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环境设计思想在民族村寨中的体现
——以贵州瑶白侗寨为例

2019-03-21 02:01秦艮娟张婧红陈默涵
绿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道教道家村落

秦艮娟,张婧红,陈默涵

(1.贵州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西南少数民族工艺设计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0;2.贵州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1 引言

瑶白村的发展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龙氏家族开始,直到几大家族迁入,在600多年的时间里,瑶白村逐渐奠定了村落的空间形态。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看,瑶白村的衍变源于当地人对其自身环境的理解和思想趋向,而通过道教环境设计思想与山地地理条件的互动,建构了山地人民建寨实践依赖于自然的事实。

2 瑶白村概述

“瑶白,古代叫‘妙北’,‘北’是支、分支、一支之意。据史书记载,明清时代,对侗族人多称为‘侗苗’、‘侗民’、‘侗家’,或泛称苗”[1]。瑶白村是贵州锦屏县境内的一个古村落(图1),处于群山叠翠、峡谷众多的山林之中,其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瑶白村别有洞天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格调。从瑶白村(图2)平面图可联想瑶白村的村落空间形态类似一片银杏叶子,呈平面状,但是实际的古村落不仅止于此,更是呈现高低错落、空间层次非常丰富的山地村落景观。

图1瑶白村全景

3 瑶白村村落布局与“道法自然”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就提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这一古代哲学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问题是值得借鉴的[2]。瑶白村的村落布局是建筑形体的展现和连续,依靠建筑的形体轮廓而展开。运用特殊山地地形来建立村落空间,使各个不同深度和高度的基址构筑村落整体,形成具有以自然为尊、尊重自然原貌的现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道家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为一。

从图1可以看出,瑶白村的总体布局是分散的,属于大杂居、小聚集的村落布局。在瑶白村整体空间形态中,经常可看到一两栋建筑(或一两户人家)占据一个平台,与其他村民住屋的间距根据地势高差和平台的大小来确定。从整体上说,瑶白村建筑在山体之中,村落布局依山体的坡度而呈现分散或聚集的状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瑶白村在建寨初始对自然的依附态度,因为特殊的山地环境与狭小的平地使人们在建造房屋时遵循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

4 瑶白村建筑空间布局的“无为”思想

“道”是万物发生、存在的根据和运行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万物必然回归的终极状态,其核心在于尊重自然规律[3]。瑶白村的建筑作为其基本单元,蕴含了瑶白村本土文化和乡土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包含外部范围和内部结构的系统整体。瑶白村的院落其空间是开放性的(图3),没有院墙隔开,也没有具体的边界。人与人的交流体现在空间——即自然环境中。这种建筑院落从两方面体现了道教环境设计思想:一是人们从思想根源上认为院落的设置是没有必要的,对院落不进行处理,即精神层面的“无为”;二是没有进行院落围合(图4)是源于自然环境的限制,是一种被迫的“无为”。而不论是主观“无为”还是客观“无为”,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瑶白村民认为这种没有院落的家庭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是合乎自然规律的。

图3 瑶白村单体建筑

图4 瑶白村建筑布局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无为”的本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4]。瑶白村建筑布局的主要特征除了没有院墙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高差大、体量小。单体建筑外部与其他建筑的距离和高差根据山体的走势而定,就像我国西北地区人们在土层里挖窑洞一样,瑶白村民则在建筑的不同断面上平切出一块平地,这些平地一般都不会太大,形状也不会是规则形状,而是根据山体与道路的走向构成建筑形态。人们在这样的条状平地上建造房屋,这些条块状房屋所占的面积大则一、二百平方米,少则仅十数平方米。从思维角度而言,瑶白侗寨的”高差大、体量小“的空间格局可认为是瑶白村民实践上的“无为”,因为无论是从经济因素还是体力因素,高差小、体量大的建筑更能使人们在心理上感到安全、适合居住,而瑶白村的这种建筑体量和高差,无不暗含着瑶白村民精神深处的“无为”。

5 摆古楼与东岳庙构成的“太极”

当代社会,作为道家的象征性符号—阴阳鱼太极图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值得一提的是,此图所蕴含的哲学内涵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文化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这幅图通过黑白的两条鱼相互缠绕、相互转换的艺术形象揭示出万事万物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阴阳互补、阴阳相对的哲学思想[5]。

由于隶属侗族、苗族后裔,瑶白村村民又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摆古文化,“饭养身,歌养心,酒养神”,是摆古文化所追求的精神诉求。从民俗上,摆古节则是其“民俗技艺的载体,融歌、舞、戏、说唱、比斗为一体,”[6]这些文化形式在历代的表演及庆祝中,延续了瑶白村的民俗民风。瑶白村村落中央设置了人们举办活动的场所摆古楼。摆古楼是瑶白村村民现实的活动中心,但凡举办大型的歌舞、聚会都离不开摆古楼。摆古楼前一片三四百平方米的空地更是承载着村民现实与心灵的归宿,成为一个融世俗与现实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即一个太极;东岳庙(图5)位于村子的东边,是供奉东岳神君的庙宇,是村民烧香、祈愿的一个场所,东岳庙承接了瑶白村民的精神信仰与理念追求,构成瑶白村的另一个“太极”。

在瑶白村,摆古楼和东岳庙构成了瑶白侗寨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相耦合的现实。可以说,瑶白村的摆古楼与东岳庙的布置处处体现道家“依乎天理 ,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和“虚静 ,守寂不争 ,为而不持”的精神境界及“贵柔守雌 ,柔弱胜刚强”的道家风度[7]。

图5 东岳庙

6 结语

道教生态思想和人居环境的历史关联性及发展统一性,证实了了道教生态思想对人居环境构建的合理性及历史延续性的影响,说明道教生态思想在现代人居建筑生态构建中的运用轨迹,表明了“物欲贵俭、天人合一、物壮则老”等道教生态思想在当代人居环境构建中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8]。

猜你喜欢
道教道家村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道家道教研究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