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扶志又扶智,一个高中生对于精准扶贫的一点思考

2019-03-20 05:18叶峰源
西部论丛 2019年9期
关键词:低保户贫困人口贫困户

叶峰源

我平日里几乎天天都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经常听到习主席关怀国计民生的事迹,尤其是他对精准扶贫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通过进一步收集资料,我深知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诸多领域和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和进步,但处于贫困状况的人口还很多也是很严峻的现实。据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2月1日发布《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文件中的数据显示,通过对分布在全国31个省的16万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以国家农村贫困标准(2016年贫困线约为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测算,截止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数据还指出,西部农村贫困人口最多,高达1634万人,再次是中部农村贫困人口为1112万人,东部农村贫困人口最少为300万人。按省来看,2017年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发生率,指的是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普遍下降至10%以下。其中,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及以下的省份有17个,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广东、重慶等。可以看出,2017年贫困人口较上年减少了1289万人,政府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农村贫困的重点区域中西部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90%左右,中西部的扶贫工作还任重道远。比起中国现有人口13.9亿来说,3046万人只占了2.19%,然而对于这2.19%的人口来说,生活条件的艰苦是我们这些城里人难以想象的,急需得以彻底改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我个人认为,扶贫的重点在于扶志与扶智,“授之以渔”,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立的不仅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远大志向和坚定目标,还确立了在扶贫工作中要运用各种智慧手段去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如何真正落实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如何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带着这个问题,通过社会实践时对我的一些参与了国家精准扶贫实际工作长辈亲友的访谈,我感到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令我又回想起我初中时参加为期20天的雷励2015慈善青年营,那场活动是在贵阳贫困山区黔西南贞丰举办,我们跋涉群山峻岭,在简陋的校园里安营扎寨,生火做饭,深入贫困山区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帮助当地大田小学建设校园硬化操场,与当地学生分享心得组织晚会,那时看到的一幕幕贫困的景象令我永远不能忘怀,对于国家的精准扶贫行动,我的感慨油然而生:一方面感慨精准扶贫推广力度之大,切实帮助贫困群体尽快脱贫工作之巨;另一方面通过一些调察走访和思考,也从中看到目前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些的一些问题。

下面结合所见所闻所想对扶贫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进行粗浅思考,并大胆提出一些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精准扶贫要扶真贫

按照亲友帮扶过所在当地目前的政策,贫困户的认定是要在家庭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否则不能作为扶贫对象。在亲友碰到这样一家人:一家五口,其中一人在外务工,月收入两三千元,家里剩下的四人中两人残疾、两个孩子读书。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他们家年收入超过了30000元,不属于贫困户范畴。但是现实中家有两人残疾,医疗费用远比正常人花费要大,两个孩子在读书,他们也没有能力挣钱,实际家庭生活非常贫困,但又无法享受国家扶贫的政策。这只是刚好在他身边碰到的一个例子,那是不是其他地方也会存在相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是要一刀切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特殊处理?特殊处理又会带来哪些管理上的漏洞?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根据大数据的测算,利用统计数据,算出每个家庭的实际花费,按照当地的物价水平将每户的补助金额调整成为按每人所需的金额,通过系统性工程的建立从实际角度出发来弹性调整。而针对残疾人:1、因为没有劳动能力,需要进行生活补贴 2、大致算出在当地物价水平下他所需要的生活费用 3、针对他的残疾情况,找到他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进行培训后由因残而无法创造价值转变为虽残却可以找到适合其生存的价值再造。

在社会主义进程中,我们不想落下任何一个人,因而我认为精准识贫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首先对贫困的具体原因进行分类,找到各个原因下的贫困人群进行相应补助。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对于贫困人群的收支状况进行分析,进而进行合理的“按需分配”,以达到精准识贫的目的,避免资金的损失与浪费以及真正需要补助的家庭的“掉队”。

另外,亲友在扶贫过程中,还发现精准扶贫中常常需要涉及对户申报中的真实性审核存在一些漏洞。

目前低保户的申请标准流程是:

1、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2、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3、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流程没有执行到位,相关机构监管不到位,导致目前一些地区生活条件超出低保户的家庭或个人也成了低保户,而一些真正低保群体反而无法申请到低保金。情况之一:有门路有关系的人为家庭条件普通但优于低保条件的亲戚朋友申办了低保户;情况之二:为弱化工作中的干群矛盾,将领取低保金做为维稳的条件交换。

笔者认为,低保户不能成为一种牟取利益的手段,它是一项真正为民的系统工程。贪婪之心,人皆有之,因而相关机构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人治不如法制,如果能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对贫困户进行评估,让没有私心的计算机成为法的代言,或许上述问题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当然,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成本,但是总比将资金流入不法分子的手中要好得多。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导致贫穷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收入不高,残疾人保障政策不到位,医疗保障体系不足,而是贫困户因为受到知识水平、地理位置等种种的条件限制而无法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目前所采用常规的扶贫政策只是给予资金和物质帮扶,不仅无法精准还容易导致新的问题产生。首先因为要将扶贫资金给予真正贫困户就涉及到如何甄别和管理,无形中增加了扶贫成本,使得扶贫工作陷入繁琐低效的事务性工作;其次低保户认定无疑给人贴上标签,强化了人贫不仅不可耻,而且还可以不劳而获,这样的贫是永远扶不完的。低保的作用仅仅只能作为贫困户基本生活的保障,他们的致富之路还应该由他们通过努力和汗水走出来。让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获得尊严,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

二、精准扶贫要真脱贫

解决了人的思想观念问题,那么扶贫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真扶贫,如何让贫困户通过系列劳动获得收入。只有培育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提高收入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让困难地区的老百姓真正脱贫。这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新三农,发展绿色三农。农业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人的参与,更需要充足的劳动力才能托起绿色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将脱贫工作与各地的绿色农业产业项目相结合,通过大力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将扶贫资金结合产业发展资金引导和创造更多劳动岗位,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甚至吸纳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让他们获得劳动收入,特别是要重点培育一些典型,通过经验推广,确实让人们能看到通过劳动可以脱贫。从这一点上看,从扶贫到脱贫,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能为扶贫而扶贫,全社会都应该树立为长远脱贫而扶贫的正确观念。

三、精准扶贫要重科技

收音机里经常听到“科技扶贫”的说法,从调研中看,大部分人都聚焦在用新品種、新方法、新技术来提高农业种植成果,预防病虫害,选育优良品种这些服务农业的工作上,而科技在这方面助力扶贫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通过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扶贫款真正的使用以及对扶贫对象精准画像的问题,我在思考,身处信息科技的今天,在农业扶贫的过程中,能否用数据与信息科技的手段,真正全流程的管控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并对其使用进行考核,评估其使用效果。扶贫对象评估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其行为进行精准的画像,这将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起到革命性的改变。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不是给钱给东西的扶贫,而是花钱花精力的扶贫,是为了更好扶贫的前期投入,是一个间接地辅助扶贫,是一个不会立竿见影的扶贫,但我觉得它的作用是长久的、是系统的、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通过整合扶贫资源,结合时代特点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地实施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通过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社等集体经济,解决劳动成果转化,确确实实让贫困地区或贫困人群有盼头,工作有抓手,做到真脱贫,不返贫。而我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我大学专业的目标,就是信息技术,通过实践让更多人关心、支持、投入到信息扶贫、数据扶贫工作中去,我要学习更多的信息化系统化相关知识,最终把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或许我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我坚信使命的力量,有信息数据科技发展的助力,精准扶贫的星星之火,一定在我辈可以燎原!

猜你喜欢
低保户贫困人口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美国“低保户”约翰逊
隐形贫困人口
“抓阄”评低保,荒唐!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民政局低保户信息档案整理信息化分析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股市崩盘,中产沦为领救济的“低保户”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