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璐璐
摘 要: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家校合作。作者以自己所带班级为研究对象,调查本班家校合作现状,针对班级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运用协同教育原则开展实践活动。具体家校合作策略主要是拟定共建班级教育共同体的目标,通过优化家校沟通的方式,鼓励家长协同管理,形成教育合力,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协同教育 班级教育共同体
青少年学生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无论从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出发,家校合作都是培养未成年人正确价值观、学好知识、增长技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1]。在家校协同理念下,本级建设应通过共建班级教育共同体达到1+1>2的效果,无论是常规管理还是学科成绩都在年级的名列前茅,真正向着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不断努力。
一、班级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家长教育理念有偏差。
每到初一新生入学,笔者都会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所带班级学生家长进行摸底了解。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家长都乐于与学校合作,但是对于合作方式或途径,家长的回答较为单一,比如配合学校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检查作业、辅导学生学习、参加家长进课堂的活动等。由此可见,在家校联系方面,家长易忽略自身作用而过于依赖学校和班主任。班级中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初中学习节奏,逐步成为班级的后进生。经过与家长细致的沟通,有的家长认为学校和老师是教育孩子的专家,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交给老师,自己负责物质供给”;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现在进入初中了,已经长大了,可以放手了;还有的家长持有旧的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
2.家校合作中主客颠倒。
家校合作应是多方面、多渠道、立体交错、互为促进的。目前家校合作多依托学校开放日、家长进校园、家委会例会等方式实施。虽然活动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和班主任,家长沦为旁观者,被动参与,缺少话语权。同时家校合作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活动的中心应是学生。学者陈家麟指出,家校合作应遵循“把单纯从学校出发、要求家长配合,转变为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的原则,现在一些学校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偏离了这一原则,将家校合作看成减少家校纠纷的途径或学校评优的项目。学校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对家校合作效果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合作愿望与能力[2]。
3.家校合作中沟通不足。
在当前家校合作中,主要沟通方式为校讯通、家长群和家长会。校讯通是学校或教师单向性给家长发送信息,家长群虽然可以多维度地展示班级,与家长互动,但实际操作主要围绕学习展开,其他方面应用开发不足。至于家长会,多数是任课教师向家长介绍班级学生整体学习与表现状况,很少让家长发声,家长很难从中获取自己孩子的教育信息与状况。
人类社会有三大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三大教育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但会产生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当某一教育系统的要素或信息进入另外一教育系统,与该系统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影响该教育系统的功能,这类现象称为协同教育[3]。为了真正对学生的发展形成合力,需要这三个系统有机地协同运行起来。因此,家校合作是学校、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同时应具备三大要素:和谐家校关系,学校指导到位,家长有效参与。
二、转变家长观念,形成教育共同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4]因此在班级中应引入“教育共同体”概念,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认识到“家长是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和学校、老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
1.多渠道培育家校合作意识。
只有认知统一,才有行动一致。在开学之初可以给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告知身为初中生的家长有哪些责任需要承担,初步形成家长家校合作的意识。然后家长和学生一同学习“中学生行为守则”,参与学校的一些培训,提高家长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2.借助学校空中课堂,给予家长具体指导。
虽然学生进入初中了,但是一些家长对待学生的教育模式或理念还停留在小学阶段。比如本班有的家长包办学生生活上的所有事情,學生在学校不会整理自己抽屉,甚至连打扫教室卫生都不会,欠缺生活能力。有的家长不会与孩子沟通,导致与青春期的孩子摩擦不断。尽管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是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向家长推荐一些家庭教育知识,让他们从理论上辨清各类心态的由来,找到家庭教育必需的因素,进一步看到家庭教育究竟缺少什么,为孩子提供从智慧到命运的成功捷径。现在是信息时代,要求家长读书有一定的困难,考虑到大家都喜欢碎片化阅读和学习,因此借助学校空中课堂里的德育资源,推送一些较好的教育微课视频给家长。比如《如何做良师益友型的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亲子共赏电影推荐》等,借助这些方式,将原本一些深奥的科学的教育知识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展现给家长,便于家长理解。
三、优化家校沟通方式
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最为敏感的时期,所以随着初中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方式的改变,老师和家长对他们学习的过多关注造成了初中生的各种不适应,心理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于是在和父母的沟通中经常报喜不报忧。原本家校沟通是解决班级学生问题的一种途径,但是由于多数班主任在学校担任着具体的教学任务,因此每次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时间有限,往往只能依靠电话或短信简单处理。由于沟通时间有限,言语表达有一定的局限,导致家校沟通信息不对等,一些教育问题不能顺利解决。为了实现家校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共同体,可通过下列方式加强学生、家长与老师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1.依托QQ群平台加强家校联系。
笔者建立了班级QQ群,邀请师生和家长实名加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联系。除了学生的成绩、日常表现等与学生家长探讨外,还会定期上传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反馈给家长。笔者还和本班任课教师将教学课件、学科学习资料等上传到群里,以便学生和家长及时复习或深度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成为笔者的QQ好友,笔者可以随时洞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思想动态,与学生深入交流。特别是每次考试前后,如果学生在学业、心理上有任何困惑和负担,都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不仅如此,家长可以在QQ群里自由地针对班级管理或学生各方面问题发表意见,与教师实时沟通。这样便于教师与家长形成一致意见,进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展开教育,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成长和提高学习成绩。
2.通过家访这座“心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提及家访,一些学生便将其等同于“告状”。家访真的只是跟家长告状吗?不,笔者认为家访应是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彼此增进了解,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使教师全面认识学生。
人在评价自己的性格时,经常会说自己是多面的,如同看似无色的光经过棱镜折射后会展示出七彩的光芒一样。学生喜欢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掩盖缺点。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把关人——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通过与家长合作,让学生改掉缺点,真正做到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特别每个班级都有一批无论成绩还是表现都很优秀的学生,班主任平时可能更多地将关心放在后进生身上。对于这些优秀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帮助学生找出突破口,寻求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例如笔者班的G同学,这学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在家访时,她妈妈提出了一个困扰,G同学爸爸和她都希望孩子能考取重点高中,于是帮她在网上报了网校,但是平时她每天都学习到很晚,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完成网校的作业,于是我们一起商量解决方案。笔者引导她反思在校有无浪费时间的行为(她有时自习课喜欢说闲话,下课喜欢哄闹)。笔者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现在你已有了美好愿望,如何安排?上课、课间、放学回家的时间如何安排?自习课讲话,回家再看书?”她立刻表态自习课不会再讲话,并且平时会利用好在校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完成作业,回家后合理安排时间,抓紧时间写作业,让自己的成绩和兴趣共同发展,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四、鼓励家长协同管理,形成教育合力
以往家校合作的方式都是以学校为主体,其实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缺少相互支持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于是笔者鼓励班级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1.常规管理,家长齐上阵。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笔者经常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学习很好,但是到了初中学习成绩就不行了。原因之一是学生虽然进入初中,但是还保留着小学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就像一把钥匙,可以开启成功和幸福之门。学习习惯不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是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渐养成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势必会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与互动,故而学习习惯不仅是个体的原因,学生所属的环境对学习习惯的形成也是有影响的。尽管学校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都是相同的,但是学生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良好的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惯性学习,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越来越轻松,考试成绩也会越来越好,一定能成才成人。例如,初二开学不久笔者收到一条家长的短信,大意是孩子进入初二以来,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增大,孩子学习节奏过于拖拉,很少能够在晚上十一点之前完成学习任务上床睡觉。作为母亲她很焦急,虽然劝他先休息,但是他就是不听。现在孩子学习状态越来越差,成绩不升反降,实在是没有办法,只有向班主任求助。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初期,笔者意外了解到班级中有一小批同学因为不良学习习惯晚上休息很迟。在这次事情处理中,笔者协同学生家长通过班级群打卡休息这种“强制”的方式,培养全班同学“专时专用、讲究效率”的学习习惯。对于家长来说,虽然知道应该严格要求孩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以情感代替理智,导致学习习惯难以养成。而每日班级群打卡休息这种方式,将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公开透明地展示在全班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家长的负担。
2.主题班会——家长唱大戏。
教育家爱普斯坦主张,通过家校合作,建立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并在今后生活中获得成功”[5]。班会共分为两类,一类是每周一次的常规班会,另一类则是尝试性的主题班会。为了改变主题班会单一效果的宣讲方式,让家长参与进来,鼓励家长与老师学生一起为班会课出谋划策。例如开展每月一次“家长进课堂”的活动,遵循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班会理念,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研讨,每月在班级群公示三种活动方案,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心中所爱。有一位家长结合自己在部队工作的优势,给大家开了一节名为《我们的蓝天梦》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他为大家介绍了我国空军这几年的发展情况。学生听得很认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激发为国读书、实现强国梦的奋斗热情。虽然每月只有一次,但是每次活动形式多样,吸引着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学生和家长之间谈论的不仅仅是学习,还有生活和人生。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从家长眼中看到认同,家长也从孩子的行为中看到成长的痕迹。
3.家长会——多元互动。
虽然学校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但在实践中常常是学校将信息单向灌输给家长,导致家长会效果不佳。其实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应体现出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因此活动可以形式多样、亮点纷呈,比如可以举办诗歌表演、家教讲座、实践活动等。借助活动搭建平台,实现学生、班主任、家长的多元互动。譬如,初一的第一次家长会为了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实现家师互动,在介绍完班级老师和班级组织架构后,可以增加“你问我答”的环节。老师可提前通知家长将自己目前关心的教育问题以短信的形式发给老师,这样共性问题就可以在家长会时统一解答,從而不仅让家长了解老师带班的教育理念,而且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又如,为改变家长会主要展示考试成绩的现状,给学生和家长减负,让学生和家长通过家长会看到班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笔者和班委商量后决定家长会改由学生做主角,开了一次主题为“我行我秀”的家长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学所得。家长会的前一周,学生忙碌开了,以小组为单位,有的小组负责收集每个学生在这学期获得的荣誉,优秀的作业;有的小组以课代表为龙头负责学科考试情况介绍;有的小组精心准备了英语歌曲;有的小组负责家长会当天的后勤工作。当天家长会在两名主持人激情洋溢的话语中拉开帷幕,整个活动除了期中考试情况介绍、优秀同学的作业和经验分享,还有英语歌曲的演唱、历史剧演出等,详尽地向家长们展示了学生在这半学期中方方面面的所学所得。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感慨短短一周的课余时间,孩子们就能精心设计并组织好这次家长会,为孩子的表现能力而惊讶。家长们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节目、一张张优秀的奖状,一幅幅生动的照片,更看到了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集体,看到了孩子们正沿着全面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进。家长会结束的时候,笔者清楚地记得家长和学生离开时一张张充满笑意的脸庞。在与家长的互动交流中,很多家长给我留言,纷纷表达对这次活动的赞许。
参考文献:
[1]耿申.从家长参与入手,推进协同育人机制[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05):80.
[2]刘瑶,张高洁.变家校合作为“家”“校”“生”多维协同[J].江苏教育,2018(40):18-20.
[3]赵澜波.协同教育视角下主题家长会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8):39-41.
[4]钱惠仙,杨军.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有效纽带——特色家长会[J].新教师,2018(05):5-7.
[5]爱普斯坦乔伊丝·L,著.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M].吴重涵,薛惠娟,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