方面的一个综合评价,完全忽视绩效审计在建筑行业中的开展,大多数建筑企业因为行业特点,往往忽视绩效审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效用,认为绩效审计对行业发展以及提高经营水平所要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所发挥的外部监督作用不大,大多数建筑企业并没有把审计工作内容当成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一种手段。为此,审计部门对建筑行业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行业的审计工作内容提出更加科学、规范的制度性安排,加强建筑行业在项目推进中对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视,增强整个行业的规范性,提高建筑行业竞争力,对推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一,绩效审计能够更加规范建筑行业发展。绩效审计具有包括针对经济性和效率的功能审核优势,可以评估规划过程,合理布局空间使用、调整人员配备和审核既定程序。传统建筑行业的审计通常对建筑各项支出进行深入的审查,并分析对适用法律和资金要求的遵守情况,检查其施工管理计划及其实践的有效性。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建筑行业的审计要求越来越规范和严格。
第二,绩效审计能够提升建筑行业经营绩效。绩效审计是对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全覆盖的综合性审计,成为企业项目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监督工具。有别于传统建筑行业,绩效审计包括对合同、协议、招标文件规范,还包括对费率、工程量、定额子目套用、材料价格的审计。应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绩效审计带来了新挑战,也给绩效审计业务带来了更大的突破。另外,信息化也提供了技术手段,网上审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审计方式,通过运用审计软件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大大提高企业绩效审计效率,间接促进了企业经营业务的绩效提升。
第三,绩效审计能够提升建筑行业管理水平。在建筑行业中诸如万科、碧桂园等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对自己的业务进行管理。但是大部分建筑企业管理水平落后,使得审计流于形式,更不要说绩效审计在企业内的运用,因此,绩效审计未能对项目工程和经营成本形成有效控制。随着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绩效审计的发展不仅是提升企业绩效的有效工具,也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外部监督能够更好地控制企业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由于建筑这一行业的显著特点,绩效审计不仅要遵循审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行业特性,遵循相应的审计原则,从而能够保证绩效审计结果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权威性。
第一,全面性原则。建筑行业绩效审计应当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该体系中,不仅要纳入对影响企业绩效水平的各种指标,还需要根据建筑行业本身的特点提炼出有针对的风险预警、财务预警、管理预警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指标,从而全面客观地反映建筑施工项目投入/产出方面的情况,从而为企业下一步的经营决策提供建议。
第二,客观性原则。建筑行业绩效审计应当充分体现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特征,依据统一测算的、统一审计期间的国内行业标准或者国际行业标准,通过绩效审计工作体系,客观公正地评判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客观反映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管理状况,为建筑企业对标行业发展标准提供参考。
第三,效益性原则。建筑行业综合绩效审计应当以考察投资回报水平为重点,在综合评价中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和资本保值增值水平,在项目推进的事中和事后的绩效审计中,为企业更好地经营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案。
第四,发展性原则。建筑行业综合绩效审计应当在综合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以客观分析企业年度之间的增长状况及发展水平为重点,找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短板,为企业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能力提供意见。
第五,社会性原则。建筑行业综合绩效审计应当综合反映企业的社会效益,在分析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通过综合评价反映出企业对社会带来的发展问题,并从行业发展特点的角度提出社会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效应,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行思路。
在建筑行业中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更为复杂和繁琐。其中,建筑行业的绩效审计流程主要包括:选择审计的项目客体、选择企业审计评价的方法、选择企业审计的指标体系、企业绩效审计流程的确定、企业绩效审计结果的评价等。这些绩效审计的工作内容在实施过程中的开展情况决定着整个建筑企业绩效审计监督的效果。当然,在建筑行业中推进绩效审计工作,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且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绩效审计标准不统一、绩效审计队伍参差不齐、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配套体制的保障等等。
从我国审计工作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企业绩效审计方法运用起步较晚,特别在建筑行业中,大部分企业绩效审计工作发展滞后比较严重。在建筑行业中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绩效审计标准体系,主要是借鉴其他行业的绩效审计标准。但现实情况是在建筑行业中包括经济型和公益性的建筑项目,不同的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企业绩效审计标准,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类别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这就使得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不一,在建筑行业中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审计标准体系。企业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中,缺乏一套科学、规范、标准的理论体系。因此在实施绩效审计时,往往评价标准不统一,在行业内缺乏客观性,无法保证绩效审计的科学性,甚至因绩效审计偏差给行业内的相关企业带来经营风险,不利于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动力。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是我国所有行业开展审计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该法律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部审计方面的法律。但是,建筑行业相关的绩效审计准则和相关绩效审计操作指南都还未建立,导致建筑行业绩效审计在法律层面上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推进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很难在整个行业统一标准,因此在实施绩效审计过程中就存在偏向,审计结论反而不利于企业经营绩效发展。尽管地方政府在规范行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基础工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构建建筑行业绩效审计的行业标准,在缺乏行业统一标准框架和评价体系的情形下开展绩效审计,不仅审计效果不佳,甚至会对企业运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在企业中实施绩效审计所呈现的效果与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密不可分。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其资金规范使用也不同于其他行业,这就要求相关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需要集思广益,采取一些创新的思路和审计方法来对建筑行业进行绩效审计,这样才能提高审计效率。在建筑行业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系统的审计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建筑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项目进程中可能涉及的专业术语,只有这样才能在审计过程中判断得更加准确。但现实情况是在整个审计队伍中,大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建筑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建筑行业的项目特点,导致在开展绩效审计时缺乏针对性甚至盲目跟进项目,很难客观评价项目在各个阶段推进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在建筑行业开展绩效审计评价工作。
目前,我国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主要还是以经济审计为主、财务收支审计为辅的基本审计模式。在整个审计工作开展中,绩效审计融合在经济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之中。应该说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环节还是按照传统审计模式开展,没有针对绩效审计建立一套标准体系和范式,而且各个行业中对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普遍缺乏绩效审计观念和理念,对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绩效审计应该注重企业资金使用状况、相关业务管理问题以及各个项目职责的履行情况。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但建筑行业的绩效审计还停留在审计项目资金这一问题上。然而,企业资金的使用和流向是企业绩效审计的重点,企业绩效审计很少涉及更深层次的管理经营以及企业应履行的职责等问题,使得绩效审计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对企业更加全面的监督管理,并不利于发挥绩效审计报告在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中的作用。
在建筑行业中开展绩效审计应充分体现出审计的功能性特点,从而更好地助推建筑企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建筑行业在公益性项目中开展绩效审计,要着重从社会公益角度出发,把相关指标纳入绩效审计评价中,从审计角度充分体现这些公益性项目的特点,客观评价公益项目在推进中资金使用可能存在的问题、项目风险和社会效应等发展方面的负面情况,通过运用绩效审计评价结果更好地体现建筑业中公益项目的功能性特点,从而突出建筑企业的社会综合效应,从而满足政府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企业审计往往是一种事后审计,审计的过程和步骤独立存在。与传统审计方法不同,绩效审计是贯穿项目开始到结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审计。在建筑行业中项目大部分周期较长,绩效审计能够增加审计的连续性,提高审计的准确度,降低审计风险,从实现方式来看通过事前事后审计联动,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益。特别是在公益建筑项目中,政府部门和建筑行业合作得越紧密,保障公共资金的安全和预防公共资源被损坏的风险就更加重要。在工程开始前对工程进行风险性的预测和评估,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的预判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增多这类项目运用绩效审计能够更加规避相关风险,也是提高建筑行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方式。
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能够更好地保证绩效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完备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不仅可以为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审计标准,还能够为绩效审计结果建立权威性和科学性,使综合绩效审计报告的运用更加可靠。因此,在建立完善相关的建筑施工行业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审计队伍工作人员要熟练地掌握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建筑施工行业的经营特点,在审计工作中遇到专业问题能够解决,特别是在复杂繁琐的审计工作中也能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对建筑行业绩效审计顺利有效地进行提供帮助。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估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提高建筑行业绩效审计的效力也越来越重要。多元主体联合管理绩效审计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目前应建立较为健全和系统的建筑施工行业的企业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这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规范和完善企业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力度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审计人员,从而促进建筑施工行业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同时,在建筑行业的绩效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济审计,还要关注社会效益。因此,构建一套完整科学的建筑行业绩效审计体系,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