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扎实落地策略初探

2019-03-20 00:37苏爱美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研学支架过程

苏爱美

STEM教育倡导多学科融合,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让STEM教育扎实落地?

一、以实践性活动为主线制定研学方案

STEM教育注重将真实世界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通过项目学习进行实践验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制定研学方案时,一定要以实践性活动为主线,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为目的。如我校连续两年开展粤剧研学主题活动,教师在出发前带着学生制定了4种不同的STEM研学方案,包括研学粤剧的舞台布景、脸谱、服装和道具。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完成的作品水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二、搭建“腳手架”,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

选择研学主题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但确立主题后,教师还需搭建学习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例如,研学建造一座纸桥的“脚手架”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你准备选用哪种形状的桥?请你对桥的形状进行一些了解。你最喜欢哪种形状?说说理由。

2. 用同一种纸质材料,对不同形状的桥梁进行测试,看看哪种情况承重力最好,并且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来。

3. 观看老师准备的关于赵州桥的视频,留意赵州桥屹立千年的关键构造有哪些,建筑原理是怎样的,并且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来。

4. 搜索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原理与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设计师们是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

5. 设计出你心中的桥。你准备选用哪种纸质做基本材料?简述理由。

6. 描绘出你的理想桥梁,征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成团队。与团队小伙伴一起商议,修改设计,取得最佳效果。

7. 动手制作。团队成员怎么分工?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怎么办?意见不一致时怎么解决?第一次作品完成后,请进行测试,如有必要请再修改。请把发生的情况如实记录下来。

8. 团队成员一起完成研学报告,准备展示、答辩。

教师设计学习的“脚手架”,每个支架都有特定的意义。第一个支架促使学生去查找有关桥梁的形状的基本知识,实现高效地获取和存储信息。第二个支架,对获取的信息能合理地、批判性地甄别,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第三个支架对桥梁的结构与原理进行深度学习。第四个支架促使学生有效利用科技手段,选择恰当的媒体工具进行自学。第五个支架促使学生突破常规,提出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方案。有效辨识、评估、比较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已有知识和信息的合理性,并且选择性地运用到设计中去。第六个支架使学生运用口头、书面和其他方式(如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聆听并理解他人的观点。第七个支架促使学生尝试以新的方式做事,把有创意的想法付诸行动,并对改进实践做出实际贡献。第八个支架能适当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进行有效率的思考,能够把握整体各部分进行系统思维。

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STEM教育模式并不仅是简单的学科教育叠加,而是综合运用跨领域的知识,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科学、数学以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更好地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通过工程设计与制作,推进合作学习

STEM教育非常注重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听到不同的观点,尝试不同的想法,在不断试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上述第七个学习支架中,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同观点,但为了团队的最终目标,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绪,及时交流合作进展,分析经验教训及目标达成度,协商制定今后的改进措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换位思考,尊重、包容他人思想观点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尝试以新的方式做事,把有创意的想法付诸行动,并对于改进实践做出实际贡献。必要时通过协商或者妥协求同存异、建立互信,富有建设性地协作实现共识性目标。

有一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刚开始很多人想选择跟他合作。但合作后发现,他比较强势,容不下其他人的意见,使别人心里不好受,经过多次协商也不能改变,最后大家选择离开他另组团队,导致他需要帮手时却发现没有人帮他。他来向我求助,我抓住契机教育他,要他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很多事情都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而离开他的其他组员似乎也不那么顺利,他们缺少“领头羊”,制作的桥也不尽人意。通过我的适当引导,他们很快调整自己的情绪重新组队,留心听别人的见解,互相取长补短,学会了团队合作。

四、撰写研究报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撰写报告,反思学习、制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进行思考。比如在我校的“古榕今探”项目中,学生把零零散散的实验归纳为六大点,即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流程、研究过程、收获体会、新的思考。经过几个星期的查找资料、探究学习、实验对比,然后用图文梳理一遍,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益。

通过撰写研学报告,学生了解了做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要求。经过几年的学习,在小学毕业时,他们已经知道怎样去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思路也更加清晰,行文更有逻辑。

五、通过成果展示与答辩,实现智慧生长

STEM 教育的目标是实现知识融通,在孤立的学科体系中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给学生提供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目的并不是学会某项具体的技能,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获取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及自身的智慧生长。

上述第八个支架是团队合作完成研学报告、展示、答辩。例如,学生在答辩“手机辐射,真相大白”的过程中,有人提出:“不同的手机辐射会不会不一样呢?国产和进口的手机哪个辐射低?”我们当时没有做过这个对比实验,学生当晚马上补充了这个环节,结果在第二轮答辩中,学生更有自信,顺利通过答辩。有时第一次答辩的学生往往把问辩的人放在对立面,认为人家问问题就是挑刺。有时有的学生面对问辨时急于辩解,生怕对方说他错了。通过“问—辩”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问辩过程中的乐趣,同时也体验这种不知所措的心理煎熬,从而形成能抓住要领、基于严格推断、善于质疑辨析、富于机智灵气的清晰敏捷的思维,最终实现智慧生长。

通过实践得知,STEM 教育绝不能够独立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只有在交互运用中才能实现深层次的学习,也才能真正培养儿童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认识。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研学支架过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研学之旅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