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推进“三进”,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的根本问题。浅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路径,让新时代社会主义高校成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的摇篮和基地。
“进教材”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即将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会议和活动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及时融入到教材体系中,也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目标的重要环节。习近平在江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勉励大家:“现在是新的长征,我们要重新再出发”等最新讲话精神要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提出的六点希望要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近平最新讲话精神进教材,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时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最新动态以及人民日报刊载的专题评论文章,教师率先领悟最新讲话精神是实现进教材目标的基本保证。
课堂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要按照“八个相统一”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式方法革新、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下功夫,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亲和力、针对性。
(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做好集体备课工作。思想政治教师要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真学真懂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集体备课:一是教师集思广益,各教研室根据本课程教学侧重点,将教材内容与习近平最新讲话精神系统融合,设计专题教学教案。二是注重教学内容设计的纵向衔接和横向取舍。准确掌握每门课程在中学阶段的教学情况,同时,根据每门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明确不同课程的角色定位,合理安排教学专题,涉及相同或相关教学内容时,不同课程教学内容注意减少重复,各有侧重。三是加强学校内部跨学院跨学科合作。其他课程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相互协作,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尝试开展跨学院跨学科的联合备课。
(二)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搭建实践育人主阵地。实践课程和校外实践活动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夯实与巩固,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以“立德树人”实践课为载体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获得者汇报会——贺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立德树人’读书汇报会”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将思想外化为行动。有效引领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3]
(三)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构建多维度科学评价体系。思想政治课考核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制定“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实践成绩”三个模块构成的课程考核体系,注重教学评价的多维化。平时成绩由一周时事工作历播报、学习态度(考勤)、讨论发言、笔记本等部分组成,期末成绩由考试和结业论文组成,实践成绩是依据学生在实践课表现评定的。
(四)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思想政治课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勇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一方面,思想政治课堂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要注意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榜样人物作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体系,思想政治课既讲知识性、学理性,更讲政治性、价值性。另一方面,要直面网络上传播的错误观点和思潮,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中国发展成就给予有力的批判和回击,不回避社会发展问题,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五)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说教,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主人翁地位。第二,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化教学环境,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案例,参与课堂研讨得出正确结论。第三,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既要让学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更要注重启发性教育。要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将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时政新闻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基础》课程与大学生实际联系最紧密,道德案例和法律案件可作为最新教学素材,学生组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探究,教师指导总结。《概论》课程要加入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小组讨论,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了解中国发展实际。
(七)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显性课程,要采取正面教育方式。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想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是强有力的支撑。另外,显性课程要达到显性教育的效果,要注重挖掘其他课程中隐性教育资源,隐性教育资源主要指其他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是做好“课程思政”工作。
入脑入心是“三进”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价值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掌握课堂主阵地,还要抢占课后、线上线下信息资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现大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学习目标。
(一)要实现网上网下、课内课外相互促进。互联网信息时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宽广,思想政治课创新改革要树立“互联网+”的理念,充分运用自媒体公众号等新渠道,联通网上网下、课内课外,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和慕课建设,录制微视频,运用好信息化手段和网络阵地,实现在线师生有效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二)推进教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将时效性强、有价值的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最新知识,从而有更强的获得感。同时,开展丰富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将“三进”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努力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发挥优秀学生群体的榜样示范效应。
“三进”工作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率先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三进”工作落到实处。
(一)建设一支用新思想武装起来的教师队伍。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六要”标准。政治上要立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培植深厚的家国情怀,身怀民族大义;秉持唯物主义,创新思维方式;拓展古今中外大视野;做到言行课上课下、网上网下一致;人格高尚,为人师表,做让学生喜爱的人,用人格魅力、真理力量感染学生。
(二)在学校领域内形成“大思政”格局,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第一,要配齐建强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保证思政课小班教学开展。第二,学校党委主要领导要深入学生群体,为大学生讲形势与政策、党课。第三,各学院团委和辅导员队伍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三)发挥学生党员和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学习筑梦班”为载体,积极推进“青马工程”建设。做深做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团校,让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为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组建学生党员宣讲队伍,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结合大学生群体中模范榜样先进事迹,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