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大学,和Summer上的恋爱男女

2019-03-20 07:19尤丹娜
南风窗 2019年6期
关键词:交友学历社交

尤丹娜

2019年2月14日,西方情人節。这一天,开始第一段恋爱。

这是唐南,24岁,吉林大学中文系研三女生。她和男友在Summer上相识,从回答彼此的试卷,到牵起对方的手,只用了一个月。

为什么这么快?唐南说,因为孤独。

身处俊男美女云集、大批同龄人傍身的大学校园,孤独听起来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事。然而现实就是这样尴尬,喧闹的人群并不意味着与你息息相关,大学生们的“当众孤独”反倒成了寻常。唐南描述说,北方的冬季寒冷漫长,在夜晚独自走过校园里的一盏盏路灯,孤独感像呼出的白气一般,无处逃遁。

大学校园里基数庞大的情感需求,是一条商业的矿脉,也是一片试验的土壤。试探从年轻人内部开始。从北大清华走出来的Summer—一款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交友软件,正试图阻击年轻人的“孤独感”。从清北两校内测,到仅对海外名校及国内985/211学校的学生开放,需要实名认证学历,需要互相出题“考试”。在国内,这可能是最高门槛的一个交友社区。

开放到吉林大学时,唐南火速下载注册了Summer。“总要试试看。”她上传好照片、设置好问题,等待缘分的降临。

寻找“优秀概率更大的人”

打开Summer,闪屏是画风清新的校园单车、男女学生,和一句“谈一场恋爱再毕业”的标语。伏夏、汽水、单车、野蛮生长的少年和手绞裙边的女孩,这样的设置是Summer主创们力图呈现的校园爱情想象。

在一般的软件注册流程之后,系统会要求用户上传真实姓名与学历信息,辅以学生证或毕业证照片以备查验。身份信息经人工审核确保真实后,系统才会对用户开放包括出题、答题、加好友、上传音视频、小游戏在内的所有功能。

Summer的核心“玩法”是出题与答题,每名用户可以自定义设置若干道问题等待其他人解答后批阅。只有顺利通过考试,双方才能成为好友,继续接触。

在这样的设定里,显示于昵称之后的就读学校及学历层次就变得不容忽视了。作为个人历史标签的学历信息与蓬勃的校园爱情之间忽然产生了微妙的关联。

对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有些“学历控”的研一女生王夏来说,这种关联是节约时间的好事。Summer标识了她选择恋人时最为关心的学历问题,避免了许多学历不匹配的无效社交。

爱情和学历是否真能如此便捷地正相关?至少王夏和闺蜜花花是这样认为的。爱情与学历的关联不一定严丝合缝,但学历可以表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未来潜力。在陷入不算理智的爱情以前,先理性筛选一个优秀概率更大的人,也算是对今后生活的负责。

而对于从未恋爱过的唐南来说,相似的学历从前并不是她交友中关注的重点,她期待爱情可以在任何时刻发生。但曾参加过的一次“一周CP”交友活动有些影响了她的看法。那一次,系统为她匹配了一名生产线工人。对方认为自己与硕士学历的唐南并不相配,两人无话可说,摆脱孤独的尝试在尴尬中收场。

唐南由此发觉,相似的学历代表着类似的经历、更低的沟通成本和更多的共同语言。

在陷入不算理智的爱情以前,先理性筛选一个优秀概率更大的人,也算是对今后生活的负责。

在Summer上选择了和自己就读于同一学校的男友之后,他们从对学校各校区差距的吐槽开始,打破最初无话可说的尴尬,渐渐探求彼此的内心。

当共同的生活经历对社交软件上萍水相逢又各困围城的年轻人来说变得越发枯竭,相似的学历就成了弥补彼此缺席时光的最后补偿。但唯“学历”是举的Summer也造成了用户准入高门槛的问题。试图打破小圈子社交的Summer,是否会将社交带入“学历/学校”的新围墙?

凡是围墙,便意味着有条件的筛选,而选择意味着个性,个性本身没有对错。创始人王荣山很确信,包括Summer在内的各式社交软件不会改变用户原本的交友筛选条件,选择使用Summer本身即意味着一种关注学历的交友倾向。

认同Summer交友倾向的学生不在少数。创立至今,Summer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00万。这个以95后为主的年轻用户群集中在国内前十的顶尖高校,他们中的70%将自己的情感状态标识为“单身”,精心设置题目,也四处寻找符合条件的人。据王荣山透露,截至2018年末,因Summer结缘而成功开始恋爱的用户比例达到15%~20%。

这其中暂时不包括“学历控”王夏。下载近一个月来,共有18个人来到她的主页做问卷,其中13个人符合她包括学历在内的基本硬件要求,而接触下来却只有1个人暂时符合她的期待。

虽然寻找投契之人依旧如大海捞针般艰难,但好在过去沉寂的圈子终于有所搅动,而流动即代表着某种逃离孤独的希望。

光有热闹还不行

显然,除了大学生内部创建的Summer,近年来风靡一时的一周CP、Soul等都在尝试年轻人社交,向消解孤独进军。系统配对、有期限扮演亲密关系、“去外貌”的匿名交友……不同的平台用不同的新鲜方式尝试满足年轻人彼此连接的希望。但热闹的虚拟游戏之后,对于真实与安全的担忧总是无可避免,放下手机,一切都仿若未曾发生。

线上的关系只有“真实化”以后才能更加稳固—创始人王荣山几次向《南风窗》记者重复这样的理念。和其它“去真实化”的社交尝试不同,从实名认证学历开始,Summer始终在力促线上恋情走向真实。

这一点从Summer的问题设置环节就能看出。极高的设置自由度使得问题花样百出:从线上交友的入门问题“身高体重”,到触摸灵魂的“什么是自由”;从探讨专业的“你知道薛定谔的猫吗”到了解喜好的“你钟爱哪位建筑师”……

问题背后凸显的是出题人对交友条件的侧重,主观问答题的形式亦是真诚度的测试门槛,无声劝退那些吝啬付出耐心的人。而基于距离的“附近的人”功能则让用户能够方便尋到同校或邻校的有缘人,再辅以真心话大冒险、线下约玩等小游戏,Summer的后续功能都是激励用户积极走到线下,走进现实。

相似的学习经历、咫尺的物理距离、专属于学生时代的答卷与分数,在通过彼此的考试之后,可以方便地相约在校园附近看一场电影,等待孤独退场,爱情发生。但那之后呢?

临近毕业的北京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张林峰觉得,这个“之后”对即将离开象牙塔的他来说是道无解题。虽然Summer可以让他认识北京各高校相同学历的新朋友,能够轻易地面基约玩,但他们的来路和归途在五湖四海。他毕业想要回到老家福建工作生活,软件上的新朋友们或留在北京,或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他同路的少之又少。

若是只想热闹,在软件或者别处总可以轻易觅得。但想要搭建稳固的亲密关系,比起学历,未来人生的去向是否一致显得更为重要。时限漫长的未来命题不是追求速度的社交软件可以解答的,让Summer精确筛选未来亦是妄想。张林峰知道这不是软件的错,但仍旧觉得忿忿,为消耗过的时间与希望,也为无法真正摆脱的孤独。

而对于更为敏锐的心理学准博士李灵杉来说,社交软件的真实本就是悖论。“真正喜欢上一个人,甚至有恋爱冲动,首先还是需要一个现实中完整可感的形象。”在几次失败的尝试后他发觉,即便可以筛选答卷、迅速见面,眼前的人依旧隔着网络的纱衣模糊不清。少了真实地初见与心动的程序,情感也变得干涸,即便同在一个空间,孤独感却有增无减。

他将签名栏改成了“我要去现实里寻找爱情了,有缘再见”,便卸载了软件。

今天的青春怎么了?

孤独是怎样在本应热闹的青春里降临的?

对于一路乖乖读书、努力学习的唐南们来说,交友从来都不是易事。因为专注学业且性格内向,丘比特从未降临。日常生活中,不知该如何与新朋友从互相介绍姓名开始接触,对长辈殷勤的相亲安排更抱有本能的反感。更重要的是,随着年级的攀升、专业的深入,社交变得越发同质化,圈子更加狭窄,认识到新朋友显得越发艰难。

热闹的虚拟游戏之后,对于真实与安全的担忧总是无可避免,放下手机,一切都仿若未曾发生。

同样曾作为高校学生,Summer团队也感受到了这种困境。创始人王荣山发现,即便校园熙攘,甚至男女比例也十分和谐,行走其中的同学们却没有合适的认识异性的机会,大家都局限在自己专业的小圈子里面,无法扩展自己的朋友圈。

认识新朋友的机会本就不多,待到机会走到面前,僵硬的肌肉却不知如何回应。在联合创始人李治眼里,那些整天嚷着脱单难又孤独的同学们,埋首在图书馆、实验室的小世界太久,在本应能认识新朋友的小组作业、校园活动中抬起头来,才发觉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显得有趣而不唐突。

想办法提供更多有质量的新朋友、尽可能创造更有趣的接触方式来建立联系,是Summer团队想到的能够阻击孤独的方式。

这不是一剂解药,只是一座桥,桥头桥尾都是校园,桥面上有各式热闹的活动,等待着孤单的年轻人们在游戏中说一句你好。“我们实际上是搭建了一个‘线上认识新同学的渠道,再通过软件的机制促进他们去积极进行交流。”王荣山觉得,他和Summer能够做的,就是装饰好这座桥。

无论怎样,多一个渠道总是多一份可能。虽然目的昭然,虽然缺了怦然心动,但以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努力为故事写一个开头,也总归不是坏事。

确定关系之后,唐南卸载了Summer。对于这番相识,唐南和男友都觉得两个人怎样在一起的并不重要,在一起后的真实生活与磨合才更为关键。

速食爱情能否真正建立亲密、摆脱孤独暂且未知,但作为桥梁功能的软件结束了它的使命。在现实生活中,唐南要从头开始学习如何经营亲密关系,如何构建真实的爱情,如何以漫长的相处创造更多学校、学历与答卷之外的共同记忆。

而在Summer上,仍有100多万的高校学生继续活跃着。他们正通过不断的提问、聊天与试探,尝试在这座桥梁之上,寻得阻击孤独的机会。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大学生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交友学历社交
社交之城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闲谈“交友”
社交距离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