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功能演进与发展
——从高等教育哲学角度思考

2019-03-20 23:21:01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布鲁贝克知识经济

崔 瑾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大学功能的历史演变

(一)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

大学于12世纪的欧洲诞生,源于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术共同体,是为了维护教学和专业的利益而组织起来的行会组织,相对独立自治,有着充分的学术自由。教学方法也注重教授、辩论和练习,注重教化。为社会培养的都是教士、神学家、律师、医生等专门的人才。英国于1168年创办的牛津大学和于1209年创办的剑桥大学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大学,十分注重知识传授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视理性的培养和性格养成。美国早期的大学同样受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影响,哈佛大学以英国这两所著名大学为模式,以培养牧师、律师为目标。可见,大学自诞生起就有人才培养的功能,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一功能都无法否认。这一时期,大学提出教育的本体功能就是知识传授和人才的培养,强调追求真理,大学与社会还没有紧密联系。19世纪著名的神学家、教育家纽曼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主张“知识本身即是目的”。对大学功能的定位上,他明确表示,“既然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就应该为传授知识而生,为学生而设,以教学为唯一功能”。[1]

这一时期便是认识论哲学作为主导高等教育发展的思想。此时,人才培养功能也是大学最为主要的功能,这一时期的大学被称为“象牙塔”。

(二)大学研究功能的兴起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革命,中世纪的社会结构逐渐土崩瓦解。随后的资产阶级运动、民族独立运动到后来的工业革命,时代发展的潮流无法逆转,所有的社会组织都被归入到国家的政治框架,大学也不例外。于是大学与社会的联系紧密结合起来,也使得高等教育认识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逐渐认为大学应该为政治经济服务,在大学追求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1809年成立的柏林大学标志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首次提出大学应该为研究高深学问而生,主张教学与科研并重。研究型大学的出现反映了高等教育哲学认识论逐步让位于政治论的端倪。高等教育开始以政治论为合法的依据。

(三)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自大学逐渐从以往的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其社会服务功能几乎应运而生,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项使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工业时代的来临,民主社会的兴起,尽管大学一如既往地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使命,但其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已经改变。新的时代背景下,政治论哲学更加盛行。政治论哲学认为,人们探索深奥的知识并不只是出于对知识的好奇和知识本身,而是他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知识和思想并不能使人们产生行动,那么他们就是无效的[2]。世界各国的大学各自对这样的背景做出相应的调试和反应,美国政府也尝试用新的办学理念来指导大学发展。“康奈尔计划”和“威斯康辛思想”就是此背景下的产物。如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2015—2019年战略框架,提出为应对来自现代社会的各种复杂问题,其战略发展旨在保护它们的研究、教学和公共服务遗产,鼓励校园各个角落的新思想走出校园,去改变国家乃至世界[3]。威斯康辛大学在培养人才和科研的基础上,打破大学传统封闭的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一时期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走上历史舞台。

二、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角度研究大学功能的反思

哲学与教育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是“爱智”之学,而教育始终追求知识与智慧,从价值取向来看,两者都是为了让人开启智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作为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传承知识文化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重视。

谈到高等教育哲学,就不能绕过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贝克的经典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作为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论点的专著,可以说是对当时高等教育哲学领域的各个流派的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可谓是高等教育哲学领域的集大成者。这本书基于一个逻辑起点——高深学问,并提出了两个大学确立其地位合理性的途径,即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4]。这两种哲学观点都以高深知识为基础,不同的是认识论哲学探求高深学问的目的是知识本身。政治论哲学则认为追求知识手段,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两者都有自己的合理性,但任何一种偏颇都会导致大学功能发展的失衡[5]。

在历史上,这两种哲学思想相互交锋,交替占据上风。诚然,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为我们研究高等教育问题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角度和一些基本的思路,但我们在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时候也看到了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在中国本土运用的局限性。

有学者对其进行质疑,认为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只是为论说高等教育哲学提供了一个框架,还有学者认为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体系”式的著作。还有学者认为布鲁贝克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完整的高等教育哲学体系,并对布鲁贝克以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逻辑起点提出质疑[6]。这也是为什么本文在从高等教育哲学角度研究大学功能的演进和发展时,并没有完全依照布鲁贝克提供的理论体系进行分析的原因。

三、中国高等教育哲学角度下对大学功能的思考

当我们从布鲁贝克提出的高等教育哲学角度研究大学功能时,我们从认识论和政治论两个角度探讨了大学的三个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个功能已经被众多学者接受,称为“三功能论”。传统的“三功能论”显然已经不能全面诠释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功能。那么构建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哲学来研究大学功能的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对中国大学功能的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转变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在政治分化、经济大变革下,相伴而生的是思想竞相迸发,百家争鸣。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形成,我国高等教育哲学的源头就来于此时。儒家思想由于更适合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成为延续整个封建社会的封建传统思想,并深刻影响至今。纵览中国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学者从整体架构探讨其基本特点,概括为:天人合一、政教合一、文道结合、知行合一。[7]

其中,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天人关系中天、人之间本然的事实关系的探讨构成了传统教育哲学的本体论基础。《中庸》做了最概括的阐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谓之教。”这三句话勾画了中国古代教育哲学逻辑结构的基本脉络[8]。总之,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对人的教育中十分注重道德伦理教育。

政与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从西周到百家争鸣时期儒、墨、道、法四大显学及至汉代儒学独尊,各家大都主张教育要为政治服务。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以寻求知识作为追求学问的目标。古有言“学而优则仕”。中国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学习都是为了做官。可以看出教育与政治紧密相连。这一点与西方政治论哲学的观点也有异曲同工之义。

文道结合则是强调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要求将道德教育渗透到知识教育中去。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强调道德教育,尤其注重伦理教化,古代学习的内容也是道德规范,而不是今天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知行合一则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和行的关系在历史上有过许多争论,但两相比较,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则更“重行”,把“行”当作“知”的目的和途径。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转求的是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特点对当代大学功能的发挥也指引了方向。这种传统哲学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民族精神,提高人的心灵素质,帮助人们修身养性,达到真善美统一和谐的人格境界,与布鲁贝克提出的认识论哲学有共通之处。我们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也能找到理论的依据。中国哲学的传统思想为高等教育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中国高等教育哲学对当代大学功能发展的启发

有学者已经表明,直接将国外的高等教育哲学拿来用是行不通的,用国外高等教育哲学来研究中国大学功能的演进也是不准确的。我们可以吸收借鉴布鲁贝克给我们的启示,更多地关注教育的现实问题,但我们的高等教育哲学更要立足本土。同时,走出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误区,更多地关注人[9]。我国著名学者张楚廷先生始终不渝地将“人”放在第一位。在他的教育哲学中,首先解决的就是关于“人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等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将他的哲学观点引入到高等教育哲学中,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哲学,也为研究大学功能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1.在人本主义哲学观下,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尽管高等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不断丰富和拓展,但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培养人才和教学自始至终都是大学的第一要务。无论是从传统的哲学观,还是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哲学观来看都是如此。中国传统哲学观强调“天人统一”,离不开人。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主导的经济时代,由对自然的认识转向对人类的认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新认识。人是知识经济的基本要素,认识知识经济的价值标准,人是知识经济的根本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性化”“科学化”为标准的经济文化新时代,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因此,大学功能依旧应该以培养人才为根本职能。这正是人主主义哲学观的要求,高等教育的存在与发展不仅是基于知识,而且是基于人的自由、自在、自为的和谐发展[10]。

2.在传统文化哲学观下,大学要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的功能。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尤其重视道德教化和文化的延续。儒家重视教育,更重视学习,把学习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直接联系起来。这也启示我们,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树立终身学习、终生教育的观点。也就是打破终结性,将大学定位为整个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并增加开放性,将大学定位为一个终生学习的场所[11]。让大学发挥其终身教化和文化传承的功能。

3.在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的统一下,大学应将探求真理与服务社会的功能结合起来。认识论和政治论在西方社会交替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哪一方过于强烈,终究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事实也证明,这两者是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人类发展到现在,大学所探究的知识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以及生产、生活进步都尤为重要。同时,如果忽视高等教育政治功能,在高等教育中不讲究经济效益,也会使大学发展失去活力和动力。

总之,我们研究高等教育哲学,是为了利用哲学这一思想武器来研究各种高等教育的问题。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教育问题理论一直以来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研究视角来看待大学功能的发展,让我们忽视了从我国本土实际情况出发,更忽视了人的根本性地位,忽视了中国传统哲学对大学功能发展的指导意义。因此,当前我们更应该重视建立自己的高等教育哲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新审视大学功能演进和发展的脉络,为大学功能今后的发挥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与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布鲁贝克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的策略
贝贝克Populist餐吧
现代装饰(2018年11期)2018-11-22 07:27:00
布鲁笑了
快乐语文(2018年12期)2018-06-15 09:11:18
影子布鲁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5
布鲁氏杆菌病研究概述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7
呜嗷,怪兽登陆
迷你贝克街
爱冒险的贝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