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斌
【摘要】目的 总结并分析心血管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及感染发生率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分析感染发生因素。结果 3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36.46%;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25株(54.35%)以及革兰阳性菌21株(45.65%)。结论 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抑酸剂以及心功能分级等均是造成感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心血管;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感染发生率;影响
【中圖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此次样本研究对象都是收录在我医院进行心血管治疗的96例患者,总结并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及感染发生率影响。现进行具体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47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1.7±1.7)岁。96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基线资料均满足此次样本研究资料。
1.2 方法
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所生产的药敏纸片以及API鉴定条,上海北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培养系统,型号为BACTECTM9000,使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质控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在外周静脉对患者进行取血制作血液标本使用深部痰液制作痰液标本,将中段尿液作为尿液标本,使用导管引流制作引流液标本,并将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去除,并使用培养系统进行分离培养,型号为BACTEC9000[2]。另外,药敏试验使用K-B琼脂法进行,并依据NCCLS指定,对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判定。
2 结 果
2.1 96例心血管患者的感染部位
此次样本研究所选取的9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共有3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6.46%(35/96),其中感染部位最多的为下呼吸高感染,共计感染患者13例,在感染总人数中的构成比为37.14%(13/35);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共计感染患者9例,在感染总人数中的构成比为22.86%(8/35);泌尿道感染患者人数共计7例,在感染总人数中的构成比为20.00%(7/35);胃肠道感染患者共计4例,在感染总人数中的构成比为11.43%(4/35);皮肤、血液、创口的感染人数共计3例,在感染总人数中的构成比为8.57%(4/35)。
2.2 96例心血管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96例心血管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其中包括革兰阴性菌25株,在总病原菌中所占比重为54.35%(25/46);革兰阳性菌21株,在总病原菌中所占比重为45.65%(21/46)。革兰阴性菌中存在铜绿假单胞菌11株,在总病原菌中所占比重为23.91%(11/46);肺炎克雷伯菌共计8株,在总病原菌中所占比重为17.39%(8/46);鲍氏不动杆菌共计6株,在总病原菌中所占比重为13.04%(6/46)。革兰阳性菌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在总病原菌中所占比重为32.61%(15/46);溶血葡萄球菌共计5株,在总病原菌中所占比重为10.87%(5/46);粪肠球菌1株,在总病原菌中所占比重为2.17%(1/46)。
2.3 患者革兰阳性菌耐药率情况
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药物使用通常包括乙酰唑胺、替考拉宁、阿莫西林、青霉素G、克拉霉素、氨苄西林、氧氟沙星以及红霉素。其中耐药率最高的为青霉素G,耐药率最低的为乙酰唑胺,耐药率最高至最低分别为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克拉霉素、替考拉宁、乙酰唑胺。
2.4 患者革兰阴性菌耐药率情况
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药物使用通常包括亚胺培南、头孢克肟、诺氟沙星、头孢哌酮、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以及红霉素。其中耐药率最高的为红霉素,耐药率最低的为亚胺培南,耐药率最高至最低分别为红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哌酮、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
2.5 感染危险因素评价
对所选取的96例心血管患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抑酸剂以及心功能分级等均是造成感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大于55岁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大于2周的发生感染几率明显高于住院时间小于两周的患者发生感染情况。此外,患者无合并症的感染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存在合并症患者的感染发生几率,患者在不使用抑酸剂的前提下更易发生感染,患者心功能分级为三至五级更易发生感染。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中一种常见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患者治疗中所面临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即为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同时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3]。临床治疗中应当针对心血管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有着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能够有效规避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本实验探究中9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共有3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6.46%(35/96),其中感染部位最多的为下呼吸高感染,共计感染患者13例,在感染总人数中的构成比为37.14%(13/35);感染部位最少的为皮肤、血液、创口的感染人数共计3例,在感染总人数中的构成比为8.57%(4/35)。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其中包括革兰阴性菌25株,在总病原菌中所占比重为54.35%(25/46);革兰阳性菌21株,在总病原菌中所占比重为45.65%(21/46)。革兰阳性菌耐药率最高的为青霉素G,耐药率最低的为乙酰唑胺;革兰阴性菌耐药率最高的为红霉素,耐药率最低的为亚胺培南。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抑酸剂以及心功能分级等均是造成感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和所研究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患者具有较高的感染发生率,想要规避感染的发生,需要针对导致感染发生的因素加以控制,可以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并通过药敏试验,抗菌药物使用耐药率较低的加以治疗,从而实现病情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杨振陆.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16(6):33-35.
[2] 白文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3):72-74.
[3] 王咏梅.浅谈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J].医药,2016(2):00258-00259.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