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影响一方人。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许多因深厚的文化底蕴或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这些城市,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着称于世……
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西安、曾为五代都城的北京、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洛阳、江南诗意与现代化完美结合的杭州、古蜀国文明照耀的成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的绍兴……
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各自历史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烙印。历史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身份的象征和外在形象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地方性和民族性,这种历史特性、区域特性和民族性决定了其独有的特色文化内涵。
从城市发展史来看,城市一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如罗马、雅典、巴黎和伦敦等城市的建设,就很好地体现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各地自然条件和民俗风情相异。在各类城市中,有海滨城市,也有山城;有历史悠久、遗迹丰富的的古城,也有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兴城市;有繁华热闹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有安逸“慢生活”的小城;有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也有生态和环保型城市。
如果将经济比做城市的血肉和躯架,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与精神。城市形象与人的形象一样,既有外在形象,又有内在气质。城市不只是水泥马路的交叉和楼房的罗列,而是建筑艺术和环境优美和谐的结合,体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传统风情。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一旦没有了旋律,自然是噪音,没有文化的建筑,如同没有了旋律的音乐,将会因缺少灵魂而成为钢筋和混凝土支撑的空壳子。
一座城市不能仅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更应有独特鲜明的内涵,她以历史为基,以遗存为柱,以文化为魂。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很形象地阐述了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性。
不同时期的古建筑、旧民居、老街巷,让城市肌理富有质感;不同年代的人文符号和代代相承的精神气质,让城市灵魂更加饱满。当这些文化遗存演变为城市的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鲜明个性时,它们就成为了城市文脉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承载了人们身心安顿的“吾乡”。
文化若水,流淌不息的精神激流;文明如山,矗立永恒的民族坐标。珍重我们的文化之根,让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如果每个城市都能构建出自己城市的文化,将会给城市带来更深刻的活力。
城市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有人说,一个城市有多少文化,不仅仅是看它有多少音乐厅,有多少博物馆,更要看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人才真正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
独特的地域,孕育出独特的文化样式,独特的基因,催生出独特的文化现象。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岁月的长河流去不可往复,但记忆对人是不可缺失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短短一句爱得深沉,足以表达诗人对故土的深厚情怀,那种浓浓的故乡之情,不言而喻。江南小桥流水、大漠塞北风沙、吴侬软语的依恋、四季如春的春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更养育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故乡人。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这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对福州市三坊七巷的精辟概括,这里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等100多位对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由“人”到“物”,三坊七巷恢复了传统坊巷格局、重现历史风貌,拥有37个展示馆,24个专题馆,还有众多个人博物馆、收藏馆。老福州人会来回味历史,新福州人会来感受历史。
2014年8月,杭州市余杭区的“梦想小镇”扬帆起航。谁也想不到,在这座以互联网创业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园里,会保留了一条800多年历史的古街和章太炎故居等一大批古建筑。在开发中充分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遗存,对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梦想小镇的产业在文化的浸润中飞速发展。“看得见风景、记得住乡愁。”只要是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水乡桐乡,这些年,茅盾故居、豐子恺故居缘缘堂、侯波徐肖冰摄影艺术馆、金仲华故居等一大批名人文化场馆拔地而起,俨然成为了桐乡的地标性建筑。这些场馆及其背后的一位位名人,不仅成为了桐乡的文化标签和文化印记,成为桐乡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张金名片,更成为了每一名桐乡人都在继承与发扬着的桐乡文脉。
在家乡面前,人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不仅仅是“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叹,而且也是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他的姓名、个性、灵魂就组成了这个人,而城市也是如此,原汁原味的建筑、本土本色的民俗,领略到了名人引领的优秀文化,才是属于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突破50%,达到51.27%。标志着中国从千年农耕文明的农业大国开始迈入以城市社会为主要形态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但随之而来的是但凡现代化全球化浪潮所过之处,往往淹没了各各相异、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最突出的是城市同质化的倾向日趋严重。如何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许多城市正在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把名人故居和历史街区结合起来,走共同保护、综合利用之路,挖掘出名人精神、思想、内涵中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东西,重新建立名人旧址与当代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喜闻乐见的各种群众活动和文化展览,使街区真正成为“生活着行走着”的人文地标。让城市携带文化基因、让市民充满文化自信,从而远离“千街一面”的怪圈,生出了美貌与气质并存的姿态面容。把一些重要的文化传承人所传承的文化保存下来,让属于这个城市地方的特色文化得到延续,得到弘扬。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象征和记忆,它既可以吸引异乡客,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也可以凝聚本地人,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有特色的文化,才有可能以卓而不群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保持并强化城市的特色文化,才能避免同质化的危机,避免千城一面的困境,让不同族群在不同文化的物化形态中,找到自己心旷神怡的栖息之地,找到自己灵魂归宿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