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彦卓 安 楠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自改革开放的时代序幕拉开,好莱坞文化的浪潮使我国电影文明遭受考验,时代的强音不再是亦柔亦刚的中国武侠题材占据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都市的、冲击力大且节奏感快的“激情”电影类型。诚然,时代生活需求影响着观众对影片的题材选择,但来自电影自身的文化确认与特定观众培养策略也深刻影响着电影市场。迪斯尼的子公司漫威在培养特定观众上就是教科书式的策略,漫威公司培养的“漫威籍”观众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强的号召力,2019年4月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在预告片上映之时就引得其粉丝提前进入抢票环节,英雄大集合也迎合了我国这样一种集体意识极强的审美心理期待,可想而知,它的票房将会是一座高峰。
不同的是,我国电影却极少席卷西方市场,我们所打造的本土高票房或创纪录电影在西方大国并不卖座。思考看来,相较之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我国电影确实存在拍摄导演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作者电影”,导演认为社会热点高便将它炮制出来,认为他历史沉重感强,便将他搬上荧幕来勾起观众的时代回忆,但表现的形式多为中国式的含蓄缓慢。因此,中国电影若想在世界电影中有一席之地就需要立足中国特色与观众实际,丰富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电影是文化的“传声筒”,中国电影必然应该是包含中国特色的、是传递人文精神的、是表达民族价值观的。那么,就需要充分挖掘中国文化中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美学元素等,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世界性转化和改造后,应用到当下电影创作中,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例如,电影《流浪地球》在想象的开阔性和电影的工业制作水准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外国媒体评价其开辟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与好莱坞漫威系列电影中表达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影片描绘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合力救援地球,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带着地球一起走”的人文内涵,这是中国特色价值观的鲜明体现。对于外国观众来说,早已见惯了好莱坞电影中具有视觉冲击的特效,能够打动他们的是真正走心的故事和更加用心的中国文化。因此,中国电影中应加入带有明显的中国民族特色的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因子,体现中国电影学派思想,从而融入世界电影文化的潮流。
首先,寻找东西方文化交融点,引起观众共鸣。金庸的武侠精神和斯坦·李的英雄主义,构成了东西方两个世界的两种信仰,美国英雄通过拯救别人来拯救自己,中国侠客则心怀家国,不求回报。具有如此文化差异的作品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是因为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共通之处,即人们普遍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虽然有些文化在一些方面完全不同,但却共同具有某些社会经历,在这种条件下,文化之间的转换才成为可能。”中国电影要找寻能够让西方观众产生共鸣的题材,讲观众乐于接受的故事,激发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建构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化的、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国形象”。
其次,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入影片,表达普世价值观,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功夫熊猫》是2008年梦工厂出品的一部好莱坞动画电影,其中使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比如:人物选择上,除了主角选择了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喜爱的中国国宝熊猫,五位配角也都是中国功夫中最知名拳法的代表;景观布景上,翡翠宫表现了极具中国风的宫殿建筑,和平谷则是中国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服装是汉服、斗笠,食物是面条包子,连餐具用的也是具有中国味的筷子。中国元素包装下,表达的是美国的自由、平等思想,和具有普世价值的“经过不懈努力就能成功”的励志主题。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6.3亿美元的票房,是中国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片,堪称好莱坞实现跨文化传播和发展中国市场的典范。由此看来,将目标市场的文化元素加入电影创作中,将本土文化独特性融入全球文化共性中表达,不失为一种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同时国内电影要遵从电影国际化传播规律,借鉴好莱坞对其他文化元素的处理方式,用海外市场及其观众所熟悉并乐于接受的方式表达中国思想。
在本土文化走出国门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化、价值观、审美等因素都会导致“文化折扣”的出现。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互相影响,是文化传播的纽带。电影字幕和配音是帮助国外观众理解影片内容的最直观的方式。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配音等方面,应充分考虑源语与目的语背后的文化差异,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将源语言本土化,消除目标观众的陌生感。比如周恩来总理向外国友人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只用了一句话:“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充分体现了归化策略的应用。结合文化背景理解影片中人物,根据角色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翻译,在减少文化折扣出现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在所有电影类型中,武侠、动作类电影属于文化折扣低的产品,更容易实现跨文化传播。《复仇者联盟》《阿凡达》《碟中谍》等动作—冒险类影片是好莱坞电影走向世界的典型代表,国内影片《卧虎藏龙》《英雄》《功夫》的巨大成功也反映了或许“古装+武打”是中国电影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捷径。但应当明确的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真正意义,是向世界展现更丰富和全面的中国,推广中国文化以增强文化软实力。如果一味选择西方观众已经接受的题材进行传播,只能是满足其固有的对大红灯笼、中国功夫、大宅院等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形象。“中国电影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面对那些难以克服的障碍,较普遍地反映出电影在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语境所承担的角色,但是更重要的障碍都是结构性的。”因此,中国电影应走出舒适圈,寻求突破和创新,思考如何通过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题材的电影来展现真实的中国状态。比如,为中国电影赢得盛誉的《三峡好人》中,导演贾樟柯描写了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由于影片反映出的价值观是全球性的,成功减小了文化折扣的影响,引起了西方观众的共鸣。
在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中国电影要正确对待文化折扣现象,通过良好的语言策略规避文化折扣的同时,不放弃选择体现中国特色价值观的题材,让真正的中国形象走出去。
面对好莱坞电影带来的文化冲击,中国电影要想更充分地实现跨文化交流传播,就必须建立起本国的电影文化价值观,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同时寻找东西方文化交融点,建构东西方电影平等对话机制,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