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茗飞 李强
摘 要: 本文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所建社团在高职院校国防教育过程中的实践,进行研究。開展军事训练教育活动、征兵宣传动员工作、学生行为监督、军事理论教学,以及校园文化生活等,可以拓展高职院校开展退伍复学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工作的思路,丰富学校国防教育的形式、方法与内容,增强国防教育效果。
关键词: 国防教育 退伍复学大学生 社团实践
一、引言
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开展国防教育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防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这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大课题。
高职院校是培养新时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但在高职院校中,国防教育面临学生参与兴致不高、参与面受限、军事课教学与军事训练不受重视及征兵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退伍大学生是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力量,能够丰富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增强国防教育效果。尤其利用退伍复学大学生组建社团,充分利用退伍复学大学生特点参与国防教育并进行实践,对国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结合学校于2016年成立的退伍士兵组建的社团——“红旅”开展工作实效,阐述分析高职院校退伍复学大学生社团在国防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二、高职院校退伍复学大学生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退伍复学大学生是指参军前未完成高等职业教育,服役期满而退出现役继续回归高校、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退伍复学大学生从大学校园走进军营,经过几年严格、极具约束性的军队生活又重新回归到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中,在思想政治、学习、身心及人际关系交往等多方面与在校大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历经两年或两年以上的部队生活,年龄上较同学长,经历较同学丰富,部队生活已经在他们身心烙上了鲜艳的印记。
(一)思想政治素养较高。退伍复学大学生在服兵役过程中接受了部队系统严格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使他们完成从“地方青年”(大学生)向“合格士兵”(军人)的思想转变,不断践行“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态度端正。高度整齐划一的军队环境,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自由、多元的角色形象。统一的军队队列、统一的军队着装、统一的军队内务等,不断塑造着他们高标准、高效率的“军人”形象。和严格的军营生活相比,大多数大学生士兵更怀念轻松自由的大学环境,退役复学大学生更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退伍复学后,他们对学习、知识的渴求比普通在校生更强烈,也较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积极调整学习心态适应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带来的变化[1]。
(三)心理素质较强。退伍复学大学生在部队生活至少两年以上。严酷的军事训练和军队规律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磨炼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使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意志更加坚定。
(四)人际关系较冷漠。由于退伍复学大学生复学后须插入一个新的班级,新班级的人际关系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交往中已经初步成形,有了固定的班级文化与班级小群体,“新人”加入后适应有难度。退伍复学大学生年龄较大,军队的历练使其心智更加成熟,较少寻求同学帮助,不愿与年纪较小的同学相处,因此,一些退伍复学大学生在新班级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比较冷漠[2]。
退伍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在高职院校中有非常广阔的发挥空间,鉴于退伍复学大学生实际的特点,笔者从2016年组建了一支由高职退伍复学大学生组成的军旅性社团——红旅,旨在充分发挥退伍复学大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搭建退伍复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的平台。笔者主要阐述其参与学校国防教育具体实践的过程。
三、退伍复学大学生社团在国防教育中的实践
高职院校的社团因年轻化、活动富有亲和力而成为一个具有黏合力、受学生欢迎的组织,退伍复学大学生组成的社团由于成员身份的特异性使其无论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国防教育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主动开辟和拓展退伍复学大学生社团以强化国防教育力量。一方面在校园范围内凝聚退伍大学生,便于退伍大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另一方面依托社团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校园国防教育氛围[3]。
红旅社团刚成立初期,只是由在校的退伍复学大学生组成,他们志趣相投,同时有参军的经历,社团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迅速壮大。伴随着社团的不断发展,吸收了有军事爱好和向往军旅生活的一大批在校学生,围绕“军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学生团体,旨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军事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军事素养,并同时帮助退伍复学大学生迅速融入大学环境、发挥自我优势、实现自我价值[4]。
(一)发挥退伍复学大学生的特长,开展军事训练教育活动。
军事训练作为国防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红旅社团在新生军事训练教育过程中,承担了部分新生的军事训练教学内容,从军训具体军事训练到国防知识讲解,红旅社团承担了一定的工作量,成为当时军训工作的有力补充。此外,社团一些骨干成员被选调到训练军训教官的学校,对军训教官进行培训,充分展示他们开展军事训练活动的能力与风采。
军训可以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其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培养其工作作风。退伍学生社团在大学新生军训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朋辈军训教官的亲切力,推动了军训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5]。
(二)利用退伍复学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开展征兵宣传动员工作。
当今学校开展征兵工作存在宣传动员不足、征兵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够、缺乏吸引入伍动机多元且多变化的学生参军的具体手段等情况,征兵效果不理想。退伍复学大学生社团具有社团亲和力的优势,并且社团成员对军队有无限的热爱与忠诚,社团可以配合学校开展征兵宣传工作,召开大型征兵宣讲会、征兵宣讲晚会、征兵咨询等活动,传播军营文化,充分调动学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红旅社团在新兵入伍过程中,从新兵体检到欢送新兵等全程协助新兵办理各项事宜,针对入伍流程、入伍政策等相关知识开展培训等,促进学校征兵工作的开展,收效良好。
(三)依据退伍复学大学生自律性,开展学生行为监督工作。
退伍复学大学生在军队服役期间,形成了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军人本色,由于组织纪律性强、体能训练经验丰富、示范引领效应广等因素,在监督指导在校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组织纪律性,率先垂范,通过自律带动更广泛的同学自觉约束行为举止,达到学校要求的示范效应。红旅骨干社员曾被聘为学院的晨跑监督指导员、安全信息员、课堂监督员等,负责指导监督工作,监督指导在校大学生晨跑、课堂行为规范,这种具有行为示范的准教师更能够作为朋辈指导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采用退伍复学大学生朋辈优势,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工作任务。
军事理论课程是当今大学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目前军事理论课程都是由教师或者社会国防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授课,授课方式大多是讲座或者视频播放,难以调动“90后”学生的积极性。退役复学大学生在年龄上与学生相仿,在部队服役期间得到系统的学习,基本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工作要求,可以针对他们系统地进行专门知识的培训,最终站在讲台协助做好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将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作为大学生日常开展的教学内容,作为公共必修课进行普及,普及退役复学大学生走进课堂教学作为朋辈教师,讲解相关军事理论知识,包括部队相关的管理制度、部队的人事配备、部队的武器装备,结合亲身经历与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交流和互动[6]。
(五)促进退伍复学大学生与其他组织融合,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
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深受高校学生的热爱,只是目前大多第二课堂的主力主要集中在文体活动,应该积极将爱国教育、国防教育等融合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使第二课堂成为国防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红旅社团曾多次与学校艺术团合作参与学校的大型文化会演,通过开展特种战术、野外生存拉练等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团体进行团队训练,在特殊纪念日与学校国旗护卫队联合举行升旗仪式,将国防教育、爱国教育等活动融入各种学生活动中。
四、结语
类似红旅社团这样的高职院校退伍复学大学生社团已成为学校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退伍大学生不但继续保持着军人独特的国防情怀、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而且勇于担当,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助推高校国防教育,拓宽国防教育新渠道,打造国防教育新亮点[3]。
参考文献:
[1]朱积标.“营门”到“校门”: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性问题研究——以无锡J大学为例[D].无锡:江南大学,2015:15-16.
[2]李婉晴,王凤双.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7):146-147.
[3]沈国俊.退役大学生群体助推高校国防教育探究——以福建某大学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2):32-36.
[4]董方慧,苏振华.从多赢角度看大学生国防教育社团建設[J].职业教育,2016(32):186-187.
[5]田玉宝,王孝春.高校学生军训育人的探索与思考——以沈阳工业大学学生军训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35-138.
[6]郭南,赵倩.依托高校国防类社团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实践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9(15):12-15.
基金项目:本文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实践研究——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