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

2019-03-20 00:37吴中耀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物情境探究

吴中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问题并进行提问,能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化,进而将外在于学生的教学问题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认知的不断完善、发展。因此,设计教学提问环节,并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有效设“问”,创造新课的导入契机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 精心设计有效的设问来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探究的兴趣。

不少教师关注运用课堂提问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掌握教学进程。然而,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学权威。例如,某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激素调节”时,他的引入问题是“我们已学习了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那么植物是通过什么方式调节生命活动的呢?”这种提问可视之为“无效的提问”,其对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会学习不能起到促进作用。若是教授新课前,结合教材内容,针对一些生活现象创设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进行新课导入,触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一句诗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什么植物会伸出墙外呢?我们在种植植物时,无论将种子怎么放,种子在破土而出时,植物的根总是朝下长而茎总是朝上长,这又是为什么呢?”又例如,在讲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可举例设问:“清晨的池塘清澈见底,一天下来,由于鹅鸭嬉戏,池塘变混浊了,可第二天又清亮如故,这是何原因呢?”

这种来源于生活感受、贴近生活的趣味性问题,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拉回课堂,拉近学生已有认知与教材内容知识之间的距离,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二、“问”旧探新,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

课堂教学中用“问”来衔接新旧知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较系统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也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教学,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和坡度。

例如在讲授“细胞呼吸”这节时,可设计以下问题:①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是什么?②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是什么?③太阳能如何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④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又是什么?⑤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又是如何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的?问题①②是对旧知识的回忆,学生能很快地回答。然后根据学生所答引出问题③,由于学生已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问题③可使他们对该课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初步的思考。再通过问题④回忆ATP的知识点,从而引入问题⑤所涉及的新知识。

这一系列的提问,既帮助学生进行旧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进行学习联想和探究,实现了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自然而然地引出“细胞呼吸”这一概念。新旧知识相互衔接,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教学效果,使新旧知识联成一体,还有利于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广度与缜密度。

三、巧“问”善诱,创造良好的思考情境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交流过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巧妙地设置教学问题,为学生制造认知悬念,从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欲。启发性的教学问题能为学生创造思考空间,提供学习知识的思路,创造良好的思考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联想。

例如,在教授“免疫调节”的“特异性免疫”时,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如下的一系列问题:①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内是先到达内环境还是细胞内?②流感病毒侵入内环境和侵入细胞时,体内分别主要是哪种免疫细胞发挥作用,免疫过程如何?③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两种免疫过程是否都会进行,两种免疫过程有何不同,有何联系?

这三个问题中,问题①较为简单,思维层次不高,能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学生稍微思考就能答出,可促使学生调动思维。问题②难度稍大,其需与问题①的答案相联系,使学生有更深层次思考的目标,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而问题③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较大,但由于问题①②有一定的启发性,已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好的思考情境,使学生能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积极的思考。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接,由浅入深,问题一步步展开、推进与解决,促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进行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深入探索新知的良好思考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问”中小结,拓展延伸的思维能力

教学结束时要对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根据生物知识在中学课本里具有不断延伸的特点,通过问题进行小结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还可以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

例如在小结“细胞的增殖”这节内容时,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①哪些细胞器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变化的?③有丝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有何关系?以上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此外,结束本节课时还可提出这一问题:“多细胞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既然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遗传物质与亲代的一样,为什么多细胞生物形成的新细胞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形态呢?”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从而为下一节“细胞的分化”埋下伏笔。

这样的教学小结不但使学生对本节重点、难点有了更完整的认识,而且在旧课和新课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让教学小结成为新课的隐线导航,为下节课进行自然的过渡。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生物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生物多样性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第12话 完美生物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