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誉轩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随着我国电视业的发展,电视荧屏上的节目也越来越多,但是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电视节目的数量却是呈反比的,这也就意味着电视节目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各大电视台的节目类型大致相同、话题也似曾相识、娱乐倾向也趋为一致。同质化现象严重的节目已经难于满足受众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收视需求,因而,这成了各大电视台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视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电视台的数量增加了,频道数量和节目数量也逐年增加,但节目类型的数量跟不上节目数量的增长,这就意味着有许多节目在类型上是高度相似甚至几乎完全一样的。
在我国的节目中,我们以相亲节目为例,来了解一下同质化的表现。相亲节目在我国电视历史上有过两次发展高峰,一次是以1998年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为代表的节目高峰,这个高峰维持了6年,一直到2004年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陆续停播而告一段落。其实早在1992年,山东电视台就曾创办《电视红娘》这档相亲节目,但是受时代和人们思想发展程度的影响,而导致节目并未持续很久。如果说这一阶段是同质化的初级阶段的话,那么在2010年掀起的第二波相亲节目的高潮中,同质化现象进一步加重了。随着2009年底《我们约会吧》开播并大获成功,相亲节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参与的嘉宾言辞直白、犀利,非常引人注目,并且以留灯和灭灯的方式表现喜欢与否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老式相亲风格中的含蓄扭捏,极大地满足了当下年轻人的个性化的诉求。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相亲节目高峰。2010年江苏卫视迅速创办了《非诚勿扰》,以及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安徽卫视的《非常完美》、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南方卫视的《缘来是你》等等,国内相亲节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地都是,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相亲狂潮。
大热的相亲节目狂潮之后,最近几年又迎来了真人秀节目的井喷式的泛滥。从2005年《超级女声》热播之后,真人秀节目开始受到大家关注,在经历了选秀和韩流两个风潮之后,真人秀节目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发展状态,从亲子到户外探险到旅游,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真正男子汉》《花儿与少年》《变形记》等等节目如龙卷风一般袭来。这些节目占据了各大卫视的黄金档,成了主导观众视觉消费习惯的“中流砥柱”。
不得不说的是,除了国内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全球范围内同质化现象都难以避免。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节目创意来源于美国NBC电视台的《合唱小蜜蜂》,不仅全盘复制了选手闯关、歌星引唱、现场乐队、伴舞女郎等元素,甚至在舞美效果上也与该节目如出一辙。另外,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模仿台湾节目《非常男女》,《超级女生》模仿美国节目《美国偶像》,浙江卫视的《与星共舞》模仿BBC的节目《DANCING WITH THE STARS》。纵观全球,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条从英国—北欧——美国——日韩——国内一线电视台——国内多数电视台的模仿路线。
电视节目同质化是指不同电视台的电视节目的趋同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复制。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同质化这一现象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也影响着电视台的发展,电视台逐步走向商业化、市场化。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成了电视台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一旦坐拥高收视率,自然会吸引广告上的加盟,于是高昂的广告收入就成为各个电视台的追求目标。而选秀节目和许多娱乐化节目的出现和产生,使得中国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
我国的电视节目大多模仿外国的“成熟模式”,模仿了“成熟模式”的节目,其节目的成功率更高,因为它规避了市场风险,不需要在市场调研和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模仿而来的节目成本低、收益高、容易获得成功。
随着生活节奏和当代人工作压力的增加,娱乐节目越发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娱乐节目能放松人的精神,愉悦观众的心情,起到了安抚情绪的作用。因此娱乐节目的同质化尤其严重,许多节目都在其原有的节目形态中加入了娱乐化的元素,这不免会造成娱乐节目的同质化。
电视观众是多样而丰富的,他们的需求也是具有多样性的,观众的多样性决定了电视节目必须具备多样性和不同的节目类型,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在一定范围内的可控的相似或相同或许能产生良性的竞争,使节目越办越好。可是过分地模仿和抄袭带来的只有严重的资源浪费,因为电视资源的总数是有限的,当各个媒体只把眼光放在同一类资源当中时,就会造成其他的潜在资源的浪费。并且,对于某一类信息的重复低效率的传播,也是对电视资源的另一种浪费,其造成的结果就是电视台总体效益的降低以及加速此类节目的消亡。
当观众打开电视看到几乎所有节目都是一样的时候,必然会对此类节目产生厌烦情绪。或许在刚开始还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类型相同的节目将不会受到观众的追捧,此类节目也会加速衰败。因此电视台要想永葆活力必须做到对电视节目的创新,延长节目的寿命,满足受众多样性的、多层次的、不断变化的收视需求。
模仿也要注意方法,各个地市级规模较小的电视台因资源和财力等种种原因的限制,可能无法独创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节目,许多的成功也都始于模仿,但是模仿并不是抄袭,模仿要有分寸和尺度。并且不可全盘照抄,要神似而不是形似,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节目,才是正确的模仿之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条件,不同的人文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使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电视节目的制作也应该遵循当地的社会和人文历史条件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制作适合自己的节目,锻造出适合当地历史民俗的精品节目,这样既避免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也满足了对节目的创新要求。就比如说《老家河南》这档节目,是2012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旅游局委托央视制作的风光宣传片,是继《壮美中原,老家河南》《记忆中原,老家河南》后的“老家”系列第三部。该片展现了黄河小浪底、三门峡黄河湿地、郑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三门峡函谷关、焦作云台山、郑州少林寺、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开封清明上河园、许昌春秋楼等风景名胜。这一系列的风光纪录片的播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对于河南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表现了河南省独一无二的省情和许多特色景点。
加强创新是节目长久发展的关键,在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局面下,如何加强创新,使得自己的节目和别人的有所不同是所有广播电视行业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电视资源相同的条件下,谁的内容更新颖、更具有创新性、更能吸引受众,谁就能把握观众的收视率。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已经定局,但如果想让电视节目拥有长远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和努力。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同质化的危害和弊端,从创新中赢得发展,从差异中赢得市场,树立独一无二的电视品牌和精品节目,才能在全球化发展的电视传媒行业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