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虚假新闻的特征及其成因

2019-03-20 15:50余宝珠
传媒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交监管时代

余宝珠

(羊城晚报,广东 广州 510000)

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源给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很有意义的影响。但不可忽略的是,过于注重时效性的网络传播却让新闻忽略了真实性的本真,使新闻传播的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化时代,新闻事件的发展极为迅猛,很多事件根本等不及专业媒体人去核查求证,就已经发酵成为热门话题。这些虚假新闻事件往往不是出自专业媒体人之手,“人人都是记者”的新传播模式导致每年的虚假新闻数量惊人。本文拟就虚假新闻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概括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的存在原因和具体情况。

一、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的特征

(一)虚假新闻的概述

虚假新闻一般指未经证实,没有专业人员鉴定就散播出去的热门新闻事件等。虚假新闻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一般是有很多有心或者无心的人为引起社会舆论或者关注的新闻造假现象,目的就是为了博人眼球,而此类新闻缺乏事实依据,不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违反了新闻的本质即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虚假新闻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将进一步影响民众对新闻传播的公信度,后果不可想象。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传播更快速,影响更恶劣。部分社交平台为了博取点击量和关注度,甚至会通过吸引眼球的标题和语言来夸大虚假新闻的内容,造成虚假新闻的多次传播。

(二)虚假新闻具有低成本性

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的传播不仅快速且辐射范围广泛,而且呈低成本性。许多社交平台例如微博、微信等,它们便捷的特性为虚假新闻的发布和传播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此同时,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虚假新闻多以匿名形式被发布或转发,让虚假新闻制造者们有保护屏障,可轻松逃脱法律责任。和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不同的是,虚假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发展更快,数量更多。当前网络监管不够完善,虚假新闻易形成恶性循环:虚假新闻制造者得不到法律监管愈加猖獗,引发假新闻的泛滥;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信息的真实性广受质疑,新闻真实性遭质疑。

(三)虚假新闻具有误导性

虚假新闻的传播者大多别有用心,他们利用各社交平台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传播着虚假新闻,给社会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同时引起社会性的舆论,并引导大众去相信散播的虚假信息。这些传播者或为了博取关注,或为了谋求利益,但都在时刻危害着我们社会的公信力。这些能引诱广大人民群众转发和二次传播的虚假信息,往往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虚假新闻具有很大的误导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的成因

(一)网络监管力度太弱

互联网拉近了人们的生活,却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在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但这些言论无法逐一审核,给监管带来巨大挑战。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秒,都有海量的信息通过线上发布出来,监管无法到位直接导致了虚假新闻的肆意传播。倡导言论自由是国家发展的必然,但在网络舆论监管上仍需要加大力度,通过各地政府和网络平台多方入手,从平台账号实名制等多方面着手,从根源加大管理,让各大社交媒体从内部抓起,通过源头调查等方式找到一批虚假新闻的制造者,并有的放矢加以惩治才能有效压制虚假新闻的泛滥。

(二)社交媒体信息量大且认证不安全

网络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自由,但在自由的同时必须保证每个人的信息安全,如今各大平台采用实名认证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造谣者的存在。但很明显,现在各平台的实名认证尚未能全面落实,仍让一些居心叵测的人钻了空子,换个“马甲”继续制造虚假新闻。在大数据信息时代,很多用户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但这种信息的隐藏应该是针对公众而不能针对执法人员,才能有效实现对广大网友的实名监管。

另外,断章取义、夸大其词也是虚假新闻肆虐的原因所在。传统媒体对每一条新闻的产出都有非常严谨且冗长的管理流程,但在新媒体时代下,这些通过层层把关的新闻作品,却很容易被“转换”成虚假新闻。不管是各大网站的编辑还是微信新媒体的小编,在转发传统媒体的新闻作品时往往喜欢修改标题,用更加吸引眼球的词汇来博取新闻点击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很多信息在二度传播时就被改变了最初的内容,断章取义夸大其词,无端被演变成虚假新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虚假新闻的传播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负面的能量。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接收新鲜事物鲜活信息的时候,更要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才能净化信息新时代,为信息化发展尽自己一分力。各监管部门一定要加强管理,才能从根源上制止这一情况的恶化。同时,各社交媒体要加强自身管理,降低虚假新闻发生的概率。

猜你喜欢
社交监管时代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