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倩
摘 要:对于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有拥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在将来的学习中喜欢语文、重视语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得出了赋予个人特点的教学方法。本文将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依托,探索小学低年级语文兴趣培养的有关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 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一、前言
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老师会尽心尽力地教导学生字音字形、发声技巧、识字阅读等语文技能,但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学生们在此之前没有关于语文的系统化具体化认识,此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技能和知识,而是首先培养起学生对于语文以及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语文素养。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特征
有许多教师着重于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也设计了切合目标的生动的教学课程、选取了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语文作品,试图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结果却收效甚微。不少老师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大餐”[1],在学生嘴里却“味同嚼蜡”,不由得灰心失落。事实上这不完全是教师的错,而是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知识积累少、感悟能力较弱,所以欣赏水平和具备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是截然不同的。举例说明,笔者在教学初期,为了引起学生的语文兴趣,选取了著名作家司汤达尔的《红与黑》作为教学素材,结果学生们听得云里雾里,根本无法理解作品内容,更别提欣赏它的美以及对其产生兴趣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选取他们感兴趣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作为教材。同是前文之例,后来笔者改用了《做一片美丽的叶子》作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因为学生对于这类简明易懂的文章具有认同感和熟悉感,他们喜欢读,自然就会对其产生兴趣,从而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
三、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具体手段
(一)开展阅读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阅读教学绝对不仅限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之中,还可以将其应用于课堂学习之外,在开展某一堂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要学习的阅读内容进行背景资料的收集整理。在这个自主搜集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在自主学习与资料整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可以通过广泛资料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容易的理解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更快速的掌握文章中作者所暗含的思想感情与文章意义,对作者有全面的理解,有助于语文阅读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例如,在学习课文《陶校长的演讲》时(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时间自主搜集整理陶行知校长的作品,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创造经历,将其进行汇总,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把握作者的写作笔法等等。这一些列的准备工作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动作用,学习兴趣自然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被激发了。
(二)进行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化教学顾名思义,其特点就是:是指由语文教师通过设定相关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中来,利用语文知识在情景之中解决问题[2]。情景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原本被动接受的局面,可以让学生情景教和学两方面,对所学知识具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保持课堂生动和互动性。原本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十分单一,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听。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也是教学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也就是客体。整个课堂过程学生都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局面。而情景式教学一改这种模式,它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定相应的教学情景。显而易见,情景式教学的优点就是变学生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在情景式教学中,学生既是教学内容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应用教学内容进行实际活动的应用者。而且在情景进行中学生完全可以形成互相合作的学习关系,这也就同时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创建相似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以教材中《枫桥夜泊》这一课的学习为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笔者针对所学内容,构建了一个“文林大会”的情景,把学生分为各个“门派”,以诗句中字词填空为考察手段,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角逐“文林盟主”的称号。在情景构建之下,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上互动活跃。比赛的形式也由诗句生字词掌握、生字组词以及生字造句这三个部分有机构成,综合地考察了学生的各项语文知识。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论是以拓展课外知识为主的阅读教学,还是以检测和应用知识为主的学生情景体验式教学,贯穿在所有教学中的根本,是教师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学生因为个体特性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如果基础关系出现了偏差,学生因为讨厌老师而对课程产生抵触心理,那教学活动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了。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差异,有些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好;另一些学生接受能力弱,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对于以上两种学生,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决不能有偏见。因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严重者可能會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3]。
总 结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性,注定了教学的内容要注重语文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的设计教学课程,同时要注意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语文教学有效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发挥情境教学在诗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 范丽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4) .
[2] 情境教学法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 杨晓敏. 文学教育(下). 2016(03).
[3] 中学作文素养:构成要素、培养问题与提升路径[J]. 张旭,覃月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