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倩
摘 要: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概念是人们进行抽象思维的基本元素, 人们的推理、想象等心理活动必须通过借助于对概念的加工而进行。近年来,概念隐喻在各个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的相关实证研究逐渐变多。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试从实用性,可行性等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概念隐喻实证研究优缺点。
关键词:概念隐喻 实证研究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1. 引言
自从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将隐喻从“一种语言现象”引入认知范畴,并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知的隐喻就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90年代以来,国内已经有部分学者尝试关于概念隐喻的研究,但是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论的阐述,只有极少数人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证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20世纪初,开始有学者进行概念隐喻相关的研究。研究对象分别为初高中学生,大学生,研究角度可以是词汇教学,阅读角度等等。
2.理论简述
Lakoff和Johnson (1999)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MT), 这一理论也称为认知隐喻理论(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概念隐喻的主要观点有:
(1)隐喻是人们用具体的经验去构造抽象的概念, 是通过映射(mapping)完成的。
(2)隐喻概念具有系统性。
(3)隐喻的突显和隐藏:在突显目标域的某个方面的时候必然会隐藏另一个方面,比如ARGUMENT IS A WAR,在突显有有输有赢,有敌对双方等方面的时候,会隐藏死亡,流血等方面。
(4)抽象概念具有体验性,来源于我们的日常体验。
3.基于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
关于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接下来本文就近十年来有关概念隐喻实证研究分析一下。
目前有关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1.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概念隐喻知识能否提高学习者的隐喻能力?2.课堂教学中采用概念隐喻的方法较传统教学方式是否更有效?3.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与学习水平存在什么关系?
3.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多为高中或是大学生,大学生又分为英语专业或者是非英语专业。在测试之前,可以先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概念隐喻课堂输入后,再测试一次。
3.2 研究工具
所比照的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的需要,主要使用相关英语水平测试卷,概念隐喻能力调查问卷,访谈问卷和SPSS 21.0。在定量研究中,给学生的调查问卷应该仔细斟酌问卷的信度。在确保研究工具的有效性后,再将问卷发给学生填涂。
3.21隐喻能力测试卷的确定
第一部分为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发现隐喻意义的能力。正确得1分,错误得0分,為了测试受试者能否真正判断出某一句子是否运用了隐喻,受试者需要在其判断为正确的句子右边补充完整该句所表达的意义(中、英文均可)。该部分中有15题为隐喻性表达,5题为非隐喻性表达。
第二部分为解释题,主要考察学生解释隐喻流利性的能力。学生根据题中所给出的“A is B”的隐喻性表达,尽可能写出A和B之间的相关性联系,合理条件下越多越好,本题共5小题,每个解释得2分。该部分中有15题为隐喻性表达,5题为非隐喻性表达。
3.22隐喻能力测试卷的信、效度分析
测试前需进行信效度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数可分析测试卷的信度是否可靠。如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请专家或是老师进行修改。
4.研究方法
4.1 量化分析法
主要是调查隐喻能力高、低分组学生的词汇水平现状,以及学生隐喻能力与
词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且所有研究数据都真实来源于实地调查,同时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所得结果真实客观。
4.2 质化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是按照质化归纳的方法进行的,即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到的数据对研究问题进行验证和归纳,并探讨隐喻能力对高中生英语词汇水平的作用和影响。
5.近十年实证研究介绍
徐柳明,刘振前(2014)以某地方本科高校201级1037名新生为研究对象,从词汇的质和量两个维度,对我国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入学词汇水平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葛孝浩(2015)的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某高中的2个理科班的学生,从阅读的量化和质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二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结论会比较客观。结论是将概念隐喻引入英语教学的班级阅读能力更高,可以将概念隐喻引进高中课堂教学。
张丽(2015)的研究对象为福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二的两个班级,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发现概念隐喻对文章理解有促进作用,能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倪建新(2013)以某所高中高二两个班学生为受试者,学生英语基础相差不多,在量化研究分析后发现在课堂引入概念隐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隐喻意识,对学生的短语习得有所帮助。
王芳(2016)以某高中二年级2个平行班学生为受试对象,所有学生都接受了8年的英语学习。研究者为他们两个班的老师。运用了概念隐喻教学的那个班学生的写作水平要相对较高。
5.2实证研究对比
首先是研究对象的对比,近十年来关于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研究对象多为高中生和大学本科学生。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对比,研究方法多为量化研究,偶有质化研究。
多数实证研究有实验组和控制组,少部分未设有控制组。而且多数实证研究设有测前测后的过程,就是加入了前测试题和后测试题。此种设置有助于学生水平反应变化的直观反映。
5.3 实证研究述评
关于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对教学有启示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下面我就质化法和量化法的优缺点做一个论述。
首先是质化法:质化法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以及访谈的形式进行,在研究概念隐喻的引入对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有的研究者使用了质化法与量化法结合的方式,通过与学生访谈,能直接记录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情况也能直观反映。
接下来是量化法:量化法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在研究概念隐喻的引入对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的时候,量化法是个不错的选择。有控制组的量化法相对比较客观,有参照数据。有测前和测后卷更直接反映学生水平是否在短期内有所提升。然而依然不能排除学生的提高是学习时间变长而来的。
6.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近10年来概念隐喻在国内的实证研究,主要从质化法和量化法两个方面讨论,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工具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提出了质化法和量化法的优点及不足。期待概念隐喻能不仅仅局限于英语教学,也被更加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Johnson.M.1987. The body in the mind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Lakoff, G. &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d By.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 Lakoff, G. & Mark T. (1989).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 曾奋,2008.概念隐喻对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作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5] 葛孝浩,2015.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 硕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6] 桂诗春,1985.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量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外语(1): 1-6.
[7] 倪建新,2013.基于认知隐喻理论的高中英语短语动词习得实证研究[D]. 硕士论文,兰州大学。
[8] 束定芳,汤本庆,2002.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和研究课题机外语研究乂2):l-6。
[9] 王芳,2016. 概念隱喻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D].硕士论文,渤海大学。
[10] 徐柳明,刘振前,2013.英语词汇量测试卷的编制及其信度与效度检验[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 79-85。
[11] 张丽,2015. 概念隐喻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 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