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 雷
(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数字环境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状况如何?版权工作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有哪些创新举措?为了掌握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特别是版权运用、保护、管理的具体情况,2019年7月,受陕西省版权局委托,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开展了以“陕西版权贸易创新发展模式”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调研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专题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了以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华商报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平台的版权运营状况,提出了优化和提升传统媒体版权工作的对策建议。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西部地区的桥头堡,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解放日报》《大众报》等报纸创刊于延安时期。总体来看,陕西地区报纸、广播、电视的发展状况,是我国传统媒体发展状况的缩影,它能够反映西部地区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
陕西广播电视台拥有8套频道、10套广播频率。版权工作由总编办负责,下设版权科主管,在频道/频率设立了版权联络员,版权交易由各频道/频率独立运行。2018年制定了《著作权管理办法》《著作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著作权管理执行手册》,明确在职期间所有作品版权归陕西广播电视台所有。在陕西三套“秦之声”“好管家”栏目,将版权相关内容植入合同,与演员、观众签约。视频内容在广电系统内交流多,版权销售分频道经营,没有形成议价能力。开展了版权媒资管理系统搭建工作,媒资管理及云平台建设亟须大量资金支持。
陕西传媒网:传统纸媒发展面临传播力不强、受商业网站挤压、版权被免费使用等情况。每年购买新华社的图片、文字(新闻)作品版权。国家网信办制定的互联网新闻稿源单位名单(简称“白名单”)制度,由于没有明确版权费,免费转载成为常态。被维权的情况多,自己维权的情况少。
华商报:作品类型以新闻稿件、图片、短视频为主。版权许可多数为媒体之间的版权交流。与腾讯、今日头条、UC头条等长期合作,每年收取少量版权许可使用费。被侵权很普遍,存在被“洗稿”、非法转载等情况,维权成本高、公正费用高、时间成本高,获益小。
一是版权资产运营意识不强,存在认识不到位、不充分的情况。调研显示,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版权意识得到切实改变,特别是陕西广播电视台,已经通过建立版权资产管理平台及版权交易平台,对自身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仍有一些单位对自身的版权资产状况不清楚,对版权运营不够重视,没有将版权纳入自有资产管理范畴。
二是版权资产权属不清,资产管理难度大,存在资产流失现象,需要大资金支持和新技术及专业服务支撑。版权资产管理是版权运营的基础,版权资产权属不清、资产流失的情况普遍存在,一些传统媒体已经着手进行版权资产数据库建设,但遇到的挑战不小。例如,陕西电视台现存约18万小时视频内容和13万小时音频内容。2018年花费200万元对版权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化,仅完成了1万小时的视频内容转化。全部内容转化完毕所需资金巨大。另外,目前市场上需要的版权作品基本为高清、4K内容,而陕西电视台大部分内容还是标清模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对版权内容的新需求。
三是与新媒体开展版权交易的议价能力弱,版权交易规模小,收益少,免费发布、免费转载版权作品的情况多。传统媒体通过版权授权取得的收益小,版权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及实现。华商报反映版权许可使用费占全年收入的比例很小。与此相对应,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合作中完全处于弱势地位,普遍存在在腾讯、“今日头条”、喜马拉雅等平台开设公号免费发布版权内容的情况。如果不在新媒体免费发布内容,则影响力越来越弱,如果发布内容,则又处于不断“失血”的状态。商业网站无权采编新闻,却在免费使用版权,而且获利颇多。主渠道宣传阵地收益少,话语权弱,传播力不强。根据国家网信办设立的互联网新闻稿源单位“白名单”制度,陕西有19家单位被列为可转载时政类新闻信息来源单位。目前转载均为免费使用,并没有支付版权许可使用费。
四是版权侵权纠纷多,被侵权维权难,侵权又易被索赔。报纸、广播、电视在图片版权、文字作品版权、音乐版权、影视作品版权等方面极易侵犯他人版权,有些权利人委托律师专门打维权案件,导致一些传统媒体不胜其扰,疲于应对。而在面对自己的版权内容被小网站、新媒体侵权的情况时,传统媒体反映存在取证难、维权难、维权成本高的情况。有些新媒体平台利用“避风港”条款,通知就删除,然后又接着使用,和传统媒体打“游击战”。同时,也存在被索赔时,对方要价高。维权时,赔偿额低的问题。
五是版权资产综合开发运营的能力不强,往往只是一次性利用,没有形成“一鱼多吃”的深度开发链条。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频率播放的《西安人的歌》热播,网络点击量达25亿次,并没有从中获得版权收益。“华山论剑”节目是陕西电视台的首创,却被其他公司注册了酒类商标,通过白酒销售获得了较大收益。
六是版权融资渠道不畅,传统媒体对版权融资的认识不足。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普遍需要资金支持,但缺乏用版权资产与金融对接的意识。而打通版权融资链条也存在评估难、业务模式不清晰、金融机构意愿不强等障碍。报纸、广播、电视台发展迫切需要资金,然而又从金融机构拿不到钱,极大地制约了传统媒体的发展。
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一兵对陕西版权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是要把版权工作作为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下功夫抓好;二是抓好版权“大基础、大平台、大运行”建设,以上关于版权工作的性质及思路,对于解决当前版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结合调研活动反映出的,传媒媒体发展所存在的“基础弱、规模小、资源分散、侵权多、维权难”等不足,建议由版权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设立版权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小组,以版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抓住制约传统媒体发展的关键问题,扎实推进版权强省建设。建议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打通传统媒体“版权确权、版权授权、版权鉴定、版权评估、版权金融、版权维权”的脉络,增强报纸、电视台的版权意识,把传统媒体的版权资产价值挖掘出来,通过做大版权增量,实现助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目的。
资金是制约传统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报纸、广播、电视都具有轻资产的特点,拥有的主要资产便是版权,因此迫切需要打通版权质押融资的通道。然而,尽管陕西省早在2011年就实施《陕西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但效果并不明显,金融机构普遍具有较强的风险防控意识,难以大规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建议设立版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一方面,用于支持版权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融媒体、版权媒资管理系统建设。另一方面,用于版权质押融资保底补偿,提高金融机构开展版权质押融资的积极性。
以新闻、小说等文字作品、图片作品、影视作品为重点,以线上版权授权交易平台建设为依托,助力传统媒体实现版权价值。首先为作品进行登记确权,再大量汇聚版权授权,发挥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授权交易平台的作用,对作品进行挂牌展示、评估、交易,与文化公司洽谈合作、线上与线下交易相结合,并对作品进行实时检测,及时维权,构建版权确权、评估、交易、维权新体系。
建立覆盖西部的版权资源大数据库,分影视作品、文字作品、图片作品、音乐作品等子数据库。大数据库采用云存储技术,提升版权资源利用效率。拓宽作品获取渠道,将本省及西部地区版权单位的版权资源纳入统一管理平台,使之成为版权信息发布平台、版权确权登记平台、版权授权交易平台、版权鉴定评估平台,以海量作品资源,为传统媒体开展IP全产业链挖掘,版权运营提供基础支撑。“版权保护只是手段,传统媒体应有版权运营的长远战略规划。”[1]
举办版权授权展、版权博览会,在报纸、广播、电视大力开展版权宣传推广、专业培训等活动。借助授权展与版博会等平台,为优质的作品提供展示交易渠道,为创意人才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继续抓好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办好媒体行业版权经纪人培训、版权贸易培训等专题培训活动,提升传统媒体的版权意识,增强开展版权保护运用工作的能力。
调研显示,传统媒体在发展中普遍遭遇维权难的情况,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是报纸、广播、电视放弃版权主张的直接因素。建议一方面充分发挥版权行政执法作用,提升版权行政执法效能,加强版权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传统媒体相关重点案件的查处力度,发挥案件查处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衔接,重点解决传统媒体反应强烈的取证难、维权难、赔偿金额低等问题。另外,要充分发挥版权行政调解、民间调解的作用。通过版权执法、调解,与司法体系衔接,净化版权市场,规范版权使用,形成重视版权、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风气。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结合地方版权产业发展实际,建议制定《国有版权资产交易管理办法》,引导、规范传统媒体国有版权资产进场交易。一方面,提升国有版权资产授权交易的效率,防止版权资产流失;另一方面,预防版权交易当中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版权国有资产进场交易,能够充分彰显版权资产在国有资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将形成规范、有序的交易新秩序。
综上所述,在版权产业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重视的今天,版权作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核心资源,日益彰显出巨大的魅力。加强版权市场平台建设,规范传统媒体版权确权、管理、交易、保护行为,坚持“大平台、大基础、大运行”的版权产业发展新格局,对于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