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葵葵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北京 10005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学习习惯的改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以下简称“音像社”)作为中华医学会旗下的医学专业出版社,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卫生人才培养,于2018年建设完成“中华医学教育在线”PC端和移动端,实现了线上学习、答题、观看会议直播等功能,开展了国家级和省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现了线下出版向线上出版的转型升级。作为一家具有30余年历史的出版社,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既要发挥自身优势,又要面对诸多挑战。
首先,依托中华医学会88个专科分会的顶级医学专家资源,建立了稳定、高素质的作者队伍,可以保证线上产品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其次,积累了2000余个版号的电子音像制品,内容涉及中医、西医、卫生学、药学、医学人文等,其中包含“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配套多媒体光盘、多部获得国家级出版奖项产品,也有专门为医师培训打造的产品,如“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中华眼科学操作技术全集》,由40余位知名眼科专家精心策划,制作成42张光盘,用于眼科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既权威、经典,又实用、直观,将这些资源遴选整理、转换成适用于网络出版的格式,将会使更多的医师获得学习机会。最后,音像社的“医学视频资源库”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随着不断建设和完善,可衍生出更多的服务方式,方便资源的二次开发,个性化订制,满足机构和个人用户咨询、教学、培训、科研等各种需求。
音像社具有30余年医学电子音像出版历史,拥有创作活跃和经验丰富的精良制作团队,录制、剪辑、转码、存储、包装制作等先进软硬件配置,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的完整工作流程和监管措施,可为教育平台源源不断地生产优质内容资源。近年来,音像社组织出版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系列教材、《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丛书及“习题在线”App和小程序等,并获批开展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经验,建立健全了完备的学分授予、评估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对移动学习服务有了一定经验,为开展在线医学继续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1.音像社隶属于中华医学会,是中国成立最早的电子音像出版社之一,在医学、出版领域均享有良好声誉,产品在读者群中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随着产品的升级,原有忠实读者、用户,将转为线上平台的黏性用户;专业学会的影响力、资源的优势,再加上便捷的线上学习方式,无疑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者。
2.依托原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凭借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资质,可向全国各地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部门以及中华医学会各地、各学科分会推荐平台资源;也可利用学术会议、培训班推广发行[1]。
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医师学习需求,平台资源需覆盖全部二级学科,部分延伸至三级学科甚至更细的分支专业;同时,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平台内容须适时更新,方能保证时效性。光靠现有资源难以为继,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内容作为支撑。
应对措施:(1)深度开发已有的内容资源,如原高级职称考试指导用书配套的习题光盘,由于早年是用XP系统加密的,现在普遍安装的Win7及以上系统读取时会呈现乱码,限制了其使用。我们把习题资源导入平台,并开发配套小程序,读者扫描习题卡二维码就可在PC端或手机端方便做题。此外,从图书、电子杂志、学术会议录像中寻找新的选题点,遴选更多授课专家,挖掘新内容资源。(2)针对互联网出版特点,量身定做短小精悍、形式多样、适于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新课程,如针对小儿生病不愿意打针吃药,家长也担心西医带来副作用,更倾向于中医治疗的趋势,开发一套小儿常见病的中医治疗视频课,除小验方外,还介绍推拿、按摩手法。(3)向专家征集、购买无版权限制的视频,现在腔镜技术、微创技术日益成熟,先进的手术器械自身即可录制手术视频,可将经典术式或新技术操作视频加以剪辑、加工,增加注释和解说,生成非常好的教学资源。(4)与专业学术带头人合作,创立专科学院,利用专家的影响力和资源,共建共享专业继续教育平台。与专业已有平台合作,如疝和腹壁外科原有微信公众号“镜疝镜美”,手术教学视频和会议直播内容很受业内医师欢迎,有一定知名度,专家团队与我社合作成立中华医学疝和腹壁外科在线教育学院后,原“镜疝镜美”视频课程资源都转移到学院的公众号上来,在更大的平台上为医师服务。
信息时代医生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有电子数据库、专业网站、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2]。目前,从丁香园这样的大型医学综合网站,到骨科在线等专业学术平台,再到医生个人自媒体平台,大大小小的医学教育网站、公众号、APP成百上千,在如此繁荣的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市场中,如何占有一席之地,并长足发展,无疑面临着巨大挑战。以往线下产品销售渠道显然已不适于线上产品,需要针对互联网制定新的营销策略。
应对措施:(1)将“量”和“质”两手一起抓,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量上,为学习者提供视频资源、电子图书、专科学院、继教项目、习题在线、学术会议等丰富学习内容,除了再利用和更新自有视频库资源外,创新思路,广开渠道,通过各种合作方式积累更多内容,如从专家手里征集现成的资源,在同行线上资源中择优购买使用权,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成本。在质上,善于发现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成果,在定位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点”[3];授课者或作者邀请医学会各学科领域知名专家,保证学习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充分利用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资质,为用户遴选优质课程,配套相应考试题,学员完成学习并通过考试后,可获得Ⅰ类或Ⅱ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2)产品形式人性化,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让移动学习内容简洁而有趣,用鲜明设计特色吸引用户,用人性化操作和流畅性体验留住用户[4]。根据大数据分析进行用户画像,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提供差异化服务,如为乡村医生专门打造基层培训课程。(3)营销手段多样化,个人用户可线上扫描支付宝、微信二维码购买单课,也可购买“VIP会员”;机构用户可以按年缴费,也可购买学分卡;区域用户可通过中间商,也可以通过微店购买学分卡或激活码;在大型会议期间搞“限时特价”活动;通过会议直播,吸引更多人关注平台等。(4)借助图书、期刊宣传,可以加宣传页,也可将图书、期刊的数字资源放在平台上,读者注册观看即成为平台用户。
创建互联网平台,对于一个传统出版社来说,平台建设过程中需求分析、网站模块设计、功能实现、用户体验、网站的运营维护、宣传营销,PC端、APP、微信公众号的关联,原有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都是全新的业务,需要面对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新挑战。
应对措施:与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技术服务公司合作,明确分工和职责,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通过招标选择了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家互联网+教育领域的知名企业,是国内最早涉足现代远程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公司之一,目前拥有300多家用户,掌握数字教育过程中的最前沿技术。有这样的合作公司做技术支撑,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解除了技术上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请技术公司对我方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数据上传、后台维护、数据导出、简单问题排查和处理等,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无形中加速了传统编辑向全媒体复合型编辑转型,为互联网出版可持续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打下基础。
原有音像编辑面临平台内容策划加工,测试优化,后台管理,产品、信息发布和更新,新媒体的营销等诸多新增业务,工作内容增多,业务陌生,面临人力不足、压力增大问题。
应对措施:针对新业务进行机构重组,成立新媒体部门,从图书出版、音像制作和网络管理部门抽出“精兵强将”组成新部门,由具有数字出版、新媒体出版经验的中层干部担任新媒体部主任,社长亲自参与平台各阶段会议讨论、项目实施细节方案制定。新部门编辑负责的医学教育平台建设和网络出版和运营维护,都是新业务,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安排员工参加网络编辑岗位培训、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学习,3人通过了数字编辑中级资格考试,知识的拓展和技能的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适时把部分业务外包,我们经过遴选和磨合,确定下来可长期合作的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编辑加工和客户服务的公司或人员,大大缓解了人员压力。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引进互联网技术相关人才,保证了平台良好运行。
搭建互联网平台,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调研、开发、建设资金,后期内容制作、宣传推广也需要资金支持,不做好预算和开源节流,很容易因资金不足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应对措施:(1)巩固、拓展图书盈利业务,原有国家级继续教育系列、高级职称考试指导用书销售良好,为此我们开发了配套习题小程序,利用平台将原有线下答题再寄送答卷改成线上答题获申请学分,提升了读者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图书销售;新开发“中国医学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丛书、指南系列等,增加图书类产品收入,为平台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2)利用各种机会开展营销推广,如在学术会议上开展限时优惠活动;在我社电子杂志上做广告;在图书封底加印平台二维码,将用户引流到平台;将平台微信公众号消息发到朋友圈特别是专业群,增加访问量;与图书馆、医院、各省医学继续教育部门合作,在其已有平台上投放我们平台课程,通过跳转学习,“借鸡生蛋”。(3)分阶段进行平台开发,建设一期,投入使用一期,边收益,边建设;争取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平台的用户,尽快收回成本,为二期建设做好资金准备。(4)尽量采取后期分成方式支付公司或个人费用,这样可减轻前期投资压力,因为彼此利益相关联,也可激发合作单位或个人建设和推广平台资源的积极性。(5)在合理规划投入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资金周转控制监管措施,确保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针对国家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开发项目,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如我社“针医中华”项目申请了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资金,“医学视频资源库”项目申请了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乡村医生在线培训”项目申请了红十字基金会的专项基金。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监督下,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做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国外在评价继续医学教育效果时常从便利、相关、个体化、自我评价、兴趣、反思、系统化七个方面考虑[5],依此标准,基于互联网在线学习无疑是一种较好模式。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教师可以通过佩戴谷歌眼镜,将临床操作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录播或者直播,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6]。无疑,互联网在未来继续医学教育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中华医学教育在线也将不断吸收新技术,丰富新内容,创新服务模式,实现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及性,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全方位的终身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