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的组织行为探究

2019-03-21 15:17苏海泉武书宁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育

苏海泉,武书宁

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的组织行为探究

苏海泉,武书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团委,辽宁阜新,123000)

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是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载体。以辽宁省L大学创业能力提升班14名学员为访谈对象,开展质性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强烈的创业动机形成了创业班的共同愿景,与企业的协同培养和KAB体验式教学对创业教育较为适用,核心人物培养有利于建设高效创业团队,加强创业实践是提升创业胜任力的有效途径,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具有推动作用。为此,高校创业教育应精准化培养对象,加强协同培养,注重发挥组织文化的重要作用。

创业能力提升;组织行为;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创业文化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是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的拓展,通过面向全校学生公开选拔学员组建班级,开展校企协同教学和创业实践锻炼,强化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打造班级的共同愿景,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探究创业能力提升班的组织目标和管理策略,能够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升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文献综述

随着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日益重视,我国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和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高校对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尤其是创业班等颇具特色的培养方式进行了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浙江等创业氛围浓厚省份的高校以及部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但总体来看,对创业班这一培养方式的探索理论滞后于实践,现有的较少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班的选拔机制、考核方式、创业班与非创业班培养效果对比分析等方面,缺乏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对创业班的目标愿景、组织文化、核心人物培养等的系统性研究。陈敬良以上海理工大学本科专业创业班为例,指出了创业班招生设置包括心理、能力、兴趣测试,体能、毅力测试,开业能力测试,面试在内的四轮科学选拔机制[1]。黄燕萍对电子商务创业班模式进行了初探,提出应加强创业班考核体系的创新工作,施行以创业业绩为主的考评体系、增加考核系统的动态化机制、考核效果不好的退出机制等[2]。谭娟晖通过对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大学三所院校创业班的172名同学以及非创业班同学的《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调查问卷》结果的对比,发现创业班学生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信念、创业人格、创业意志5个创业心理品质维度上均明显好于非创业班学生[3],表明创业班培养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选取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从L学校选取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学员。L学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学员由学校团委面向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进行招募,学员不改变原有专业、班级建制。创业能力提升班培养周期为一年,本次抽取对象为已经培养期满结业的学员,共选取14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3名,他们年龄相近、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与一定的创业经验,自愿参与本研究。

(二) 确定研究方法

1. 研究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访谈时间:每人1~1.5小时,访谈地点:会议室。谈话采用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使用录音笔作为记录工具,由研究者本人与受访者进行沟通交流,对于非语言性资料进行实时记录工作。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组织行为的访谈提纲分为六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概况、创业动机与共同愿景、教育培养方式、团队领袖培养、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文化氛围。为降低被访谈学员的敏感性,访谈者在提出问题时将相关问题进行语言转换,进行通俗表达。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十分注重受访者的反应以及面部表情,对受访者的一些非语言性资料进行及时、客观的记录,来感知受访者的创业心态。

2. 研究资料分析方法

每次访谈之后,将录音资料整理为文字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运用Colaizzi分析法,包括阅读所有资料、析取具有重要价值的陈述、对受访者表达的观点进行编码。编码方式采取组别字母加姓名缩写字母的方式,根据性别将受访者分为两组,其中“M”代表男同学,“W”代表女同学,由此,受访者编码类似于“M-FBW”,并将编码后的观点汇总,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观点,反馈参与者进行求证。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即“以文字叙述为材料,以归纳法为论证步骤,以组织行为为视角,以建构主义为前提的研究方法”[4]。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强烈的创业动机形成创业班共同愿景

创业动机是驱动个体创业的心理倾向或动力,是个体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付诸具体行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是各种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5]。访谈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学员的创业动机强烈,具有共同的创业愿景。一个组织及其成员在价值和使命一致基础上建立的共同理想,即为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其对于组织成员具有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导向作用和规范作用[6]。关于创业动机和共同愿景的访谈调查,访谈提纲设置了四个题目,内容如下。

针对第一个“你是怎么看待现在的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受访学员普遍认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个人的就业问题,还成为一名能够为他人创造就业岗位的创业者。不过,受访谈者认为大学生还是较为缺乏创业知识,不知道如何合理规避创业风险等。以上看法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突出:

“我个人感觉,现在创业不失为一个好的大学生就业的机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把创业作为拓展和充实自己能力的一部分,也可以把它当成我们以后就业的一个方向。”(M-ZM)

“我感觉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该是对大学生创业支持的,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应该是有这个意愿,但许多人比较迷茫,不知道怎么去做。”(M-SXB)

针对第二个“你创业意愿什么时候开始的?创业主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受访者的创业意愿一般产生于大一大二期间,在经过创业能力提升班培养之后,创业意愿更为强烈。创业目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生存需求,满足日常花销,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事业成就需求,追求自身成长和发展,并且为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贡献力量,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大学生谈起创业很有激情,希望找到自己发展的创业空间。以上观点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突出:

“我刚进大学吧,大一的时候就是有这个想法,想要在大学不光是学知识,参加各类活动,也想要自己创业一番,那时候对创业的这种感觉还是比较模糊的,就是感觉自己做个兼职就叫创业了。”(M-LRP)

“创业意愿是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开始的,最早只是感觉生活费不够花,想自己挣点钱,然后这个东西一去做,就收不住了,越挣钱越高兴嘛,然后就挺喜欢这个事情的。”(M-SXB)

“创业意愿,真正意愿应该是上大学就接触这个创业班开始的,然后想趁年轻,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拘于一些固有的工作闯一下吧。未来的就业压力有点大,创业的话就是趁着自己年轻,看看有什么机会。”(M-ZZB)

分析受访学员回答第三个“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相比其他社会阶层,优劣势是什么”问题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劣势都较为明显。从创业优势来看,大学生具有敢于拼搏的创业精神;拥有年龄优势,家庭责任负担较少;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优势,可以将知识转换为生产力。而从劣势来看,大学生缺少创业资金和创业经验,市场运作能力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以上想法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突出:

“我认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于有激情,有想法和想象力。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创业,而相对于其他一些阶层,可能更有自信;劣势在于他们还没有步入社会,他们不太懂怎么去创业,也没有资金去创业。”(W-ZYQ)

“优势是大学生在学校里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在理论和专业知识上掌握的更多,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青年阶段,可能没有太多家庭负担。劣势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比较少,想法还比较单纯。”(M-DMS)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应该是知识比较丰富,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比较容易技术型创业。劣势是比较缺乏经验,社会阅历相对较少。”(M-HZG)

针对第四个“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谈对创业认识”的问题,有学员谈到大学生应该更多地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创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具有一定的风险,学生家长的就业观还需要加以引导。比如:

“鼓励现在的大学生去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阅历,可能以后想做什么事情,这样目标才会更明确。”(W-LZW)

“父母还是更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创业的话,如果有机会的话,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试一试也可以的。”(M-ZZB)

(二) 协同培养和体验式教学对创业教育较为适用

通过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经验,搭建协同培养下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生态系统综合平台,深化高校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服务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7]。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注重实战化导向,以协同机制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采用体验式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机会以各种形式体验创业,从而将创业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创业技能。对于开展协同培养,进行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访谈调查,访谈提纲设置了四个问题,内容如下。

关于第一个“你理解的KAB创业教育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你喜欢现在创业能力提升班授课模式吗?”的问题,受访学员均对KAB创业教育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认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的KAB创业教育教学。他们认为KAB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创业理论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即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特点,在教学环节中安排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深入互动,去深入体验创业活动。运用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等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萌生创业点子。以上理解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突出:

“我们创业班就采用这种KAB创业教学方式,这种授课模式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比较适应的。”(M-ZSC)

“我理解的KAB创业教育教学,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让大家体会真正的创业。我很喜欢现在创业能力提升班的授课模式……。”(W-ZYQ)

“KAB是Know About Business的简称,意思是了解企业,大学里常以选修方式开展课程,学生通过它了解企业,获得相应的学分。最大的特点是先让学员体验一种创业的模拟形式,再去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我比较喜欢现在创业能力提升班的授课模式……。”(M-DMS)

关于第二个“开展多场次与企业家面对面活动的体验式教学,你收获了什么?”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的培养方式注重与企业的对接,开展多场次的企业家面对面活动,邀请创业企业家参与创业能力提升班的创业教育活动。企业家到校介绍创办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学员分享创业经历,这种校企协同培养方式获得受访学员的一致好评。通过让企业家走进高校,用他们的创业经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学员从中学习到企业家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体会到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了解创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不断提升学员的创业体验和感悟能力。比如:

“从这些企业家身上学到创业精神,能够让我们在创业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想想他们是怎么挺过来的,遇到困难就不轻易退缩了。”(M-LRP)

“通过这么多企业家给我们授课,我们感受到企业家创业的不易。从最初开始创业,到他的企业成型,然后一步步发展,这是很难的过程。”(M-HZG)

“我觉得每位企业家的想法和个人经历都不一样。对于我个人来说,可以吸取每位企业家的不同的创业想法与经历,对各行业有了进一步了解,拓展自己的视野。”(M-ZZC)

关于第三个“你还需要哪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期望的培训模式是什么?”的问题,受访学员都表示,期待进一步强化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借助社会和企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学员提供更多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机会。超过50%的学员表示需要加强企业运营方面的培训,并希望能够得到相关创业见习的机会,这样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用;有5位学员认为,在生产、营销、市场、融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需要提升,以便为今后自己创业打下基础。以上培训需求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显著:

“公司运营的具体流程,如何将一个公司做好做强,公司未来五年的规划之类的,这些东西可能是我所不具备的。”(M-SZY)

“肯定是专业知识方面啊,不是说每个人都是学经济,学会计,学管理方面出身的,具备上述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资本,然后让资本为你服务。”(M-ZM)

“期待有更多的创业实战演练。”(M-SXB)

关于第四个“结合上课经历,谈谈感受?”的问题,发现受访学员都能够理性看待创业,在创业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不断学习创业知识,提升创业实践技能,没有盲目进行创业的想法。经过创业能力提升班一年多的培养,受访学员收获颇多,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创业项目,讲好自己的创业故事。以上创业想法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显著:

“一旦开始创业,应做好相应的各种准备,这样才能把创业点做出来、做好,之后再做大、做强。”(M-FWB)

“通过培训,我觉得自己之前想得比较简单,以后要继续地学习创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创业成功。”(W-ZYQ)

“我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好的应用学到的这些知识,讲好自己的故事。”(W-DMS)

(三) 核心人物培养是创业团队建设的关键 因素

大学生创业往往采取团队创业的方式,高效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创业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愿景和目标,共同创办新企业或参与新企业管理,拥有一定股权且直接参与战略决策的人组成的特别团队[8]。团队领袖作为创业团队的核心人物,其个人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等直接关系到创业的成败。关于创业团队核心人物和领袖培养的访谈调查,访谈提纲设置了四个问题,内容如下。

对于第一个“你认同创业型团队会发挥1+1>2的作用吗?”的问题,受访者均表示认可和赞同“创业型团队会发挥‘1+1>2’的作用”的观点。创业型团队有别于工作组和一般团队,要求成员之间通过认识分享、才能互补、风险共担、合作行动来促进新创企业的逐步发展,为了达到团队的目标或达成高质量产品的效果,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工作[9]。受访学员认为,创业团队关乎一个创业项目、一个企业的成败,高效的创业团队相对比较容易获得投资,从而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还有受访学员认为,大学生组建团队创业,有利于资源优势互补,即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特长进行组合,共同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以上观点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突出:

“团队作用一定是巨大的。一个团队的选择是一个企业、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比如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M-SZY)

“我觉得这肯定是的,一根筷子的话就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会遇到一些挫折啊,肯定容易退缩。但是在团队中,这种挫折被分担下来的话,比较能够接受。所以创业可能就比较容易成功。”(M-ZSC)

“创业型团队由不同专业的人才来进行优势互补,让我们的团队更加的专业,每个人各司其职,这样的话团队更容易度过初创期的难关,后续会有更好的发展。”(M-FBW)

对于第二个“你怎么理解团队领袖”问题、以及第三个“你觉得自己适合当团队领袖还是协助者”的问题,受访学员认为创业团队应该有一位充当领袖角色的核心人物,核心人物承担着建设创业团队和规划创业项目的责任,合理统筹各方面的工作;团队领袖应该具备较强的领导力,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团队成员支持和指导,能够促使团队成员加强企业管理,促进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与协作,以实现共同的创业愿景;团队领袖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要进行科学决策,在实施过程中鼓舞团队成员,增强成员的信心,激发大家的潜力,真正成为团队的灵魂人物。在访谈中,超过50%的学员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创业型团队的协助者,认为自身的能力和经验还不足以成为团队领导者;有3名学员认为自己具备团队领袖的素质与能力;还有访谈学员认为,应该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选出最有能力者担任团队领袖,其他人为协助者,一起共同努力实现创业梦想。比如:

“我感觉团队领袖应该是精神领袖,在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上、重要的决策上面有话语权,能够带领大家去把创业项目做好。团队领袖应该具备领导力、执行力、洞察力和前瞻性。我想去做一名领导者,但是有时候可能有些力不从心,可能还是需要去更多的积累吧。”(M-SZY)

“我觉得团队领袖是团队的主心骨,是团队的核心力量,决定着团队的发展方向。他首先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其次还应该有创新精神,敢于突破;一个领袖一定是一个务实的梦想家,有着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我比较适合当团队领袖。”(M-DMS)

“领袖吧,一呼百应,或者说非常能带领大家,在事业低谷的时候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了,如果这个团队你最厉害,那你就是领袖呗,如果没有别人厉害,那就是协作者。”(M-SXB)

分析受访者回答第四个“团队领袖的素质”问题的情况,可以发现,优秀的团队领袖应具备较强的创业素养,这些素养离不开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创新求变和承担风险的意识、管理组织与协调沟通的能力等。优秀团队领袖的培养,需要一个经验积累、实践能力提升和终身学习的自我成长过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发掘具有较强个人能力的团队领袖,加强对其培养,提升核心人物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下面3位学员的回答代表了大家的想法:

“我觉得一个团队领袖,他需要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这样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才不会判断错误。”(W-LZW)

“一个团队要做大做强你不仅需要像马化腾这样的领导者,也需要手底下有像“王者荣耀三十人”这样的科技团体,并且应该了解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的能力,才能把这个公司做大做强。”(M-ZZB)

“成为团队领袖是非常困难的事。团队领袖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M-DMS)

(四) 大学生处于创业知识储备期,需要加强创业实践

创业实践是指创业者在自身所掌握的创业知识以及自身具备的创业能力的基础之上,利用学校、企业、社会以及家庭等提供的资源进行创业实践的活动[10]。创业实践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充分激发大学生创业潜力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在企业有过实践或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以及有过创业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其创业实践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学员创业实践的访谈,访谈提纲设置了三个问题,内容如下。

关于第一个“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经历哪几个阶段?你处于哪个阶段?”的问题,受访学员认为创业经历了“想法(知识储备)→实践→发展→成熟”的发展过程,基本符合实际创业各阶段特征和要求。其中,有12位学员认为自己处在点子时期(知识储备期),他们有创业想法或愿望,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进行创业实践,并将想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有2位学员已经开始创业。以上想法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显著:

“我认为大学生创业现在应该有这几个阶段,第一个是点子时期,你有一个好的想法;第二个是孵化时期,把这个想法进行相应的实践;第三个是快速发展时期;第四个是缓慢的增长期。然后可能会有一个衰退期,这个时候你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转型来扩大自己的业务能力。我现在属于点子时期。”(M-FBW)

“我认为大学生创业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知识储备期,第二个阶段是初创期也就是实验期,第三个阶段是成长期,第四个阶段就是成熟期。我觉得我还处于第一阶段。”(M-HZG)

“我认为可能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有想法,第二个阶段就是尝试了,第三阶段就是做得比较成功了。我认为我属于第二个阶段。”(M-SXB)

关于第二个“你参加过创业实践比赛吗?有过创业实践孵化经历吗?”的问题,受访学员中有7位学员参加过创业实践比赛或者创业实习,通过创业实践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创业技能。受访学员中仅有2位学员有过创业经历,他们创办了自己的初高中教育辅导机构,现在已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这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显著:

“嗯,参加过创业实践比赛,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创业想法。但是没有条件,创业项目想法没有真正孵化落地。”(M-ZM)

“有的,我创办了一个教育辅导机构。”(M-SXB)

“这个其实还真没有。”(W-LZW)

分析受访学员回答第三个“请结合创业者案例,谈谈创业所需综合能力是如何形成的?”问题的情况,可以发现,通过分析创业者案例,受访学员认为创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主要是通过实践方式形成的,通过实践可以有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并且会随着创业者对市场的熟悉程度而不断加强。这是创业的核心能力,即创业胜任能力[11]。创业胜任力包括机会、组织、关系、概念、战略、承诺等胜任行为特征,能够引导创业者获得高效创业绩效。为此,高校可以协同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多方力量,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提升其创业胜任力。创业能力提升班也应该更加重视学员创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上述观点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显著:

“我结合身边的创业者和自身经历来谈谈,我觉得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形成的,在创业项目中能够锻炼各方面能力。创业一定要有实践,好的创业项目一定是从实践中发现的,具备创业者应该有的素质,才能真正投入创业。”(M-DMS)

“通过那些企业家创业案例,我觉得他们都是半路创业,他们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后才创业。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就是将这种个人素养和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些要在创业开始以后,慢慢积累、磨合形成。”(M-HZG)

(五) 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助推作用

创业文化是一切与创业活动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氛围,主要包括创业物质文化、创业行为文化、创业制度文化、创业精神文化四个要素,各要素之间协同作用,影响着大学生创业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12]。良好的创业文化、浓厚的创业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创业。为此,关于创业文化氛围的访谈调查,访谈提纲设置了三个问题,内容如下。

对于第一个“你所处的环境对创业有较好的容错机制吗?”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受访学员一致认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对创业有较好的容错机制。容错机制的“错”是指在探索性实践中出现的非主观性的错误,是政策、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的错误[13]。从访谈回答可以发现,在国家层面、政府层面、学校层面对大学生创业越重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就越高。比如:

“我觉得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处的环境还是有不错的容错机制,比如说学校有非常好的课程和制度,能够鼓励我们去创业。有了良好的机制,我们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去创业。”(M-DMS)

“在政府支持等方面,有一定的容错性,不至于我们犯一个小的错误,就导致我们的创业链断掉,以至创业路就此中断。”(M-FBW)

“这个我做过一个调查,国内的创业容错机制相比其他国家还是比较好的,在中国,允许创业者失败。”(M-XZB)

分析受访者回答第二个“你觉得所在的城市和学校创业氛围浓厚吗?创业文化能发挥什么作用?”问题的情况,可以发现,目前高校创业氛围比较浓厚,学校积极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机会和平台,例如积极举办创业比赛、开展创业项目实践、组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等,为大学生创业给予激励并提供支持。值得关注的是,受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访谈学员主观上对高校所在城市创业氛围评价不高,认为城市创业氛围需要加强。上述分析内容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显著:

“我觉得我所在的城市创业氛围不是很浓厚,但是学校的创业氛围比较浓厚。在学校,有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实践创业项目,也有些同学参加了创业比赛。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创业。我认为创业文化能为有创业想法但还处于朦胧期的人们指明方向,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M-HZG)

“我觉得我所在的城市创业氛围可能不是十分浓厚,可能跟城市的历史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我们学校还是比较浓厚的,身边的同学很多都是自主创业的,学校老师也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支持。关于创业文化这一方面,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只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才能激发创业灵感,吸引创业者聚集。”(M-DMS)

对于第三个问题“你的父母或亲人支持你创业吗?”的回答,受访学员中有8位学员表示父母或亲人支持创业,有6位学员表示父母或者亲人对自己创业不太支持。父母或亲人的支持对大学生创业同样起到推动作用,即获得父母支持创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就会有积极、自信、乐观的状态;如果父母担心孩子吃苦,希望他们找一个安稳的工作,那么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更为谨慎[13]。从访谈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所在家庭的创业背景,间接影响着父母的价值观,影响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倾向。在下面的访谈记录中表现显著:

“我的父母肯定是支持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商人,他们还会给我一些建议。我很想鼓励我身边的人跟我一起去创业。因为我觉得创业,它可以挖掘你的潜力,发展你的综合能力,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W-LZW)

“我的父母不是很支持。因为我父亲就是自主创业,他知道创业这条路上的艰辛,所以他不想我再经历一遍。我认为一个人创业主要取决于你想要的是什么,你能否承担创业给你的压力。如果你选择创业这条路,你就应该坚持下去,十个人创业九个人死在今天晚上,如果你坚持过了这个艰难的晚上,你就能获得成功。”(M-HZG)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学员访谈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创业动机、协同培养、创业实践、核心人物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结论有以下五个。

一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学员来自不同专业,属于非专业型班级,他们具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并且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对自主创业持积极态度。组织行为学认为动机是行为的先导,创业动机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显著正相关,即创业动机越强烈,自我效能感越强,创业倾向越明显,今后自主创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该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具有较强创业动机或创业经验的学生纳入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班,鼓励不同专业的学员互补组建团队,支持各个团队依托专业特色参与创业实践或创业项目孵化,实施层次化、个性化、定制化创业教育。同时,将创业能力提升班内部的创业目标、价值观、使命感融为一体,构建创业班的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创业班的学员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创业梦想。

二是KAB创业教育方式、企业家面对面活动受到全体学员的认可,表明创业班的校企协同培养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该注重“产学研政”协同培养人才机制的构建,深化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政府之间的联系,兼顾各方利益诉求,进行优势资源互补,构建互利共赢协同培养新机制。例如:实行双师授课制度,专业课教师提供创业方面的专业指导,创业导师(企业家)提供市场与创业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实现专业学习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创业的时效性和真实性[14]。

三是团队领袖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在初创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表明,创业团队创建的企业的绩效往往优于个人创业者创建的企业的绩效[15]。团队创业较个人创业能够产生更好的绩效,原因在于创业团队领袖发挥着高效的组织管理作用。访谈发现创业班的大部分学员认为自己暂时不具备成为团队核心人物的能力。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该注重团队领袖的培养。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领导意识”“老板意识”“市场意识”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商业模拟等形式,让大学生懂得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带领团队、如何打造团队核心竞争力,真正发挥团队领袖的作用。

四是大学生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创业胜任力显得不足,可能是导致大学生创业率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双低”的原因,从而出现大学生创业难现象。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创业实践体系。针对有强烈创业动机、但未投身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提供暑期创业训练营或者创业实习机会,让他们在校友创办的企业中与创业团队一起工作,参与项目孵化,并获得创业导师一对一指导,从而深入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创业胜任力。另外,基于大量创业企业的具体实践,可将创业过程分为机会识别→新企业创立→初创期→成长期→收获期等阶段,在不同的创业阶段,需要制定不同的商业计划和销售战略,所需要的创业管理经验和技能也有区别[16]。为此,高校应该协同企业或社会机构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初创企业全程跟踪式帮助与指导,这有利于创业者明确各阶段的特征与要求,从而促进企业成长。

五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该充分重视发挥创业文化的潜在育人功能。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高校现阶段的创业氛围比较浓厚,不过应该看到大学生创业不仅受学校影响,还与父母的价值观、家庭创业背景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3]。如果父母支持大学生创业,那么他们在选择创业时就会持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敢于冒更大的风险,创业倾向就会比较高。因此,应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大学生创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家长应改变传统的“官本位”“金饭碗”等就业观念,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创业,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还要积极发挥公众的力量。公众媒体要引领良好的社会创业舆论导向,呼吁社会理解与支持大学生创业,逐渐使社会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1] 陈敬良.推进“六个结合”深入实施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7-79.

[2] 黄燕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业班”模式初探[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18-19.

[3] 谭娟晖,李勇.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调查与分析——基于创业班和非创业班对比[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2):100-102.

[4] 石立春.未民主先民粹:裹挟爱国情绪的底层抗争——当代青年学生政治心态民粹化倾向的质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4):43-50.

[5] 段锦云,王朋,朱月龙.创业动机研究:概念结构、营销因素和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2(5):698-704.

[6] 牛继舜.论共同愿景的构成要素与作用[J].现代管理科学,2005(6):55-56.

[7] 张倩,邬丽群.基于协同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4):30-35.

[8] 朱仁宏,曾楚宏,代吉林.创业团队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11):11-18.

[9] 张耀辉,朱锋.创业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10] 万刘军.创业实践案例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11] CHANDLER G N, HANKS S H. Founder competence, the environment,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3): 20-23.

[12] 林刚,张正彦.论校园文化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及其优化路径[J].教育探索,2012(2):149-152.

[13] 罗碧华.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应用研:以湖南省为例[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

[14] 张项民.KAB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河南教育,2009(6):76-77.

[15] 金泉,丁栋红.团队创业绩效之研究述评[J].国际商务研究,2007(1):12-16.

[16] 许涛,严骊.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模型和要素研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7(3):15-29.

2019-03-14;

2019-05-26

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辽宁工大直通中关村创业实验室协同创业人才培养项目”(201801332040);2018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绩效管理研究”(JG18DB251);201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L17CSZ007)

苏海泉(1982—),男,辽宁抚顺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团委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创业教育、组织行为学,联系邮箱:lntwsu@163.com;武书宁(1988—),女,辽宁兴城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团委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4-893X(2019)03−0006−08

[编辑:胡兴华]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