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燕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2017年11月起受#MeToo运动影响,18名女子对瑞典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的丈夫——阿尔诺提出性侵和性骚扰指控。瑞典文学院经过调查于2018年宣布,今年将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但在2019年会公布两届的获奖名单,以此来挽救严重受损的声誉。
诺贝尔文学奖确立以来共有7次未颁发,诺贝尔文学奖取消的影响力,其辐射范围几乎涵盖世界各国,有着较强的国际性。同时该次事件与性丑闻同步发酵,历经多个阶段,持续时间长,引发不同层面的社会群体广泛关注或跟进参与。
框架理论:媒体通过对某一议题提供一种主导性的角度来影响公众对争议性议题的评价和判断,媒体在报道时,刻意强调某些方面而同时忽略其他方面是一种启动效应,会对受众的意识形成产生影响。该文以此理论为基础,为受众的评论反馈建立模型,研究受众的意识形态表现。
扎勒认为,公众的既有倾向对其舆论倾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访者对于每一个议题并不会持有固定不变的态度,但是总体而言其观点还是比较稳定的。
即总体上来说,受众的观点倾向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1)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取消事件中的受众政治认知水平和倾向相关性强;
(2)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取消事件中的受众意识形态具有稳定性;
(3)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报道模式对于受众的倾向形成有影响。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八爪鱼第三方数据抓取平台,抓取上述微博正文的评论内容,并且随机抽取200条内容进行内容分析。使用编码表将每一个测量指标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个测量指标对应一个分类系统。
(1) 受众评论的语气是?(标点符号和词语使用)
a陈述 b疑问 c感叹
(2) 受众评论的时间维度?
a过去 b现在 c未来
……
该部分抓取每条新闻下评论共276条,去除完全无意义的评论,抽样其中的200条评论进行分析。
该部分内容选取微博参与评论的受众进行个人身份的识别,由于微博本身实名认证的普及率不高,因此数据可能存在少量偏差。
从性别上来看,参与诺贝尔文学奖取消事件的受众以男性为主,男性比例高达87%,女性比例仅占13%。从年龄上来看,参与诺贝尔文学奖取消事件的受呈现出覆盖广,年轻化的特征。从50后到95后均有参与,95后占比最多,达78.13%。
通过受众的职业标签中可以得出,参与评论的受众主要为新闻行业工作者,属于文化传媒行业,文化素养较高;
通过受众的兴趣标签可以得出,“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是他们的主要关注对象,在这些方面分数较高的受众,对于社会事件更易产生独立的观点和思考。
从标题来看,大部分媒体选择了中立的报道倾向,以“瑞典决定暂停评选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为题目,仅有少部分媒体在标题中提及了“性丑闻”;
从内容架构来看,信息源的选取多为外国媒体,以转载新闻报道的形式呈现出来,明确表明“据×”,对于该事件的报道侧重结果,强调暂停评选的处理结果;
从词频分析中可以得出,“暂停评选”是其中的高频词语,性丑闻的频率尽管不低,但是对于其前因后果的说明较少。
总体来看,新闻报道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保守中立的报道态度,在遣词造句上较为谨慎,谋求稳妥。重结果而忽视原因,传播的事实部分缺失。
受众评论的语气呈现:陈述>感叹>疑问,这主要和新闻报道主体为瑞典文学院有关,和中国受众的接近性较差,不易产生共鸣,而其中“感叹”语气的受众多为感情强烈,对事件当事人有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倾向;
超过50%的受众对于事件评论采用了中立的态度,其次是明确的消极态度,最次是积极乐观的态度(多为调侃类的评论)。
1.一般关注
受众评论中的主要国家是瑞典,同时为事件主体;而和瑞典占据几乎同样比重的是日本。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国家评论较少;60%以上的受众仅仅关注取消评选的结果,30%左右的受众重点集中在性丑闻的原因上;67%的受众在评论中提及了村上春树,主要表达了对于村上春树陪跑的遗憾和惋惜,多呈现出轻快的表达方式。
26%的受众在评论中关注到了政治领域,仅有2%的受众谈及经济问题,如金融丑闻中的博彩业黑幕问题,半数以上的受众集中在文学领域,43.5%的受众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思考。
2.态度改变
经此事件后,对诺贝尔奖持积极态度的用户仅有2%,30%以上的受众转为明显的消极态度,在对于瑞典的态度上呈现出同上的趋势。大部分受众仍能够保持中立立场进行评诉,但诺贝尔奖的丑闻已经影响了瑞典的形象。
在受众评论之中,对于新闻信息本身的质疑声音较少,类似单方面的子弹传播模式,仅6%的受众对新闻本身的不完整性,翻译问题,原因模糊的情况进行追问。
以受众的兴趣标签为参考对象,时政、社会、政治、法律、金融所占整体比例为28.6%,可理解为参与评论的受众中以上人群有着较高的政治意识水平。结合上述数据,26%的受众在评论内容中集中在政治领域。
运用双比率检验的方法,两个概率的差值为0.026,T检验结果为0.981,与1非常接近,两组数据相关性强。
诺贝尔文学奖和村上春树的舆论趋势非常吻合,两者已经成为公共话题的共生话题。村上春树“陪跑”的同时也成了受众在诺贝尔文学事件中的主要联想对象。
在大部分受众的评论中,提及新闻报道本身的评论比率极低,对于新闻报道的理性判断也较少,各类传播主要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承担了主要的责任,但是却在被受众“忽视”,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新闻报道和评论的整体分析,可以得出微博用户在公共事件中的政治意识水平较低,多为就事论事的交流评论,缺乏长远有深度的思考,观点的形成易受到微博内容的引导,整体评论价值率不高,但仍有部分人持客观冷静的态度追溯新闻真相。
用户群体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取消事件的观点表达,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
(1) 习惯性表达,提及村上春树;
(2) 态度中立,少有偏激的情况;
(3) 较少上升到国家层面,就事论事;
(4) 观点性表达较少,多为情绪传达。
总的来看,国人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取消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度,但对于事件背后的性丑闻和金融丑闻追溯较少,缺少自我挖掘力度和深度。
同时媒体作为把关人的存在感较弱,一方面新闻报道内容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对于评论区用户疑问可以适当进行反馈,增强自己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